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鎮,得名於宋朝時修建的大雲寺,是上海的“編外菜籃子”

大雲寺在修建之初就香火旺盛,後來幾經兵禍,屹立不倒,吸引了不少人在這附近定居。這裡漸漸形成了一個集鎮。

浙江的嘉善縣與緊鄰著上海,因此許多村鎮與上海有著非常緊密的經濟聯繫。這其中有一個鎮,被稱為上海的“編外菜籃子”,這裡大片的蔬菜大棚,以及瓜果林田源源不斷銷往上海。這個鎮就是嘉善縣的大雲鎮。

大雲鎮,得名於宋朝時修建的大雲寺,是上海的“編外菜籃子”

大雲鎮被稱為中國鮮切花之鄉

大雲鎮位於嘉善縣的南端,緊鄰東方大港乍浦港,東邊就是上海市。大雲鎮處在交通要道上,距離上海、寧波、蘇州、杭州等城市只要一個小時車程,這也是其經濟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雲鎮歷史悠久,早在宋朝時就已經存在了。說起大雲鎮,這裡還有一個故事。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崇信佛教,因此這期間佛教發展迅速,佛家人員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也很高。其中一個法號叫法明的和尚,向朝廷獻了四卷《大雲經》,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註定要取代唐朝稱帝。

武則天聽了大為高興,下令天下各州縣興建寺廟,取名為大雲寺。正因如此,天下許多寺廟都稱為大雲寺。嘉善可能因為地處江南一隅,消息傳遞不便的原因,直到宋太祖趙匡胤在位的公元964年,才修建了大雲寺。

當時大雲鎮名叫蓉溪鎮,鎮裡一個叫李德榮的地方士紳,捐了十五畝三分七釐宅基地,用做建寺之用,而且最初也不叫大雲寺,是後來改名為了大雲寺。

大雲寺建成後,香火旺盛,許多善男信女來此進香,川流不息,那些小商小販就在寺廟附近擺攤賣些香火、茶點之類的東西。這裡漸漸形成了一個大的集鎮。

大雲鎮,得名於宋朝時修建的大雲寺,是上海的“編外菜籃子”

大雲寺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戰亂紛飛,許多建築毀於兵火,唯獨這大雲寺完好無損。這時人們就覺得這裡似乎有神靈庇佑。因此又有一大批人為了躲避兵禍,搬到了大雲寺附近居住。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堅定了這種觀點。

那是明朝嘉靖年間,大雲寺附近錢涇港施介橋一帶有一個人,從小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索性剃髮在大雲寺做了一名和尚,法號雲谷。這雲谷和尚非常虔誠,恪守寺廟的清規戒律,不吃葷、不殺生。

一天,他在廚房吃飯時,遠遠看見一個凶神惡煞的屠夫正在殺一頭豬。這雲谷和尚受此刺激,瘋了似地跑了出去。眾人尋了好久也沒找到,都以為他死了。但是後來他卻自己回來了。

雲谷和尚的師傅,大雲寺的主持便傳揚說有活佛出世。

這件事越傳越遠,從此之後,進香的客人更多了。每年八月的廟會,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這以後大雲寺的遠近聞名,蓉溪鎮漸漸就變成了大雲鎮。

大雲鎮,得名於宋朝時修建的大雲寺,是上海的“編外菜籃子”

大雲鎮

如今的大雲鎮百業興旺,經濟發達,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的經濟強鎮。不知這裡的人民是否會想起當年大雲寺繁榮的景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