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安家》開播,如果說,把它定義為職場劇,可是劇裡充斥著太多的“感情戲”;如果定義為情感劇,他又確實在講述房產中介的職場生涯,更何況,就連編劇六六也在微博上鄭重其事的回覆網友:

我們是正經行業戲,只賣房不賣感情。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可是,按照現在的劇情來說,怎麼看都不像一部“正經”職場劇,小三、出軌、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老梗、啃老族等通通出現。這到底是一部什麼劇?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國式職場劇,無法脫離情感,但是又不得不在職場中摸爬滾打。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是容易的,脫離不了各種感情的束縛才是真實的生活。我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不太清楚國外的職場是怎麼樣的,但是在中國,又有誰真的能脫離開家庭馳騁職場呢?

要解讀《安家》,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前身《賣房子的女人》。比起《安家》,《賣房子的女人》更像一部職場成長史。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一、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專注於職場成長,更傾向於賣房子的過程,勵志又治癒

曾經作為一名銷售人員的我,看過三遍《賣房子的女人》,除了女主三軒家萬智(以下簡稱三軒家)漫畫式的表演在剛開始看的不太習慣外,其他的劇情覺得勵志又治癒。毫不誇張的說,三軒家的職場能力我佩服的很,前期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熟悉房子周邊的一切設施,哪怕是很窄的衚衕,她也都知道路通向何處。

三軒家初到這個不景氣的中介公司,目的簡單“激發銷售人員的鬥志、一切向賣房看齊”,所以初來乍到的她,先是用自己傲人的業績堵住了眾人的嘴,緊接著又通過搶單告訴眾人,“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那麼,如機器人一般不言苟笑的三軒家是如何打動客戶,來買她推薦的房子呢?不得不說,在賣房子領域,三軒家就是個人才,她下手穩、準、狠。不僅熟悉房源的優缺點,更是能深層次挖掘客戶的真正需求。劃重點了,在銷售世界裡,客戶有他的表面需求和實際需求,所以,聽得懂客戶的言外之意、看得懂客戶的實際需求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這決定著你的產品能否賣出去。

而三軒家恰恰能滿足客戶的深層次需求,所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不是一句空話,這是三軒家做足賣房功課的自信,更是努力付出應得的回報。在每一集的末尾處,我們都能看到三軒家賣的不僅僅是房子,更是買房人的情感寄託。她是一個良心賣家,更是一名“情感治癒師”。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三軒家說出的每一個“GO”都自帶吹風機效果,三軒家賣出去的每一間房子都解決了客戶的實際住房需求或者情感需求。她不是為了賣房而賣房,她把賣房當成自己的樂趣,也把買房人的幸福當成自己的目標。三軒家的三觀很正,賣房賺取佣金是自己的生存之道,賣房為客戶解決實際需求是自己的職責所在。銷售的本質,是洞悉人性,而人性的背後是客戶的真正需求。三軒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自己的職場法則。

這部《賣房子的女人》很是值得一看,學會設身處地為客戶考慮這一點,銷售的道路上就會越來越順。帶著屬於自己的“GO”找到適合自己的銷售方法,工作也會變得其樂無窮。

二、“六六式”《安家》,依然是把矛盾擺在觀眾面前,感情充斥全劇

說回到改編自《賣房子的女人》這部新劇《安家》,觀看至今,我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可惡的人一波接一波,各種矛盾充斥,各種小人上線。

假離婚真出軌的張乘乘、欺壓閨女的潘貴雨、霸佔著房子不撒手的太表姑奶奶、娶了媳婦兒忘了孃的老嚴兒子、屢次出軌不知悔改的闞文濤、跳單且自私自利的林茂根等等。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這依然是六六主打的“婆媳”、“小三”、“出軌”外加“原生家庭”的情感戲碼。儘管六六自己說不賣感情,但是各種各樣的感情線出現,各式各樣的感情糾葛充斥,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是一部職場劇沒錯,但是承認感情線的存在並不丟人。在中國,無論

是什麼職業,絕大多數人還是要處理各種感情關係的,情侶、夫妻、家人、親戚、朋友等等。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職場劇只要不是“奇葩劇情”,觀眾還是會買賬的。

在《賣房子的女人》基礎上,進行改編的《安家》依然大刀闊斧的走向了六六擅長的情感領域。別的不說,就單拎出靜宜門店的員工們來看,每一個人都有背後的故事:

一店之長徐姑姑,從小父親出軌,後來母親跳樓,再後來媳婦兒出軌,他的生活缺愛。

空降店長房似錦,原名房四井,爹不疼、娘不愛,掙的錢全被家裡掏空,原生家庭稀巴爛。

銷售精英王子健,外地人,沒上海戶口、沒房,有車但是分期買的,現在是備胎。

老油條謝亭豐,被原配家暴、婚姻不幸,現在的“家庭”和諧但是小心翼翼。

985畢業生魚化龍,父母都是“鐵飯碗”,不想回老家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不捨得點菜樓山關,家道中落,媽媽“賭博”,掙的錢全部寄回家還債。

門店吉祥物朱閃閃,住在壁櫥裡,心地善良,一門心思想要找個有房的本地郎。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門店裡的人,個個都有自己的心酸,也正是這些背後的故事,才導致了他們不同的工作狀態和追求,內因導致外在,不可迴避也迴避不了。正是因為各自的成長環境不同才有了性格迥異的這些人,但是因為同在一個門店,他們又都和諧相處,共同成長。

房似錦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所以賺錢是她唯一的、必須達成的目標,她撬同事單、賣房給小三、朱閃閃幫她的善舉也差點被誤會。究其原因就是她缺愛,單打獨鬥慣了的她在靜宜門店開始慢慢柔軟起來。

再瞧瞧買房過程中的糟心事兒,雙博士家庭因為要二胎置換房的心酸;賣包子的老嚴夫妻傾其一生積蓄給兒子買了房,卻連家門都進不去的無奈;被遠房親戚霸佔房子,賣房一波三折的房主;為了撇開小三不惜花兩千萬給她買套別墅的中年出軌男;耍盡小聰明卻損失慘重的飼料大王等等。每一場交易都盡顯人性,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就是生活,你可能不曾遇到,但不代表它沒有發生過。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所以,在職場劇裡製造矛盾、安放情感沒有問題,只是如何權衡職場和情感的比重是編劇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

三、作為翻拍職場劇,《安家》既有瑕又有瑜,這一次它做到了劇情本土化

《安家》相對於其他的翻拍劇、改編劇已經進步很多了,至少這一次,它做到了本土化,不再一味照抄照搬,每個人物的工作狀態也都結合各自的生活背景給出了合理化解釋,性格各不相同的幾人刻畫的都很飽滿。

相對於假大空來說,《安家》直擊房產中介的賣房套路,無論是找“買家”製造房子搶手的假象,還是打配合電話逼客戶下決定簽單,都是賣房過程中真實發生的情景,其實不只是房產中介,只要是銷售行業,都是套路滿滿。《安家》沒有迴避這一點,反而直接展示出來,也提醒了買房人要慎重。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銷售精英王子健的自信從容、工作多年老油條的圓滑、初入職場逼單經驗不足的985、一直不開單著急上火的樓山關不都是我們在職場中隨處可見的人嗎?這個人可能就是正在經歷著某一階段的我們自己。而處於職場底層的小職員也不再穿戴名牌服飾、住大房子裡。幾個人上下鋪的合租才是生活常態。對於門店員工們的生活,很真實也很接地氣。

只是情感問題偏多依然是通病,原版《賣房子的女人》只有10集,《安家》足足53集,節奏還是偏慢,而慢的主要原因是編劇想要挖掘每個主要角色背後的故事,更想把每一場交易從頭跟到尾。所以才有了闞文濤為小三買房卻又因為再次偷腥跟老婆離婚的後續;也有了老嚴夫婦全款買了房卻進不去家門的現實,“娶了媳婦忘了娘”展現的淋漓盡致。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六六用自己最擅長的視角去詮釋職場劇,我認為這沒什麼不妥。有情的職場劇更符合中國職場的現狀,只是六六一直想用矛盾、衝突增加看點,或許收視率得到了保障,但是對於一部職場劇來說,還是有點主次不分了。

中國式職場劇,如果脫離不開情感,就好好運用情感,職場和情感主次分明的職場劇未必沒有好前景。

寫在最後:

《安家》開播經歷了一次改名,從最初宣傳的《賣房子的人》到《安家》,其實已經弱化了職場成分。“安家”兩個字,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暖”,而家牽扯著千萬人的心,更何況,對中國人來說,安家置業一直是奮鬥的目標所在。

《安家》:“六六式”職場劇,依然是“矛盾”當道、情感先行

從劇名就不敢職場化,內容又能有多職場呢?只是,感情線這麼明顯卻又不敢承認感情的存在真的是有點欲蓋彌彰了。觀眾不傻、網友不瞎,我們都有自己的判斷。

不管怎麼說,這一次的《安家》還是可圈可點的,只是,如果職場內容更硬核一點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