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因為投資環境和疫情等多方面的影響,2020賽季的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級職業聯賽或有16隊退出。尤其是中乙平臺,上賽季的32支參賽隊極有可能有超過18支球隊“消失”,這讓新賽季的中乙聯賽有一種“空殼”的感覺。好在中國足協於困境中找到了一個新思路:讓中超預備隊進入中乙舞臺,更多的年輕人獲得職業聯賽鍛鍊的機會。這會是拯救中國足球第三等級聯賽的“靈丹妙藥”嗎?無論是為了彌補之前的錯誤,還是為了中國足球未來的人才培養,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半壁江山”不保的中乙:誰來填補空白?

因為更嚴厲的打擊欠薪和取消冠名權,以及更高的保證金等規定,提高了“門檻”的中乙聯賽讓不少投資人有些吃不消。眼下已經確定退出職業聯賽的球隊多達11支,包括了:四川FC、廣東華南虎2支中甲球隊,以及上海申鑫、延邊北國、南京沙葉、吉林百嘉、福建天信、保定英利、大連千兆、深圳金鵬、銀川賀蘭山9支中乙球隊。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大面積的“退出浪潮”:投資人不堪重負是原因

由於天津天海基本將會消失,因此隨著中甲深圳進入中超,中乙甚至需要向新賽季的中甲“貢獻”6支球隊。加上已經確定退出的9支,新賽季原本計劃有32支隊伍的中乙聯賽瞬間失去了“半壁江山”。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中冠球隊不願意“被職業化”:業餘足球是情懷

除了確定不再“眷戀”中乙的15支隊伍之外,還有3家處於退出職業聯賽的邊緣:淄博蹴鞠、雲南昆陸、湖南湘濤都已“危在旦夕”。儘管曾經有計劃讓中冠球隊遞補進入,不過中冠與中乙的區別在於非職業化。進入職業聯賽所產生的高昂成本,讓那些還沒有準備好的中冠投資人興趣了了、態度曖昧。因為玩中冠是一種對於足球的情懷,更自由、不容易被限制。一旦進入職業化,投資人似乎就成為了足協砧板上的“魚肉”。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巴薩B隊打職業聯賽:這是無數紅藍球迷的談資

眼看著中乙聯賽成為“空殼”,不甘心職業化底盤破碎的中國足協想到了一個自救的辦法:讓中超B隊或者說預備隊參加中乙聯賽。這樣的做法在歐美很常見,尤其是西班牙聯賽中,大俱樂部的B隊甚至可以最高打到西乙聯賽。巴薩B隊中的不少年輕人,都是球迷們極為關注的對象,B隊甚至有自己的年度預算和廣告收入。就算是在我們近鄰的日韓,頂級聯賽的預備隊打低級別聯賽也是非常普遍,J聯賽多支球隊的預備隊就是在J3聯賽中獲得鍛鍊。

今年冬窗兩大主角都從中乙起步:早早進入職業化舞臺才是正途

儘管中乙聯賽是第三級別賽事,但是對於年輕人而言依舊是極好的鍛鍊機會。近年來中國足協組建中超預備隊聯賽,卻因為賽事強度、教練質量等多方面原因,無法取得太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從中乙聯賽中冒頭的年輕人,反倒是有不少打出了一片天。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楊帆從中乙起步:成為國腳、加盟國安打亞冠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入選了李鐵國足、剛剛轉會北京國安的年輕中衛楊帆。這名現年24歲的中衛,在2018年初還效力於中乙球隊鹽城大豐,在被天津泰達選中後來到中超賽場。因為施蒂利克的重用和培養,楊帆過去2年進步很大。李鐵將他提拔進入國家隊出戰了東亞杯,今年的冬季轉會窗口,楊帆更是加盟豪門球隊北京國安,獲得了新賽季征戰亞冠的機會。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剛剛轉會上海上港的買提江:同樣出道於中乙

不僅僅是楊帆,在中乙平臺保持狀態或者打出身價的球員不在少數,今年冬窗另外一名轉會豪門球隊的大牌內援買提江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2007年時,他不被魯能梯隊看好,因此去新疆踢了一年的乙級聯賽。經過一年的鍛鍊,買提江的進步很明顯,為他接連入選國青,並租借加盟河南建業踢上主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上港中超奪冠的基礎:源自中乙和中甲的厚積薄發

中國足協打造的U23政策,就是要讓年輕球員能夠有出頭的機會。但是更多的U23球員被荒廢在預備隊,並不見得是好事。上海上港在2018年能夠贏得中超冠軍,就是來源於上海東亞早早地整編進入中乙聯賽鍛鍊。從中乙金牌、中甲封王到登頂中超,一步一個腳印書寫了一段傳奇。

更正U23新政的漏洞:足協獲得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

對於中超預備隊征戰中乙,這將會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昔日裡中超U23新政帶來負面影響的機會。事實上一些在中超球隊打不上比賽的年輕球員被低一級別的球隊看中是常有的事,但是近年來不少中乙球隊在得知那些U23小將的工資後,紛紛打了退堂鼓。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U23新政實施過程中:製造了不少的麻煩和尷尬

原本對於大多數中甲、中乙球隊,他們受制於經濟實力有限,會更願意把機會給到性價比更高的年輕人。結果因為U23政策的出臺,使得很多有潛力的小將拿到了天價年薪。曾經有一家中乙球隊的相關負責人就透露:“有些還沒踢過一線隊的孩子,年薪都超過兩三百萬了。U23政策這兩年,中超球隊的適齡球員年薪都非常高,租借都已經很難了,他們的工資我們負擔不起。”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U23新政的很多問題:需要日後慢慢調整與消化

中國足球有著太多的事情,哪怕出發點是好的,執行起來也會衍生出很多麻煩。U23新政導致不少豪門球隊為了得到好苗子,不惜讓那些坐在板凳席上的年輕人拿到幾百萬的年薪。為了這份“錢途”,年輕人甚至不願意離開替補席去中乙獲得實戰鍛鍊的機會。24歲就失業?這不是危言聳聽,其實也是U23新政導致的一個畸形問題。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中超預備隊球員有能力立足中乙

就實力而言,中超預備隊的很多好苗子都具備立足中乙的能力。以青訓做得很好的山東魯能為例,他們在2010年到2015年連續拿了6年的預備隊聯賽冠軍。2019賽季的中超預備隊聯賽中,山東魯能以20勝6平4負積66分的成績,再次贏得預備隊聯賽冠軍。由於魯能預備隊的實力過於強大,球隊主動在上賽季的二次轉會窗口,將季勝攀、劉倚辰、成源3人租借到中乙球隊淄博蹴鞠。很多時候,也只有這樣的同城交換,一來方便生活、二來球隊之間會有更多的照應和工資補貼,才能讓年輕人有動力去低級別球隊練級。

中超預備隊遞補“崩盤”的中乙:足協自救的靈丹!別讓好事變悲劇

更多的比賽:才能讓年輕人真正成長

眼下如果能推出中超預備隊打中乙的政策,也就能從根本上拯救危在旦夕的中乙聯賽,同時保證更多的年輕人有足夠的職業化比賽鍛鍊。這個政策有利於U字號國腳球員的成長,對中國足球的未來至關重要。

結束語:

中國足球會因為這一次的中乙“集體退出”,反倒是因禍得福嗎?很多危機如果處理得好,會是一次成功的開始。但是即便是一個極好的計劃,依舊需要落實很多細節與規範。否則的話,一件好事最終也可能發展成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