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戰略一週年產業新城樣本觀察:優質項目落地 助推產業升級

7萬公里。這相當於萬里長城總長度的三倍、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7圈。

這是我國31個都市圈高速公路總里程。不僅如此,都市圈還佔據著全國75%的高鐵車次、71%的航班起降架次,創造的GDP佔全國總額的47%。

2019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關於培育和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出臺,這份文件首次在頂層設計層面為都市圈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截至目前,都市圈戰略剛好1週年。

然而2020年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節奏。疫情的“黑天鵝”是否會影響到各地如火如荼開啟的新一輪都市圈建設部署?

資料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等主要都市圈目前都在有序復工中,一些重大項目也並未受此影響。

其中3月3日,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湖州分會場在南潯產業新城舉行,項目一期投資達160億元的浙江泰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正式奠基開工。

中國已進入都市圈時代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這是頂層設計層面對都市圈定義的描述。

展開剩餘89%

1個小時,恰好是驅車從北京到固安、上海到嘉善的距離。在城市向大型化、中心化發展的同時,都市圈已經成為中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新特徵,行政邊界的限制正在逐漸被打破。

數據顯示,2001年至今,北京市區人口增速放緩甚至趨於停滯,外圍區縣人口加速增加,增速達4%。外圈層已經出現廣陽、固安等在北京發展腹地中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的節點性城市。

如今,超過36萬人工作在北京、居住在環京,其中三河、固安、廣陽人數最多;另有近11萬人居住在北京、工作在環京。

上海亦是如此。上海都市圈核心圈在2010至2017年間人口增量為64萬人,同期外圈層人口接近核心圈層增量的2倍,高達125萬人,崑山、江陰等節點性城市人口在這一期間均超過150萬人。

以汽車生產為例,上海都市圈的汽車產業逐漸呈現圈層分佈,總部和研發中心向核心圈集中,整車及零部件向外圍溢出。其中30千米圈層專注於技術研發、汽車博覽;50千米圈層在零部件生產更具有優勢;80千米圈層則提供物流、測試場等服務。

在珠三角,同樣呈現出人口加速外溢的過程。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形成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人口和資源持續向都市圈聚集,而在都市圈內部,則根據不同產業的特徵向內集中或向外溢出。

過去八年中,我國城鎮化人口65%進入到了30個都市圈。超過36萬在京工作的人居住在環京地區;而在上海都市圈,人口超100萬、20萬~100萬、5萬~20萬的節點城市分別有5、12、10個。

在國家頂層設計下,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加速集聚與聯動外,2019年陝西、江西等省紛紛加大了都市圈的建設力度,發佈各地都市圈發展規劃,力求實現資源共享、產業帶共建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阻礙都市圈發展的落戶限制已經逐漸放寬,我國新型城市群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看來,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輻射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在人口增長、就業通勤、空間擴張、產業聯繫等層面已經打破行政邊界,都市圈化特徵將日益凸顯。

“都市圈內外的發展落差是擴大有效需求的重要抓手。從產業維度看,強化核心城市的創新高度與輻射區域先進製造基地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將是催生都市圈發展的新動能。”顧強如是說道。

“未來,在培育壯大城市群的過程中,以大城市、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將發揮引擎作用。”上述《國家發改委關於培育和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這樣表示。

都市圈發展之道何在?

根據這份文件描繪的美好藍圖,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將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將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顧強預計,在相關政策支持下都市圈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到2035年,我國將湧現出4-5個超過4000萬人口、1萬億美元的都市圈,10個左右超過2000萬人口、5000億美元的世界級都市圈。

然而,雖然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城鎮網絡正在加快落成,但都市圈之間的經濟基礎落差仍然存在。2019年廣東GDP首次突破10萬億,而東北三省GDP總量不及中部河南一省,南北經濟差距拉大。

截止2019年末,我國六成以上的上市公司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登陸科創板的70家企業中近五成來自於長三角地區。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張麗雲表示,當前,我國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資源嚴重錯配、內部壁壘難除,“大城市病”與“空城”現象並存。2019年以來,多項重要性規劃及意見密集出臺,力求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這一難題。

中國都市圈與國際比較差距並不在核心區,而主要在微中心和節點城市上,以東京為例:50萬~100萬級(人口)城市5個,20萬~50萬級城市18個,5萬~20萬級城市84個,而北京的相應數字分別僅為2個,7個和8個。

未來,實現新興城市群、都市圈的構建及可持續發展,最關鍵是要依靠產業一體化佈局和人才的聚集。而這其中,產業新城是助力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載體。

都市圈战略一周年产业新城样本观察:优质项目落地 助推产业升级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稱,產業新城一般都不在城市原有的成熟地段,需要新建基礎設施和導入產業與人口。

而產業新城模式對於推動產業發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以及民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據瞭解,華夏幸福是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產業新城開發運營企業,截至目前,已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鄭州、武漢、合肥等15個核心都市圈佈局了產業新城。

華夏幸福通過開發性PPP模式與地方政府合作開發產業新城,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為所在區域累計引入簽約企業2000多家,創造就業崗位約30萬個,為當地優化配置發展資源、吸引優質生產要素髮揮重要作用。

目前,華夏幸福正在建立全方位產業發展生態體系――2019年5月推出了自主創新的產業大數據平臺,可提供智慧招商、產業地圖、產業熱點預測報告等產品服務;同年10月,該平臺升級後建立了“產業可視化地圖、產業智囊APP、產業在線研究、產業數據服務端”四大產品體系。

“產業新城”的助力

“產業優先”,是華夏幸福運營產業新城的核心策略。而在產業的選擇上,產業新城聚焦十大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大健康、都市消費等,並且通過打造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產業升級。

依託區位特點、產業基礎、應用市場等要素,華夏幸福在江蘇溧水、龍潭、安徽舒城等地,重點發展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和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形成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

2020年伊始,多個產業新城舉行了集中籤約儀式,多個項目集中落地。

今年1月,嘉興市首條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宣佈落戶嘉善產業新城。據悉,智能網聯汽車是華夏幸福為嘉善產業新城規劃的四大主力產業集群之一。圍繞無人車研發、測試、系統開發及組裝製造等產業鏈核心環節,馭勢科技、新石器等近20家企業已進入嘉善產業新城,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2月25日,合肥市舉行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儀式。落戶肥東機器人小鎮的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集成”)年產360萬片再生晶圓項目,作為僅有的現場簽約三個企業之一,與蔚來汽車、國軒高科一起,在簽約儀式上成功簽約。

落戶肥東機器人小鎮的協鑫集成項目,是產業新城人防控和招商“兩手抓”的最新碩果。

據悉,肥東機器人產業小鎮項目由華夏幸福與肥東縣政府合作開發建設運營。項目位於肥東縣政府北側,距離合肥市政府17公里,於2017年11月正式簽約。項目由華夏幸福以市場化的方式整體規劃建設招商運營,打造百億級機器人及相關智能製造產業新高地。

肥東機器人小鎮的協鑫集成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主要建設5條12英寸生產線及1條8英寸生產線,達產後,年銷售收入不低於15億元,年稅收不低於5000萬元。

都市圈战略一周年产业新城样本观察:优质项目落地 助推产业升级

2月21日,由華夏幸福引入的航空航天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和蘇州同捷汽車兩個合計總投資65.8億元的項目正式入駐南京高淳產業新城,在南京實現雲簽約。

3月3日,在湖州南潯產業新城,項目一期投資達160億元的浙江泰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正式奠基開工。湖州市委書記馬曉暉通過視頻向浙江省委、省政府報告泰嘉光電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等79個項目情況並宣佈項目集中開工。

泰嘉光電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由華夏幸福與南潯區政府合作引進,從去年9月簽約到正式開工,用時不到6個月。

據悉,自2016年華夏幸福與南潯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合作開發建設南潯產業新城以來,南潯產業新城已從上海、蘇州、杭州等地招引了一批優質項目,簽約投資額超300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湖州市工業“大好高”項目7個,“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13個。

截至目前,宏旭汽車、海順新材、泉州華碩等6家企業已開工,賽方等3家企業已投產,初步形成以新型顯示、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裝備為主的四大產業集群。

根據最新消息,3月8日上午,武陟產業新城2020年首批項目集中(雲)簽約活動在“雲端”拉開帷幕,15個項目以“現場+視頻連線”的形式完成簽約,正式落戶武陟產業新城,簽約投資額超55億元。

自華夏幸福2016年與武陟縣政府攜手打造武陟產業新城以來,截至2019年底,武陟產業新城已簽約企業近110家,累計簽約投資額突破200億,成為焦作市“南北雙城”“兩三兩拳”示範帶建設支撐和全省產城融合發展的典範。

此次活動除水利專用裝備產業園、金融港2個項目為現場簽約,其他13個項目均實現線上“雲簽約”。簽約項目覆蓋範圍廣,其中產業方面涵蓋智能製造裝備、都市食品、汽車配件、醫藥研發等高端產業和新興領域,配套方面則既有健康管理中心等城市項目,也有產業園供水廠、文旅研學創意基地等產業配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簽約項目質量較高,產業門類高度匹配國家和區域戰略方向,其中涉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到55%。

其實,有關以產業優先打造產業新城的實踐始於2002年,這年華夏幸福與固安縣政府率先採用政企合作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合作打造固安產業新城。時至今日,“313”現代產業體系在固安創新集聚。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裝備、生命健康三大戰略級新興產業紮根生長;以京南科創谷為載體,科創服務這一創新引領產業正加速培育;臨空服務、文旅康養、現代農業三大融合型產業也在提速發展。目前,僅電子信息產業裡的新型顯示產業,就彙集了維信諾、京東方、鼎材科技、翌光科技、通嘉宏盛等30餘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從2002年算起,華夏幸福建設運營產業新城的探索已經持續了18年。

除此之外,如今疫情期間,各地的產業新城在高效“抗疫”的同時,依然實現了園區企業的靈活開復工。

在上海都市圈,為助力園區企業在防疫期間更高效安全地辦公,嘉善產業新城推出“復工服務直通車計劃”,聚焦10項增值服務內容,整合內外部服務渠道,幫助企業從容應對疫情影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進入經營正軌。

在北京都市圈,固安產業新城在嚴格落實當地政府的各項防控工作同時,也在加快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摸清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服務,幫助企業落實防疫措施和安全生產措施,積極推動企業恢復正常生產。

這一座座產業新城的堅決抗“疫”和有序復工,正是對都市圈建設與發展的貢獻。而一批批有影響力都市圈的形成,將會成為我國經濟向高水平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