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三宝”——玉壶春

在中国芸芸众瓷中,有一种瓷瓶,它身姿清秀、曲线曼妙,与梅瓶、赏瓶并称“瓶中三宝”,它就是玉壶春瓶。

“瓶中三宝”——玉壶春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瓶中三宝”——玉壶春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瓶中三宝”——玉壶春

关于玉壶春瓶这一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相传在宋代熙宁年间,大学士苏东坡路过景德镇,特地去寻访他的一位禅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云游未归,他就信步闲逛到一个制瓷的作坊。他见一位老人坐在轱辘车上拉坯,觉得非常奇异,便对老人说:“久闻景德镇瓷器贯通文化,诗词歌赋皆能以绘画而描述,但不知这瓷器造型能否表达?”说完就吟咏了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老人听了以后,略作思忖,就拨动车轮,须臾间塑出了一个撇口、细颈、敛足的器型来,老人说:“此器如心倒置,谓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心扉’,拙器抒志示节,客官以为如何?”东坡见了,感慨地说:“冰壶者,表里澄澈,光明磊落。当也是‘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哪。”苏东坡兴情所至,当即赋诗一首,其中有“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两句尤为脍炙人口。后来佛印和尚闻讯赶来,也欣然写下了“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的诗句。

但是查遍苏东坡的所有文集,都没能找到有关玉壶春的诗句。可见,这只是文人附会的一个故事而已。但玉壶春瓶的确以其曼妙的造型而深得文人们的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