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說到《雍正王朝》不由就會想起那首蕩氣迴腸的主題曲《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來,讓人一聽到就熱血沸騰,也非常憧憬做皇帝的生活。毫不誇張地說,天底下最好的工作就是當皇帝了,天下財富與美人都是你的,你想殺誰就殺誰,天下所有的人唯你的馬首是瞻,對你唯命是從,被你呼來喝去。

不要說當真皇帝,就是演幾天皇帝那滋味也是妙不可言的,難怪陳道明說演過皇帝之後就什麼就不想演了。馮鞏也說,當皇帝的感覺,爽。可是康熙選繼任者的時候,皇帝這肥肉只有一塊,狗卻有十幾只,大清上演了九子奪嫡的好戲,只能你爭我搶了!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講的是九子奪嫡的故事,五、六、七三個阿哥沒有出場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確實幾乎沒有參與奪嫡鬥爭,把這三個人的情況介紹一下吧。(九子奪嫡,不包括五六七三個阿哥)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其實出現過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並且憤怒地拔劍要殺他時,五阿哥胤祺跪著抱住康熙的腿。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

五阿哥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那部電視劇雖然虛構,但宜妃的受寵卻絕非虛構。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榮四大宮妃之一。此四妃地位僅次於皇后,之後的後宮女子也遠不及她們。宜妃排第二位,僅次於生下大阿哥胤禔的惠妃納喇氏,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更是在惠妃因為大阿哥悖逆爭儲位失寵後,榮寵冠絕後宮。她為康熙生下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十一歲就早逝,沒有參與爭儲位)。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胤祺有這樣一個母親,其實是擁有了爭儲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一生也是順風順水,康熙在位期間,他幾乎一次也沒落後哥哥胤禛的步伐,每次都一起封爵。康熙三十七年,胤祺和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一起獲封多羅貝勒,康熙四十八年又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一同獲封和碩親王,為和碩恆親王。三人同時成為地位僅次於剛剛復立的太子。如果胤祺參與奪嫡,一定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但是他偏偏寬厚不爭,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所以說可以基本清楚,在九子奪嫡的白熱化階段,恆親王胤祺獨善其身,並未參與。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但是,他不參與不代表別人不參與。他的同母弟弟九阿哥胤禟就依附八阿哥胤禩參與奪嫡,最後被雍正嚴懲,改名賽思黑圈禁慘死。他的母親宜妃也過得很不如意。因為在康熙在位時地位尊貴,雍正即位後多次下旨斥責她不懂禮數,竟敢位居太后(原德妃)之前,並且降低她的待遇,禁止她在宮中隨意乘坐矯輦(宜妃腿腳不便)。唯獨胤祺,雍正始終沒有虧待,在雍正十年胤祺死後,雍正還給他立碑,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評價頗高,可見雍正對這個寬厚的弟弟並不反感。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六阿哥胤祚,六阿哥胤祚沒有出現是最正常的,因為他活得很短,年僅六歲就早夭了,雍正王朝的故事開始時他早就不在了。但是胤祚還是有些值得玩味的點。首先,他的生母是德妃烏雅氏,也就是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其次是他的名字,因為“祚”有皇位的意思,康熙居然給這個兒子起這個名字,是否有些特殊的理由對這個兒子特別偏愛?再有,胤祚也和母親的晉升緊密聯繫在一起。康熙十八年十月,烏雅氏晉封德嬪,那時胤禛剛好一週歲,而胤祚也在母親腹中六個月大。所以,康熙或許因為烏雅氏的接連懷孕而對她特別恩寵。隨後,康熙二十年,胤祚一週歲時,烏雅氏又晉升德妃,是否又與胤祚有關?不過,此子福薄,年僅六歲夭折,否則也不知在奪嫡鬥爭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七阿哥胤祐,七阿哥胤祐沒有參與奪嫡鬥爭,可能跟自己的出身和身體條件有關。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司庫,清朝司庫僅為從七品,與其他後宮嬪妃的出身地位相比顯然低了一頭。她也應該不怎麼得寵,因為她在康熙五十七年才冊封為妃,是康熙年長的皇子生母中受封最晚的,連八阿哥胤禩那個出身辛者庫並不高貴的母親良妃衛氏都在康熙三十九年就受封了,足見成妃不受待見。沒有一個強大母親的支持,奪嫡自然不會順利。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胤祐不參與奪嫡另一個原因就是他身有殘疾,據說是跛腳。古代皇帝要有尊貴之相,跛腳是會嚴重扣分的,何況兄弟們個個這麼能幹,使得胤祐完全沒有機會。做太子沒機會,其他阿哥也不太待見這個出身低微的兄弟,他本身沒錢沒勢力,也並沒哪個阿哥需要他的支持,所以,胤祐也就跟奪嫡之爭擦肩而過了。不過恰恰是這個原因,也讓他因禍得福,沒有捲入奪嫡大戰落個悲慘下場。胤祐一生波瀾不驚,算個太平王爺。康熙三十七年封多羅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封多羅淳郡王,雍正即位後晉升和碩淳親王。一直到雍正八年去世,雍正給他立碑“敬謹小心,安分守己”,從這評語來看,也不是很高的評價,大體就是“你很聽話”的意思。

這就是五六七三個阿哥的情況,其他幾個排名靠前的但不屬於九子奪嫡的還有十一阿哥胤禌,前面說了十一歲就死了,十二阿哥胤祹,我之前有專門寫過他的一篇,混的不太好,雍正即位後被找藉口貶了爵位,但所幸活得長,乾隆即位後也給了極高的禮遇,晉封履親王。十五阿哥胤禑,雍正即位後命守景陵,封愉郡王,雍正九年死。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雍正朝很受重用,分別晉封莊親王、禮親王,享受親王雙俸,成為乾隆即位後的顧命大臣。其他的阿哥太小,沒什麼可多說了。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為何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