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元村:衛河古鎮與望京門,頭條號第70篇

南樂元村:衛河古鎮與望京門

原創 史國強 濮陽說 2017-12-26

衛河古鎮與望京門

史國強/文


南樂元村:衛河古鎮與望京門,頭條號第70篇

公元608年,被後人頗多詬病的隋煬帝詔令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蜿蜒北上直達天津南、北運河的交會處,史稱“三會海口”。繼而連通永定河,直濟涿郡(今北京)。這條由不同名稱連接起來的漕運河道就是著名的隋唐大運河,其豫北至京津地區近千里的河段統稱為衛河,也叫御河。

一、衛河成就了元村古鎮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衛河哺育了兩岸的芸芸眾生,自然生成了許多的碼頭渡口,也成就了不少的商埠集鎮。其中,南樂縣的元村古鎮就是一個運河驕子,這個水陸碼頭,古渡要津,隨著斗轉星移衛河奔流逐步發展成為集商貿、倉儲、運輸、加工、物資集散為一體的區域性經濟貿易中心。

古鎮因河而興,也因河而名,其興衰勃忽都與衛河息息相關。衛河滋潤了這一方水土,養育了這一方人家。

據考證,元村古鎮已有1500多年的滄桑過往。北魏初年,鮮卑拓跋氏貴族聚居在這裡,用夯土版築城垣,稱為堡子城。孝文帝改革時拓跋氏改為元姓,此地初名元村堡。唐代中晚期改元村鎮,是魏州昌樂縣馴翟鄉駐地。宋改賢相鄉,明改為安仁裡,稱元村集,長期為鄉里胥吏辦公駐地。清又改為元村堡,屬西十二社,民國時期恢復舊名為元村集,今為元村鎮。長期以來,元村古鎮一直是南北、東西交叉縱橫的水陸交通要道,是控扼相州(安陽)至齊州(濟南)、汴州(開封)到魏州(大名)的門戶鎖鑰,影響著浚滑、鄴漳、東昌及鄆曹諸州府的文化生態。到了清代中期,元村已是繁華的水陸商埠,重要的菽糧囤積治所,享有“五府倉廩”“畿南小揚州”的美譽。


那時候,元村古鎮文化繁茂,物阜民康。衛河上舟楫往來,白帆點點,纖歌悠悠;兩岸燈火明滅,漁歌互答;碼頭上下、渡口前後車水馬龍,交易互市。古鎮的街道兩側瓦舍鱗次,門店櫛比,商旗林林,酒招獵獵,一片人聲鼎沸。煙塵蕩揚之中,攢動和簇擁著各色人等。那熱鬧情景,又豈是淡淡的“熱鬧”二字了得!

衛河成就了元村古鎮,托起了當年的激情歲月。

二、順水漂來的“衛河人家”

南樂元村:衛河古鎮與望京門,頭條號第70篇

衛河新姿


清末以降,國家板蕩不寧。在那個特殊年代,元村古鎮卻呈現出一個畸形的繁華。大約是由於元村古鎮位於州府邊緣、省際交錯位置的原因,各地不少商賈與買賣人家都願意在古鎮流連或定居,期望藉人流如潮、船舶擁躉的地利優勢,從中尋覓商機。不斷湧入的各色人等使得元村鎮逐漸膨脹,蕞爾河岸市井竟然成了一個移民商埠。今天,元村有一萬多人口,漢、回兩個民族56個姓氏,也像縣城一樣有四街四門四關和不止一個的十字大街,成為濮陽市最大的古村鎮之一。於斯也,普遍流行的“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老俗話就顯得灰暗。元村古鎮56個姓氏大多不是來自晉民內徙,而是四方輻輳而來,不少是沿衛河兩岸經商的大小商家或其他四方遊歷的手藝人,為了尋覓商機到這裡做各類營生,久而久之因故滯留定居於此,爾後相互通婚,繁衍生息,以致瓜瓞綿綿,成為名副其實的“衛河人家”。

如今,周邊的百姓都說元村集上的人精明,會做買賣,能攬生意,是他們祖上的基因,血脈的傳承。人們常常把腦瓜兒活、會做生意的人稱為“集頭上的人兒”。


古鎮的“衛河人家”是順水漂來的群體,無論是順流而至還是逆流來襲,定居的同時也帶來了四面八方的各色文化。譬如元村地方口音,在南樂、大名一帶被稱為“異音孤島”,與周遭迥然不同,是各地“鄉音”的雜糅,是異鄉語音的溶合。而習俗禮儀方面明顯不同的表象,則帶有本地固有而又受其他文化影響的意蘊。

誠然,隨著日月輪迴年更代替,長期的溝通交流,使得古鎮不少具有特質的文化現象伴著曉風殘月,次遞沒入歷史的長河,塵封在漸行漸遠的時空。

三、古鎮名吃,就是不一樣

可喜的是,原本在衛河沿岸其他地方久負盛譽的小吃名饌,卻有不少隨著幾百年前的“吃貨”,紮根在這古鎮碼頭,持續地滿足著這一方水土一代代“吃貨”的口福。元村古鎮的“四大名吃”燒雞、麻花兒、豆腐乾、花生仁,在不經意間從庖廚走上廳堂,從小馬燈下、大籃子裡走上豪華餐桌,從街頭地攤兒走上了鹿鳴盛宴。獨特的風味贏得了大眾的翹指,品嚐過的人都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其實,古鎮名吃也是衛河水漂來的精靈。或者可以說,沒有衛河的逕流很難說有這些可口的名吃。

從元村古鎮順著衛河上溯至滑臺道口,向下順流至麒麟城大名府,有一種名吃貫通300多里,那就是燒雞。“道口燒雞”有口皆碑自不待言,元村“劉家燒雞”、大名府“二毛燒雞”乃至輻射到福堪鎮的“張家燒雞”,哪個不是好名聲飄滿了衛河,順水順風傳到了天津衛、北京城天子腳下!雖然幾種不同產地的燒雞確有滷燒、過油燒、大料燒、老湯燒等不同烹製技法,口味異樣,但獲得的廣泛讚譽卻是相同的,就兩個字:好吃!

滑縣、浚縣都是衛河沿岸的明珠。不少人知道那裡的地方素食特色首推“油皮兒”。這一美食在元村鎮稱為“豆腐皮兒”,也叫油皮兒,它和“千張”“豆腐絲兒”是有明顯區別的。油皮兒從滑縣過浚縣,經元村到大名,跨州越縣幾百裡,經風歷雨幾百年,其金箔一般晶瑩的外形,香醇筋勁的口感,輕薄如紙的質地,卻是如同一鍋豆漿提出,一個大廚製成一般。有人問:這是咋回事?答曰:衛河的事兒!

元村鎮在傳承了衛河“油皮兒”的同時,又發展創新,把豆製品深加工細製作,創造出了衛河流域全新的產品“豆腐乾兒”,與其他地方同名的產品相比較,無論在質地、成色、口味等方面都截然不同。清代,元村豆腐乾兒是欽定的“貢品”,五十年代,作為中原名吃曾出口朝鮮、蒙古等國家,為古鎮爭了光,為南樂添了彩,也為衛河叫了好。

衛河沿岸有個老俗語:“一個樁橛三棵柳,半盤兒花生四兩酒。”這本來是船上艄公的愜意話兒,卻也活脫脫凸顯了衛河上船舶人家的生活場景。元村古鎮的花生米可是很有特色的。別說那個兒大、粒兒飽,看著就喜人,僅就用玉米粉炒制、粉白色紅衣、口感酥脆而言,已經是別有味道,引人垂涎了。

在元村古鎮品嚐如此地方名吃,那才是舌尖上的福分!真正的口福哩!

四、“望京門”傳奇

我們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元村古鎮就已經修築了土城,到了清朝晚期也沒有改建為磚城。土城有四個城門。東門名為“迎陽”,南門叫做“豐樂”,西門稱為“帶河”,唯獨北門的名稱最為大氣,名為“望京”,直對著古鎮碼頭的大渡口。據說,北門上那“望京”二字大有來頭,是出於慈禧太后的手筆。至今,在元村古鎮還保存著這塊城門上的石質匾額,題款時間是“同治元年上巳”,即1862年的農曆三月三日。北門為什麼叫“望京門”,事情還得從咸豐年間說起。


那時候,元村古鎮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衛河商貿重鎮了,鹽場、煤行、糧棧、布莊、藥店、雜貨鋪等各種行當齊全,在碼頭、古街、河岸星羅棋佈,京津洋貨、江西瓷器、蘇杭錦緞、江南茶葉、南京團扇是滿目琳琅,甚至賭館、戲臺、青樓也雜於其間,平添了幾分別樣的熱鬧。古鎮的繁華,助推了一些富商大賈帶來如花美眷、家人媵兒,在沿河最秀美的好去處經商或閒居。當時青紗轎、花簾轎、輦車子,甚至南方的滑竿兒,不時在古鎮街頭巷陌出現,那陣勢不頂半個府城,也頂大半拉縣城。民國時期還有“元村御河一拐彎兒,頂住南樂半個天兒”的老俗話。

居住在衛河南岸和古鎮街巷的商賈妻妾子女,以及隨商船來古鎮尋謀生計的客商女眷,忙中偷閒,也不斷去渡口碼頭看看熱鬧,尋尋樂趣。特別是到了春暖花開時節,衛河兩岸梨花白,桃花紅,綠柳拂水,野花拱堤,加上河水流金,棹櫓欸乃,果是一番如畫美景,富商大賈們的美眷及公子姐兒更是盡情地踏春玩耍。尤其是來自京津地方的人兒,欣賞著衛河兩岸的景色,遙望北方天際,難免思念故鄉,生出些許濃濃鄉愁來。元村一帶自古就有“三月三,回孃家”的習俗,此時正值上巳節日,多情男女喜歡在衛河水邊小沽鬥草,思鄉之情尤為深切,或者想起大詩人杜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詩句,愈是喚覺思念家鄉親人的情結,窈窕淑女少不了“淚溼鮫綃透,鉛華露浸痕”。於是,她(他)們便相攜登高,遙望京津,大多集中在北門之上,翹首北望,呼喚京都津門的親人。


相傳,有大本領的“好事者”把此事傳到了京城,傳入了宮闈。恰巧趕上同治皇帝初登大位,他的生身母慈禧皇太后高興,聽到貼身太監傳稟如此動情故事,便提筆寫了“望京”兩個大字,地方鐫刻成石匾,鑲嵌在古鎮的北門正中,成了一段佳話。然而,傳說歸傳說,“望京”二字是不是慈禧老佛爺所題,已難考證,美麗的傳說確也動人,隨著衛河古鎮的繁華一直閃爍在人們的記憶裡,傳承中。

不過,仔細審度這塊石匾,大小文字明顯不是一人寫成,“望京”二字遒勁俊美,而“同治元年上已”“元村仝立”10個字的風格力道則與之大相徑庭。

風塵去也!煙雨違矣!坊間的街談巷議與古蹟遺痕仍在訴說著元村古鎮昔日的繁華,人們期冀再現當年的輝煌!

近日獲悉,元村鎮在市、縣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以保護開發隋唐大運河兩岸文化帶為契機,發現了古碼頭、古民居、古渡口及重要糧倉十來處遺蹟。今年10月,國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專家組在元村鎮考察驗收,取得了一致的意見。目前,元村鎮申報“省保”單位和進一步規劃設計,正在緊鑼密鼓之中進行。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誰能把握好過去,誰就能掌控未來!

昨日星辰,歸去來兮!

閱讀 1.2萬

在看1

寫下你的留言

精選留言

  • 22淡若清風為我們南樂元村人驕傲!!
  • 18卡卡大元村要規劃希望成真 祈禱
  • 12民富國強過去的元材商貿發達,是縣城難以比擬的,隨著衛河的取直,河水斷流,漸漸失去往日的繁華,
  • 8秀出霞光發揚傳統文化,記住鄉愁。好文
  • 7木易楊望元村越來越好。
  • 7我愛我家大元村月變月好
  • 7仙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元村還承擔著全南樂縣的經濟命脈,從生活用品到生產用品,從上層建築到經濟基礎,各行各業的物資都由元村衛河運來,水運要佔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額,陸路運輸主要靠人力和牲口。集市貿易,商鋪繁多,趕集看會人聲鼎沸,一片繁華市景。
  • 6紅房子發藝,樂草元洗髮水代理商元村近幾十年發展《1》 鹽場、煤行、糧棧、布莊、藥店、雜貨鋪等各種行當齊全,在碼頭、古街、河岸星羅棋佈,京津洋貨、江西瓷器、蘇杭錦緞、江南茶葉、南京團扇是滿目琳琅,甚至賭館、戲臺、青樓也雜於其間,平添了幾分別樣的熱鬧。隨著衛河的沒水,淡淡失去了繁華。 元村有一次發展《2》 麵粉廠,象雨點一樣速度建廠,大概是1990年麵粉廠飛速發展,元村麵粉,遠銷半個中國,值得一說的是,北京市的麵粉80%以上都是元村麵粉廠提供發貨的。那是馬路上都是裝麵粉的大貨車,把元村麵粉發往全國各地,一片繁榮富強的景象。應為種種原因有一次貿易失敗。 元村第《3》次,換在等待中。。。。。。
  • 6讀你我是元村人,我驕傲
  • 6楊文波古鎮的苦辣辛酸,歷盡了多少年的滄桑。在政府的關注下,儘快恢復以往水旱碼頭的繁華景象
  • 6一片冰心寫的不錯,需傳承和發揚。
  • 6Yang Hui 希望成真,建設更美元村
  • 6沉默現在大元村還沒有別的村發展開快呢,
  • 6大旗可喜的是,衛河擺脫了前些年要麼缺水乾涸、要麼汙水橫流的局面,據說如今水清有魚了。
  • 5眼鏡批發零售13838035510身在省會二十餘載,始終不忘自己的根在元村,兒時的一幕幕湧上心頭,故土的一草一木早已深深紮根於我的血脈,每每想起故鄉,熱淚盈眶……唯願我的故鄉越來越好!
  • 5青山綠水盼元村重振雄風!
  • 5牽手花紅史國強同學
  • 4霸佔你的溫柔。希望元村美好的未來。
  • 4五星看來我要去考察下樑村了
  • 4A不忘初心大元村要規劃了
  • 3暮 童千年衛河灣灣,河面白帆點點,記憶依稀再現,夢迴快樂童年……
  • 3心如水企業都沒有,還古鎮呢
  • 3游泳的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3鳳飛蝶舞元村,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希望你越來越好!
  • 3張燈結綵文稿華彰!
  • 3,,,,,真心希望我家鄉美好
  • 3夢迴唐朝袁軍偉衛河只要有水就會好起來!
  • 3王超建設美麗元村人人有責……
  • 3風之子能把衛河治理乾淨就行,其他的不敢想
  • 3嚮往明天:自來水13939391504做夢呢
  • 3永敢的心為元村鎮傳揚文化 樸實,節儉,誠實!可靠,
  • 2快樂人生冬天的小綿羊 元村政府都是吃飽撐的找理由貪汙錢就是啦!真正的把元村學校後邊的路給修好,一到下雨天西頭就成河了,弄什麼古鎮,變法貪汙!
  • 2
    紅心溜溜古道河邊忙繁華欲千里,望京眼欲穿順流百千載,往事隨風失煙雨化塵埃,古今多少事妙語口中談,古鎮重複蘇萬民皆歡喜,期待美景園元村振中華。我是元村我驕傲
  • 2北關啊帥°元村那是家啊,那是大傢伙共同的家啊!
  • 2游泳的魚不錯不錯
  • 1愛人如己大手筆’,賦古鎮,隨手拈來皆文章,史家美文;河埠頭,望京門,元村古香又古色,國強威武!昌意古都,字聖故里,果老之鄉,人傑地靈。為史國強老師點贊!
  • 1張永題望京門: 厚天樂土聖賢地 紫蓋黃旗三教宗 ------西審什村張永
  • 1中華天安祝願元村鎮越來越好!
  • 1༺࿐ཉི༗࿆ 狼神༗࿆ཉི࿐༻阿彌陀佛,我叔能啊
  • 王芳瑜但願第三次開發成功
  • 會安元村水旱碼頭,藏龍臥虎,人傑地靈。
  • 紅軍身為元村人我為元村驕傲
  • 北漂謝少希望咱們元村回到當初景象的點贊
  • 快樂人生元村政府都是吃飽撐的找理由貪汙錢就是啦!真正的把元村學校後邊的路給修好,一到下雨天西頭就成河了,弄什麼古鎮,變法貪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