羽毛球中的麒麟臂和小蛙跳

羽毛球中的麒麟臂和小蛙跳

第一次看到“麒麟臂”這個詞,是在朋友圈別人轉發的羽毛球男雙評論中。我還以為:雙打時,一人左手持拍,一人右手持拍叫麒麟臂呢!後來才知道:羽毛球專業運動員,經過長時間、大量訓練之後,持拍的胳膊微微有點兒粗,才叫麒麟臂。

於是,我就有了一種擔心:自己的胳膊以後是不是也會一條粗、一條細?

終於有一天,我問教練:“老打羽毛球,我的胳膊會不會不對稱?”

教練曰:“你那點兒運動量,不用擔心這個。”

呵呵,好吧

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一種訓練項目,叫“小蛙跳”——蹲下,雙手背後,然後雙腳一起往前跳——是練腳踝的彈跳力的。

這個小蛙跳,我只能跳一、二兩步,然後就會毫無懸念地失去平衡撲倒在場地上。

教練拿我這種學員是束手無策的。

能力有限,唉!

對於我來說,厚著臉皮熬過這一段段“低能期”才是要緊的事。打羽毛球的副產品是減肥和祛除一些我的亞健康症狀,主要的是:我喜歡這項運動,喜歡和球友們一起打打殺殺,喜歡揮舞球拍的淋漓。我知道——

The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最重要的是有勇氣追從自己的內心和靈感,只有它們知道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