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武漢滯留者,必須尊敬應該關心

 

東方時評丨武漢滯留者,必須尊敬應該關心

 疫情之下,有一大批人,顯然是被社會和媒體忽略的。

  他們就是滯留武漢的外地人。網絡社區在談論他們的時候,喜歡用一個字:“懸”。比如說,”懸“在武漢的“滯留者”。”懸“字的意思,比較形象,不上不下、狀態不定。

  1月23日,武漢封城,許多人被迫滯留武漢。他們識大體,顧大局,已艱難地度過了漫長的48天。他們的境遇,主流媒體是很少報道的(澎湃和海河有涉及),只有在網絡平臺上,我們才能看到他們的真實寫照和強烈呼聲。網絡上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都健康,我們想工作,我們要回家”。

  武漢封城之後,有位叫邵進的導演,曾經引起關注。他執導的一部電影,《青春創業手冊》在武漢開拍,原計劃2019年11月啟動、2020年2 月殺青。結果,他們碰到了疫情的爆發,被迫滯留。這位揚州籍的上海導演,原本有機會離開,但是,他選擇了留下。他說了一句話,無論如何,也要把100多位攝製組的兄弟姐妹平安地帶回來。這位導演後來如何了?

  我到網上找了半天,總算看到了他的蹤跡。他還在武漢,依然同他的攝製組在一塊,在隔離的狀態下,面對極大困難,樂觀地堅持著。他把他的攝製組叫做“過命組”,就是過命的兄弟姐妹。他現在每天堅持發一條抖音,不僅僅是為了記錄生活,而是在數他們度過了多少天。

  這位導演感慨地說:第一,覺得健康真的很重要。第二,以後要多和家人在一起,因為在上海工作,一年和他們見面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疫情過去,一定要多陪陪他們。第三是想寫一個關於疫情的劇本,紀錄志願者和醫護人員,他們平凡又偉大,看似微不足道,卻撐起了國家的脊樑。

  武漢封城之後,還有七位天津人,他們是焊接設備安裝人員,是到武漢幹活的。領頭的,叫王波(據說是化名)。原計劃,他們的工程,23日正式開工,一星期左右即可完工。結果,在武漢的一家小旅館裡,王波他們住到了今天。

  他們住的地方是一傢俬人經營的快捷賓館,滯留期間只住著老闆一家人和王波等7人。每間每天100元。“除了第一天,在館子裡吃過肉,這些天就沒吃過肉,最多炒個菜。”王波說,一直到2月7日,他們才在社區群裡買了35塊錢的雞肉。大年三十,他們從一個超市買了幾袋速凍餃子,煮熟後每個人嚐了幾個。“蘿蔔、白菜、土豆,天天不換樣”。王波的理念就是準備好打持久戰。他的願望也同邵進導演一樣,就是“把弟兄們平安帶回去”。

  武漢封城之後,一對來自湖北襄陽的農村母女。12月23日,宋琦在女兒張欣的陪伴下到武漢看病。她們經歷手術,也經歷了病毒,嚐到了絕望與希望的交替。“來武漢做手術,花了十幾萬借款,以為半個月就可以回去了,沒想到一待就是兩個多月,還感染了病毒。”宋琦在手術後第五天感染,又經歷了新冠病毒的折磨。現在,他們母女早已康復,已在武漢呆了78天。

  武漢封城之後,還是一批迴老家探親的湖北人、武漢人,他們其實早已溶入了各自的所在城市,有單位,也有家(嚴格說他們也是外地人了)。但是,他們出不來、回不去了。我聽一位朋友說,有這麼一大批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很困難了,積蓄也快花光了,再不回去,工作要沒了,家也快沒了。對這批人,我有些瞭解(我們公司就不少),他們都是年輕人,在公司打拚,工資也不高,關鍵還都是“月光族”。他們真的非常渴望回來工作。

  武漢封城之後,我們還看到了許多人,走不了,無處去,只能呆在過街地道和地下車庫裡過夜。那些天,武漢下過雨,也下過雪。當然,這些事情,都是網絡上傳的。未必是真的。我也聽說,當地後來也出臺了政策,儘可能地照顧他們。

  說實話,這些人和事,讓人慾哭之後,也徒生敬意。他們正是疫情之下這個龐大的被困人群的縮影。沒人統計過,這個群體的人數究竟是多少?有人估計,可能有百萬之眾。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平凡中折射出偉大。試想,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付出,又何來全國抗疫的大好局面。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們都應該關心他們,至少為他們說說話,給他們以希望。

  目前,湖北和武漢的疫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今天,武漢的確診病人已降到了兩位數(17例),湖北其他地方,也降到了零。因此,現在是應該正視這個群體的存在和他們的呼聲了。昨天,我看到了中央指導組陳一新先生的講話,他說,在集中力量打好殲滅戰的同時,提前謀劃復工復產、分批分次推動滯留武漢人員離漢等工作。我不知道,大家對這條新聞的感受如何,反正,我很感動,為這個講話叫好。這說明,黨委和政府,已在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了。這個群體,不是少數人,更不能視他們為“特殊群體”,他們的難題,應該得到回應和關切。

  當然,這些人離漢和離鄂,估計還要有些時間,需要評估和一定的程序,總之,一切要聽政府的安排,服從全國的大局。我在想,我們對滯留武漢和湖北的人,應該表達敬重,要有同情心,更要有寬大的胸襟,決不能歧視和排斥,病毒不等於武漢,我們應該歡迎他們健康回來。當然,寬容之餘,也要警惕,比如,至少做好三件事:第一嚴密跟蹤;第二嚴格檢查;第二嚴格隔離。

  “想工作要回家”,是呼聲,更是期待。一位滯留武漢的朋友說:“多一點理解和關懷,我們就會很暖心”。也許,這正是這個社會文明的基點。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