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我吐槽斯大林元帥,但我們還是好隊友

二戰中,英美法是並肩作戰的三巨頭,戰爭的勝利和他們三個都有很大關係,但是在期間也經歷過蘇聯建議無人理睬、美國插手英法與德國講和的決定無果等事件。由於美國在珍珠港遇襲之前,並沒有真正捲入戰爭內,並且英國一直需要美方提供軍事物資,丘吉爾自然對美國沒有多少閒話可說,除了偶爾吐槽一兩次。

丘吉爾:我吐槽斯大林元帥,但我們還是好隊友

然而另一邊軍事物資同樣匱乏,並且早期還與德國簽訂過《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的蘇聯就沒那麼幸運了,不管是蘇聯,還是斯大林,在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經常被拉出來吐槽一番,以發洩當時的心頭之恨。

不過吐槽歸吐槽,當蘇聯需要支援的時候,美英毫不猶豫地鼓舞人們和蘇聯一起戰鬥,不遺餘力地向蘇聯運送軍事物資和醫療物資。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哪怕這個朋友並不完美,大敵當前一起合作,戰爭勝利吐吐槽也算是一種朋友情意。

吐槽之一

波蘭、羅馬尼亞、芬蘭和三個波羅的海的國家都不知道自己所害怕的究竟是被德國侵略,還是接受蘇聯的援助。正是這種可怕的抉擇,使英法兩國的政策陷人了癱瘓。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因為德國一步步地在試探性地越界,甚至違背《慕尼黑協定》,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美國和蘇聯曾經想要插手來穩定歐洲的局勢或者是為拯救捷克斯洛伐克而戰,但是西方均沒有理睬。於是希特勒變本加厲,開始將魔爪伸向波蘭,這個時候英法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緊鄰波蘭的蘇聯主張與英法結成相互支援的聯合陣線,如果可能的話,還要加上波蘭,對中歐和東歐受德國侵略威脅的國家作出保證。

而達成這一協定的障礙就在於,這些蘇聯的弱小的鄰國們,擔心如果接受了蘇聯的援助,蘇軍就會以大軍入境的方式來保護他們和抵抗德國的侵略。這樣一來,即使能夠抵抗德國的侵略,也難免在戰爭後被蘇聯以“毗鄰國保護”的理由長期佔領。

這裡補充一下一部分波蘭史,在一戰前,俄國分別在1767、1792、1794這三年入侵或是鎮壓波蘭的起義軍,並與普魯士(德意志)、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一戰後三國再次對波蘭進行瓜分,所以波蘭的恐懼不無道理,畢竟波蘭將近兩三個世紀都是活在俄國的陰影下,此番蘇聯的援助又豈不害怕?

丘吉爾:我吐槽斯大林元帥,但我們還是好隊友

瓜分波蘭圖解

所以無論是哪種方式,對於這些弱小的波羅的海國家來說,都無異於是一場亡國災難,正是因為考慮到德國的野心和蘇聯的算盤,英法遲遲無法決定對策。

吐槽之二

他生活在一個不斷出現各種陰謀、個人隨時可能遭到清洗的危險社會里,並慢慢發跡起來。他那炮彈似的腦売、黑色的小鬍子、敏銳的眼睛、平板的臉盤、圓滑而機敏的談吐以及沉著而冷靜的舉止,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性格和才能的最佳表現。

這是丘吉爾對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一段描寫。在二戰時期,他曾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是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和忠實的擁護者。斯大林多疑的性格導致他對誰都不信任,甚至害死了莫洛托夫的妻子,但是莫洛托夫依舊堅定地支持著斯大林。

丘吉爾:我吐槽斯大林元帥,但我們還是好隊友

莫洛托夫

丘吉爾所說的“隨時可能遭到清洗的危險社會”就是莫洛托夫也參與領導的大清洗,距離二戰並不遙遠。二戰結束十二年後,由於與當時的反對意見不同,因此被勒令退休。

莫洛托夫及其擅長使用外交手段維護蘇聯的利益,能言善辯,有“外交天才”之稱,同時他也是列寧的戰友中,少數幾個能夠活到20世紀80年代的人。

於是在當時緊張的社會環境下——隨時都可能遭到審判的情況下,必須“精明”才能存活下來。莫洛托夫作為一個生活得還不錯的“倖存者”,敏銳和機敏是必不可少的。

有時候,一個人的機警靈活並不一定是天生的,而是為了存活不得已而做出的改變。

吐槽之三

波蘭人的態度是,“德國人來了,我們有喪失自由的危險;而蘇聯人來了,我們有喪失靈魂的危險”。

這裡波蘭人的態度很有意思。很明顯,丘吉爾仍然對二戰前不久蘇聯國內進行的大清洗耿耿於懷。波蘭的地理位置很微妙,西邊挨著德國,東邊挨著蘇聯,所以在諾貝爾文學獲獎者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中也寫到過,村莊裡關於德國人走了,俄國人又來的片段。

在二戰期間,波蘭也是一處重要的戰場。雖然事實上並沒有丘吉爾說得這麼誇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德國人入境,勢必會製造出更多的集中營,對波蘭的村莊進行大屠殺等等,然而蘇聯人未必會傷害波蘭人,因為蘇聯是以支援波蘭對抗法西斯為目的的,但是蘇聯卻一定會將共產主義精神帶入波蘭,而這裡就被資本社會的丘吉爾概括為“有喪失靈魂的危險”。

吐槽之四

第二天,蘇軍佔領了普拉加郊區,但不再前進。他們希望非共產黨的波蘭人遭受全殲,但又給人們保持著這樣一種感覺,認為他們要援救波蘭人。

丘吉爾說這番話的原因是這樣的:1944年蘇聯的夏季攻勢讓德軍節節敗退,蘇聯一度推進到波蘭的維斯杜拉河,波蘭人見此情勢,認為是宣佈總起義的最佳時機,同一時間,蘇聯向華沙方向推進,波蘭人也決定發動華沙起義來解放這座城市。但是要蘇聯幫助華沙起義、趕走德國人是有條件的:解放了的國土必須置於蘇聯民族解放委員會的控制之下。

丘吉爾:我吐槽斯大林元帥,但我們還是好隊友

波蘭最害怕的局面

前面也提到過,波蘭長達兩三個世紀都是生活在被瓜分的陰影之下,期間只有短暫的獨立時間,因此這次波蘭人想要徹底地解放和獨立,因此似乎並未答應這一條件。於是僅由著波蘭的國內軍與德國作殊死拼搏,這無疑是對反法西斯陣營士氣的挫敗,於是英美想要為華沙投放軍火以此支援華沙起義軍,但卻被蘇方告知投放軍火後不得在蘇聯領土著陸。

因此,所有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華沙的殉難,儘管後來美國在華沙上空空投補給,但是也有些為時過晚,這或許也是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一次汙點。

最終,這一群英勇的戰士們在華沙的戰鬥持續了60多天,最終波蘭獲得解放。

吐槽之五

直到斯大林元帥以溫和的語調談起要對德國人進行懲罰這樣一個嚴肅的、甚至是可怕的問題為止。 他說一定要消滅德國的總參謀部。希特勒的強大陸軍的全部實力都是依靠5萬左右的軍官和技術人員。如果在戰爭結束時,把這些人都抓來槍斃,德國的軍事實力就會根除。 我聽了這話,就覺得應該這樣回答:“英國議會和公眾永遠也不會容忍集體槍系。即使在戰時的狂熱下他們允許這樣做,但是當這樣的暴行初次發生以後,他們就會激烈地反對那些負責人。蘇聯人不應當在這個問題上想入非非。 但是,斯大林也許只是出於戲謔,還在繼續談論這個問題。他說:“一定要槍斃5萬人。”我聽了非常生氣。我說:“我寧可此時此地讓人把我押到花園裡去槍斃掉,也不願讓這樣的可恥的行為玷汙我和我的國家的榮譽。”

德黑蘭會議期間,斯大林在蘇聯使館內設宴招待羅斯福丘吉爾等人,席間討論到戰後如何處置德國人,斯大林的觀點是全部槍斃5萬軍官和技術人員,因為這樣才能根除德國的軍事實力,類似二戰的悲劇才不會再次發生。以我們當代人的眼光來看,二戰的罪魁禍首是希特勒的法西斯隊伍,普通軍官同樣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槍斃5萬人顯得過於殘忍。

同樣,英國不管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還是二戰早期與德國講和,都可以看得出英國人溫吞的本質,丘吉爾也不例外,他更是生氣地表示“我寧可此時此地讓人把我押到花園裡去槍斃掉,也不願讓這樣的可恥的行為玷汙我和我的國家的榮譽。”

而懷疑論者斯大林自然無法讓這麼多危險埋伏在蘇聯領土的附近,一旦將來德國的軍事力量再次復萌,入侵波蘭的話,那麼蘇聯避免不了又要準備一次戰爭。

這次晚宴也在斯大林和丘吉爾的爭論中被推向高潮,羅斯福試圖用“應該槍斃的,不是5萬人,而是4.9萬人”來緩和氣氛,誰知他的兒子埃利奧特·羅斯福此時竟站起來認真地表達同意斯大林的觀點,氣氛一下子又降到冰點。

丘吉爾無奈離席,找個安靜幽暗地房間靜坐,斯大林也跟了上來,在這幽暗的房間中,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懇切地向丘吉爾道了歉,並表示剛剛說的都只是在開玩笑,請丘吉爾不要放在心上。

不管是為了同盟國大局考慮主動道歉,還是斯大林真的是出於玩笑的心態都不重要了,之後的晚宴丘吉爾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之後除了華沙起義中蘇聯的表現讓丘吉爾頗有微詞外,蘇聯確實是在奮力反抗德國法西斯。

只是丘吉爾在戰後回憶起這一段經歷的時候,依然覺得在斯大林玩笑的背後,真真實實地藏著一些認真的成分。

丘吉爾:我吐槽斯大林元帥,但我們還是好隊友

斯大林與丘吉爾同框

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最愛拿蘇聯當話頭調侃吐槽,但這部回憶錄也見證了三國的友誼和為打敗法西斯時的奮不顧身。這部戰爭歷史 ,真實地記載了蘇美英之間最誠摯交往合作的一段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