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一、有一種愛情,叫做一等就是五十一年

費爾米娜的丈夫去世了。她送走參加葬禮的賓客,回到自己的屋裡,卻發現還有一位老人沒有走。那老頭對她說了一句很不合時宜的話,按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你老公終於死了。這一天我可等了51年9個月04天吶!”

……

相信你們也會和我一樣覺得無語。這奇葩的情節就是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開頭。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著實不可思議,竟然有個人等你等得那麼久,還把天數(沒有計算機的年代)記得那麼精準。你竟然還不知道。

《霍亂時期的愛情》又譯作《愛在瘟疫漫延時》,改編自作家中的作家(就很厲害的意思)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名小說。馬老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有名的作品是《百年孤獨》,但對我影響更深的是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二、一則哀傷而動人的愛情故事

年輕的阿里薩是一名電報員。有一天,他去為一位騾商送信,無意中遇見了騾商的女兒費爾米娜,心頓時為這位美麗的女孩而傾倒。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如果你沒有見識過拉丁人的熱情奔放,你可以看看阿里薩,他像一頭髮情的公馬恬(fei)不知(chang)恥(yong)展(gan)地展開追求攻勢。

他總算是個斯文人,不來硬的,只想寫情書,用文采來打動人。他的母親也值得敬佩,為兒子支招。(打岔一下:故事中有很多追女孩的方法,這些方法都很浪漫優雅,單身公狗們可以學學,融會貫通。)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一開始費爾米娜表示抗拒,但貞女怕纏郎,阿里薩乘著費爾米娜做禮拜的機會,把情信塞入她的手裡。女孩沒有拒絕,而是叫男孩等回信。

這意味著男孩已成功了一半。

那時霍亂在那個城市漫延。在回家途中,阿里薩深感不適,發熱冒汗,在家門口嘔吐。母親以為兒子得了霍亂。

原來那不是霍亂,而是愛情。愛情的症狀與霍亂何其相似

這並不是作者故作戲劇性,確實是有心理學的依據:過多的生活改變,甚至是“開心”的改變也會改變身體的內分泌的動態平衡,影響我們的健康。

他們的愛情進展迅速,阿里薩在女孩的窗臺下向她求婚。女孩子答應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那隻不過是私定終身。沒有得到女方父親的應承。父親土豪粗魯,只想把女兒嫁給有錢人,他找阿里薩談話。

阿里薩對愛情的堅定讓粗漢也沒辦法,最後只能亮出腰間佩戴的手槍,恐嚇說:“不要逼我開槍。”

阿里薩為了愛情不要命,用手指著自己的心臟位置說了一句非常英雄的話:

“朝我開槍吧。沒有比為愛而死更光榮的事情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粗漢最怕遇痴漢。粗漢徹底沒轍了。不能迎面交鋒,只能回鄉下躲避。

相信時間吧,在不知怎麼辦的時候,時間會幫我們解決它——騾商不虧是生意人,深得時間的妙用之道。

這對戀人被迫分開了。

多年以後,費爾米娜回來了。他們都還是單身。但在重逢後的第一次見面,昔日戀人重現眼前時,費爾米娜彷彿失落了什麼,面前的男孩不再是她心中的那位了。

她對阿里薩說:“忘掉它吧。

我的心理分析是,她依然是愛著阿里薩的,但只是愛記憶中的那個阿里薩。

記憶是會騙人的,它會不斷的過濾掉事物不好的部分,代之以完美,久而久之,你心中的那個人過度完美,不再是現實中的那位了。

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儘管童年有很多不愉快的經歷,但總是會想念童年很美好,很想回到過去。

我也奉勸諸位,如果你暗戀著某個人,又好久沒有看見過他/她了,那就不要再見面了。把這份美好永遠藏在心裡吧

他們分手了。費爾米娜嫁給了德高望重的醫生。

被愛情傷透了心的阿里薩做了一個決定,他要等費爾米娜,一直等,直到她丈夫去世。

這一等就是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

是很多人一輩子的生命長度。

三、那段美好的看小說經歷


我第一次看小說版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正讀高二。

那是向學校圖書館借的書,衝著加西亞-馬爾克斯這位作家去的。

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獲得馬老任何一部著作的版權,出版的書都是盜版貨,所以比較難找。書名也很特別,我如獲至寶。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那是一段難得的閱讀經歷,至今我還能感受到那股美好的餘潤。

我是在上課和晚自習的時候偷偷看的,也許是因為在老師的眼皮底下,看書難得,專注力反而更加敏銳,對書裡內容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也許是書中描寫了很多超越禁忌的愛情,而我偷看閒書也是在犯禁,所以,雖然我那時涉世未深,但對主人公的情感多多少少也能體會得過來。也真是難以置信。

有了這段愉快的閱讀經歷,多年以後我才懂得,讓你無悔年少時光的那些事情,往往是你所做的那些被禁止的事情。

就像電影裡說的,趁年輕,多嘗試不同的滋味吧。

四、《霍亂時期的愛情》給我的啟示

如果要問哪本書對我影響最大,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紅樓夢》。”

如果再問我哪本對我影響第二大,我會說(同樣是毫不猶豫地):“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它改變了我很多看待人情世故的觀念——原本的那些觀念是陳腐的、偽善的。

首先,讓我明白到追求愛情比追求權力、功名、利祿更加值得也更加可貴。

就如86版的西遊記裡的一首歌《女兒情》所唱的:“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其次,阿里薩在苦等費爾米娜的五十一年裡,並沒有結婚,但不是傻頭愣目、古佛青燈、去情斷欲,而是不斷地尋花問柳,一共和622名異性交好過。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對死亡唯一的遺憾是沒能為愛而死


這真的震撼到我那時年弱的三觀了……原來,愛情的堅貞不一定要和衛道士所說的那樣,非她不親近,有時候和別人的情愛也不損愛情的純潔,只要那人是真誠的、直率的

阿里薩不值得討厭,他處事很溫柔,和每一位異性的交往的都出於純潔的愛情,沒有權力慾、沒有佔有慾,更沒有引以為耀

《霍亂時期的愛情》給年輕的我很多自己無法親自去經歷的情感感受,讓我不再盲目地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人和事物,而是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慈悲。這也許是讀書的真諦。有些人讀了一輩子的書,思想反而越來越狹隘,正合了古人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

多年以後,我經歷了不少的事情,如今重看這個故事,也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總結如下:

一、有時候愛情使人痛苦,但沒有愛情的生活有點可悲;

二、把愛情當做養分,沒有愛就會窒息的人很難得也很可愛的;

三、絕大多數人雖然有另一半,但沒有愛情;

四、瘟疫並不能讓愛情枯萎,反而會使其歷久彌堅,也許,愛情本來就是一種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