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闲品印章

印者,自古以来就是商之凭信,官之权威,文房之清供,墨客之雅玩。印,方寸之间有乾坤,一方印章就是一方天地,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于一体,生动而又多趣,古朴又不失典雅,历来就倍受广大收藏者的青睐和追捧。

品评一方印章的优劣,可以说是一半观其料,一半察其工,雅石美玉固然难求,但有些印章材质虽然一般,但由于雕工精良,其收藏价值同样也不可低估。说白了,印章艺术其实就是篆刻艺术,雕工非常重要。印章的文字通常有朱文和白文之分,一方完整意义上的印章除了印面上的文字外,治印者往往也会在印石的侧面或顶端刻些纪念性的文字,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边款。无论是边款,还是印文,都以笔画疏密得当、布局巧妙、平衡感强者为上品。

印章的雕工大致有两类,一种做工精细,技艺精湛,无论是薄意还是圆雕,都惟妙惟肖,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是那么生动,有气韵,惹人喜爱;另一种相对朴素,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简约,却也不失自然大气,有一种稚拙古朴之美。看雕工,首先要看其印款。一件文房杂项的款可使其来历清楚,易于查证,如果再加上绝伦的雕工,那么它的收藏价值就低不了。如果是不带款印章,那就要看其刀法如何了。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刀法,即刻章时的用刀方法。篆刻刀法也有两种:冲刀法与切刀法。前者刻出的线条稳健挺拔,圆美流畅;后者刻出的印文线条毛茬多,显得古朴凝重。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冲切兼用的刀法,兼取两者之长,而具体到每个治印方家又有自己独特的刀法。总之,看刀法主要看其字体是否美观流畅,章法是否严谨规范,边款和印文的搭配是否得当,边款刻得是否自然爽利。

印章的雕刻除印文的雕刻外,还应包括印纽的雕刻。在古代,等级制度比较森严,表现在材质上是皇家用玉印,官宦按品级分别用金印、银印、铜印等,高低分明,不得逾制。而表现在印纽则是,皇家用龙形印纽,官宦用兽形印纽,一般文人雅士则无印纽,或用比较素雅的瓦纽、博古纽等。收藏古印章时,一定要注意看印纽,不仅要看雕刻的形象,还要看印纽的雕工。

一般说来,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印章长短大小符合方圆之制,印文无偏旁凑合之嫌,篆刻无懒散局促之失,清雅平正者便可堪称印之能品;而婉转之中得情趣,稀密之中无拘束,空间挪让有依顾,不加雕琢、妙手天成者方能称为印之妙品;倘若刀工轻重两相宜,屈伸之间有神韵,笔未到而神到,形未存而神存者,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印之神品了。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闲品紫砂

自从鲍照在《代白头吟》中写下"直知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诗句后,世人便将壶和德联系到了一起。姚崇在《冰壶戒》中说得明白:"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王昌龄的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历经百年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就实用方面来说,由于紫砂泥质有着特殊的可塑性,不粘连,承受力较强,这为制壶者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烧制成壶后,冷热随意,不会炸裂,即使壶内装有沸水,入手扶握也不会烫手,沏茶能保持茶叶香味蕴蓄无变,且能盛夏贮茶越日不馊。紫砂壶的这些功能不论万元一把的名家作品,还是价廉物美的普通茶壶,同等具备,确为德、壶两存,无分贫富。但对于藏家而言,鉴赏壶之优劣还会另有一番品评,那就是壶之形、神、气。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形,即壶的外观形象。由于紫砂壶不依赖任何釉色,只以砂色本来面目示人,全靠素面素心沟通茶人,那么肌理纹路就成了首选的外观标准之一。一方好壶,有的细腻得如同新生的婴儿,抚之顿生怜爱之情;有的则生熟料混用,粗糙稚拙间又可见匠心独具。另外就得看壶身,壶体的每个部分应该独立鲜明,线条缓冲流畅,明暗转折中却主次分明,虚实对比中凸显立体感。

神,即壶的神态情趣。壶之魅力,不仅表现在平面外观上的造型之趣,更是得益于空间起伏中的思索之美。任何一种艺术的表现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然后由内到外,再迸发出来,滋长发芽,灿然开花。有佳壶相伴左右,我常会感觉它宛若正与自己屈膝而坐,它正在娓娓地向我诉说些什么,含蓄地向我表达着什么。紫砂壶一旦有了神韵,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具有了生命。

气,即壶的气质内涵。一方上好的茶壶总是气韵生动的,它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一件装饰品,更应是一件艺术品。藏家藏壶多为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在使用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而名家制壶或朴素、或率真,也多能把自己的内心表现在壶上,壶为心声,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品名壶,那也就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会话,一种意识形态的交流,从而在壶中感受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也许正是些许原因,历来文人雅士常对紫砂情有独钟,文坛名士更是个个染指,就连扬州八怪亦未能免,这也就难怪当代文坛画界如周瘦鹃、唐云、冯其庸等名家亦恋壶如子,每得佳品,常是喜不自胜、舞之蹈之了。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闲品碑帖

碑者,竖石也,其用途不一:或识日影于阴阳,或系牲畜于庙门,或引棺柩于墓穴。帖者,帛书也,后摹古人书而刻于石者亦称之。而今之碑帖,非指竖石之碑、刻石之帖,乃碑帖上文字之拓本也。

颜筋柳骨,唐风宋韵。书法,不单为一门应用艺术,还算得上是一剂修身养性的妙方。古人书法成就,早已登峰造极,然而伴随时间的推移,众多文人墨迹香消玉殒,传世杰作也日渐稀少,碑帖作为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手段,记载和传播了书法的神韵。自古研习书法者,多以碑帖为蓝本,故历代文人墨客对以往之名帖,无不洞悉原委,明辨真伪。书家而不明碑帖,恰如农夫不辨菽粟,工匠不识斧凿。

印之拓本即谓之帖,后人以此帖为临书之法,所以碑帖又叫法贴。据考,南唐李后主为保存古代墨迹真像,命人刻石为帖,时年号"升元",谓"升元帖",又以帖末有"建业文房摹勒上石"字样,故又名之为"建业帖",此帖堪称法帖之鼻祖。后来,摹刻碑碣拓本之风大盛,大观帖、淳化阁贴、三希堂贴、快雪时晴贴等拓本更是一翻再翻、几失其真矣!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碑帖具备了很高的收藏价值。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品评碑帖之真伪,必须熟于旧时拓印所用纸墨之详情。昔日拓帖之纸,有南北之分:古之北纸,其纹横,质松而厚,不甚受墨,北墨多用松烟,色青而浅,不和油蜡,故北拓色淡而纹皱,如薄云之过青天,谓之夹纱作蝉翅拓;南纸其纹竖,墨用油烟,以蜡及造乌金纸水,敲刷碑文,故色纯黑而有浮光,谓之乌金拓。古帖受裱多次,历年久远,其墨浓者坚若生漆,以手揩之,纤毫无染,且常有一种异香发自纸墨之外。

品评碑帖之真伪,还须了解金石碑志本身起始之状况。首先得观察拓本字口是否有神韵、石花是否自然,这便要藏家对该帖石的摹刻、断裂、及损毁等都要了如指掌。其次得看其首尾有无题跋、有无收传印记,题记和印章与拓本内容是否相符。若拓本好,但无跋印,那就还须进一步推敲。若拓本真实,题跋、印章亦可靠,那就不失为善本了。倘若拓本有问题,即使题跋可靠,亦只能是伪帖。

就伪帖而言,也须区别对待。古人作伪者多非等闲之辈,或富商大贾求之不得而设法为之,或仕宦巨族仿而制之以广其传,故拓印亦极其郑重,必选佳纸良佳墨,邀能工巧匠为之,绝不会苟且从事,虽为伪作,其纸墨匠工亦必与真者无殊,与今人作伪早有天壤之别了。

因此,收藏当具独到的眼光,切不可成见太深,只有这样才能品得个中真味来。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

蚊子寄语:

收藏雅玩,要有钱、有闲、有识,更得有心。蚊子建议那些准备入行或者是初入行的收藏爱好者最好是多看、多揣摩、多积累,切不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贸然下手,即使想试试自己的眼力也得从小物件开始。



徐学平,自由撰稿人,喜欢放任自己的文字四处撒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