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古老的湖西崖村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八大景”最為有名,村北的“大碌錐與疙瘩槐”就是兩個景點。

碌碡(luzhou)又稱“碌軸”,我們這個地方叫“碌錐”,是一種用以碾壓的畜力農具。表面有凹凸的紋路,一端大,另一端略小。用來軋穀物、碾平場地等。現在的年輕人大都不知它的功能了,只能在旅遊景點見到它了。

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我們先說說郯城古城牆吧。

郯國故城,在今郯城縣城駐地北部,亦稱“碌碡城”。傳說當時郯國國君在抵禦外侵修築城牆時,因信方術,於城牆基部砌了萬隻碌碡,以求永固。雖然這則傳說現已無考,但城牆砌有許多碌碡。

1958年人們在拆除城內一段故城牆時,就發現過大批砌排整齊的碌碡,每隻長69釐米,直徑51釐米,青石、紅石,有芒(讀wang)、無芒(wang)的皆有。

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舊時湖西崖村北有個大碌錐,一多半埋在地裡,這個碌錐很特別,個兒大,並且是二十四個芒(讀wang)兒(就是碌錐上突起的脊狀長條),是雙數的,與當地的不一樣,當地的碌錐都是單數的。

  這個不一樣的碌錐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很多年前,郯城建城牆需要大碌錐壘做地基,於是就到處買碌錐。一開始,一個碌錐就能賣十倍的價錢,周圍的石匠都拉著碌錐去賣。到後來碌錐太多,用不那麼些了,要是再拉去就便宜了。

也有的說,郯城那邊有個大秤,官方故意弄了個大秤砣,一般的碌錐都搭不起來,就隨便給點銀兩打發走了。

當時一個北鄉的石匠拉著一個二十四芒(讀wang)的大碌錐路過此地,聽說不值錢了,並且離郯城還有八九十里路,乾脆丟下碌錐,懊喪地回家了。


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在大碌錐對過有戶周姓人家,他家屋後有棵三米多高,兩摟多粗,樹上長著大疙瘩的槐樹,從老輩人口耳相傳知道,這棵樹在1000多年的唐朝時就有了,所以叫唐槐。


  唐槐不僅歷史悠久,在當地還十分有靈氣,被大家譽為“千年神樹”。據村裡老輩人講,唐槐在當地人心中就是神的象徵,是當地人的“許願樹”。每到逢年過節,湖西崖三八集,許多人慕名而來,在此焚香祈求平安。民間盛傳求此樹可以得子,便有人來此燒香磕頭。

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這棵槐樹傳說是當年鐵柺李和呂洞賓在此下棋,烈日當頭,酷暑難當,為了遮蔭隨手將一截樹枝插入地下,瞬間樹枝長成大樹濃陰宜人。因是仙人施法生成,所以不再繼續長,也死不了,光長疙瘩不長高,總是這副模樣。

  因為二十四個芒的碌錐與眾不同,周圍的百姓都爭相前來一觀,順便看看那棵飽經滄桑的老槐樹,許個願,天長日久就成了湖西崖的景點了。可惜的是,到了“文革”期間“破四舊”時,大碌錐和唐槐都給毀掉了。


(高鵬程 2020.03.05 修改)

(原載《臨沂高新區文史資料》)


湖西崖村美麗傳說之「大碌錐與疙瘩槐」

高鵬程,男,1966年出生,臨沂高新區湖西崖東社區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師範學校畢業,現為臨沂河北小學書法教師,原臨沂市象棋協會副主席、臨沂高新區書協副主席。著有《舒同書法(楷)技法精解》、《舒同書法(行)技法精解》等。愛好廣泛,喜歡文學,尤其擅寫舒同體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