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藏友大概有一个感受,在人民币收藏过程中,经常听到所谓新品种的名词,比如“渡水”、“绿幽灵”、“蓝天使”、“乌金冠”等等。特别是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新名称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对于这些新品种,我的感觉是不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本人没有研究过这些所谓的新券种,觉得也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这些所谓专家研究出的“新品种”无外乎底纹印的深些或浅些,荧光亮些、字冠偏蓝些,仅此而已。比如近期的泰山币,又整出一个无阶梯版,这么玩收藏太累。其实依我看他们连最基本的版别与券种划分依据都不清楚,纯属刻意研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目前,包括很多收藏类图书中关于版别、券别、券种的概念很混乱,同一面值存在简单差异的纸币也称为版,这是不准确的,纸钞应该按照版、券、种三级划分更加准确,版别、券别、券种是纸钞中三个层次,概念完全不同。三者间是总与分的关系,即版别中含券别,券别中含券种,比如说第三版(套)人民币为版别,三版中含有七种面值,即七种券别,其中1角券又含有九个券种。下面就详细谈一下容易混淆的版别与券种的认定与区分的问题。

什么是版别?如何区分?

版别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一段时间内或集中或陆续发行的,票面设计内容和风格相近,主题思想基本一致,所用工艺大致相当的包含各面值纸钞的统称。其中票面内容和风格相近是区分版别的首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反过来,如果票面内容和设计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么就可以认定为版别存在差异,俗称换版了,比如83版1000日元,(夏目漱石)到93年票面和人物没有变,只增加了微缩文字,那么它实际上还是83版的范围,而2004年1000日元票面无论是设计还是人物(野口英世)全部更新,所以,2004年的日元可以认定为真正的新版纸币了。如下图所示,一目了然。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1983年版夏目簌石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1993年版夏目漱石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2004年版野口英世

根据票面内容和设计的全新与否来判断版别,实际上并不严谨,中间还要考量新防伪工艺的增加情况等等,毕竟换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防伪技术,达到防伪造的目的,我这里只不过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识别方法而已,这对于不太讲究技术变化的初学者判断版别已经足够了。

什么是券种(品种)?如何判断?

券种是同一面值中,由于某种需要而在诸如图案、纸张、水印、安全线、印刷工艺等方面形成具有明显差异化的纸钞种类。同一面值的券种原则上只有一个,但根据变化的多寡会形成多个券种。前文提到人民币收藏中的新名词就属于券种判定的范围。

如何判断某一品种是独立的券种呢?“红一元与黑一元”实际上就是同一面值中完全不同的两个券种,只不过两者间差异化太明显了,很容易判断。在此就不上图了,红一元与黑一元的图库版别详见以下链接:

最难的是差异并不明显的纸钞如何确定,作为工业产品的纸钞,在纸张、水印、油墨等多方面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个人认为印刷中出现的细微差别不应成为特殊品种与否的判断标准!举例说明如下:

  • 例1:荷兰50盾向日葵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印钞强国的荷兰也没有达到每批纸币都完全一样,上面两幅图全部为UNC的“向日葵”,但凹印出的效果大相径庭,上图的纹理粗糙,油墨溢出现象明显,下图则“干净利落”,而且这两种存在差异的50盾还不止一次见到过,也不仅是单张出现,这样的细微差异能简单的划分为“泼墨版”和“清晰版”吗?显然不行,这是纸钞印制中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 例2:荷兰25盾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荷兰89年25盾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荷兰89年的25盾也有差异化的问题,左边的色带明显有长短之分,这同样不能认定某一券种为特有品种,这只是印刷差异化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在票面内容和印刷工艺上没有根本区别。因此,也不能将上面两张简单的定义为“短条版”和“长条版”。但我想人民币的某些“专家”一定会这样划分,并加以炒作。

  • 例3:日元水印差异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即便是日本也有印钞中差异化的问题。可见这些细微的差异是非常普遍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么印制水平不如印钞强国的人民币怎么能依靠油墨的细微偏差就划分出那么多“稀有品种”呢?

真正独立品种的判别标准又是什么呢?

以下为个人一些不成熟观点,仅供参考:

(一)将票面内容、颜色、布局进行重新设计与修改的券种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西班牙2000比赛塔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西班牙2000比赛塔

比如上图中两张西班牙2000比塞塔,虽然人物完全一样,但它的颜色和部分图案的设计与布局完全不一样,正面有橘红和红相间改为全红色,背面的隐现文字改为和其他面值保持一致的正面左侧位置等,两券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券种。三版币中背绿券实际上也是对原有色彩进行完全改变的结果。因此,它也是独立的券种之一。

(二)防伪手段明显增加,防伪技术明显提高的券种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丹麦100克朗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属于技术上的加强版,在“初版”流通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国家会在原基础上进行防伪手段的添加,以达到提高防伪的目的,比如第五版人民币5元券以上面值均可称为两个独立的券种。上图中两张丹麦100克朗也属于这种情况,这样的纸币很多,比如挪威、瑞典、英国等等。

(三)纸张、水印、印刷工艺明显区别的券种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第三套人民币五星车工水印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第三套人民币古币水印车工

人民币收藏中市场参与度很高,研究的也更深入,因此,对于券种的划分要比外钞更细,但依然遵循了票面内容、纸张水印、印刷工艺、冠号颜色等明显差异的划分原则。

「收藏杂谈」钱币收藏如何正确认识版别、券种的划分,不钻牛角尖

印刷工艺的中凹版印刷(雕刻版)与平版印刷(胶版印刷)的明显差别构成了上图两张一角券的判别标准。

从上述几点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情况是有意识下形成的差异,这种有依据的变化存在两个特点:一是要有官方性质的、有意识的做出改变的券种二是它改变的结果是与原券要有诸如工艺、水印图案等明显的变化,而非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如纸张与水印位置偏移,油墨深浅、底纹深浅等细微变化而形成的差异。那么有没有无意识形成独立券种呢?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比如说因设计或印制失误造成停止发行或改版的,那么这样券种无疑是非常独特也非常值得收藏的独立券种了。比如听有藏友提到最初的2000日元有类似情况,由于无实钞也无资料,就不便多说了。

总之,无论哪种情况进行判别是否属于独立券种,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隐含因素,就是公认原则,比如第三版人民币全套公认为24个品种,这是经过绝大多数人研究并公认的结果。

附:

对某个纸币,你非说有的纸币上有个点,应该叫“有点版”,那么它是不是得到认可就不好说了,如果全国的收藏者都认可,那“有点版”就存在,但广大藏友都是有鉴别和分析能力的,能认可你的观点么?我相信个别人的论点只能炒作一时,不可能长久!

对于收藏

上述内容和收藏也是有关系的,本人认为:收藏要尽量按照独立的券种进行收藏,这可以有的放矢的抓住重点收藏独立品种,从这些明显差异的券种中分析纸钞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对于冠号的差异,年份的差异,签名的差异,我认为都不能称为独立券种,参与过多只能深陷其中,这些品种只能是深入研究一两个国家藏友的选择。


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