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第二個十四天,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面對節節攀升的疫情我們熬過了第一個14天,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從自由自在的環境一下進入逼仄的空間,大家不習慣、渾身難受,為每天增長的數字而焦慮,可是卻無能為力,因為我們解救不了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宅在家裡,那裡也不要去。

鍾南山說的拐點在14天后沒有出現,其實這也是在預料之中,冠狀病毒隱藏得那麼深,波及的範圍那麼廣,人們的意識還沒有全部強化起來,14天確實不夠。

第二個14天到來,人們的不習慣已經成了習慣,大家開始理性的對待疫情,除了每天依然關心疫情的進展情況外,最主要的是預防措施越來越嚴格和完善。現在不只是醫院在行動,與之相關配套設施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也逐步進入管理系統化。

網絡的發展是時代進步的體現,各個網絡平臺雖然信息氾濫,但也給大家提供了共同努力的精神支柱,同時也可以為疫情做點什麼。

我們這裡是重災區,需要的東西會很多,做為這裡的一員只能宅在家裡,不給社會添亂就是最大的貢獻。雖然我們不能走入一線出不了力,但我們也能盡一點微薄的力量,救救急。這幾天微信群裡大家都在踴躍的捐款,錢不多一個人幾百塊錢,但可以集少成多、聚沙成塔。

現在大家除了照顧好家裡一日三餐外,回過頭來看看以前的生活軌跡,為疫情過後的工作和生活擬訂個計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啟迪。每個人的生活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樣,見解也各有千秋,所以想聆聽下您的故事,紅裙在這裡等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