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五色山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四姑娘山的五色山,海拔5500米(腾讯体育新闻,2012)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四姑娘山五色山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它由变质砂岩、板岩及蚀变玄武岩组成,呈现出灰白、灰黄、浅绿、紫红、灰黑五色半圆弧,一圈圈排出规则的数十层结构,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独特的幻彩,属于典型的褶皱山。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四姑娘山五色山位置示意图

(Google Maps)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位置坐标范围在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之间。

1982年,四姑娘山被列为我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载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5年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迄今为止,已经有美、日、意、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队登顶。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四姑娘山景区标识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五色山侧面照(wiki)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云雾缭绕下的五色山(凤凰网)

五色山属于褶皱山。其形成原理如下: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fold)。褶皱虽然改变了岩石的原始产状,但岩石并未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褶皱有两种基本类型:

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向上隆起,核部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时代较新且两边地层对称。

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向下凹陷,核部的岩层时代较新,外侧的岩层时代较老且两边地层对称。

褶皱山是由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地。主要是由软硬相间的沉积岩层构成。褶皱山包括简单的褶皱构造隆起并经过侵蚀形成的背斜山、向斜山、单斜山、猪背山,也包括由复背斜与复向斜构造隆起并经过侵蚀形成的复杂山岭。

简单的褶皱山,通常多受基底断裂的影响,使盖层褶皱隆起成山,它的特点是褶皱形态舒缓、宽展,背斜为山,向斜为谷,构造走向与山脉的走向一致。在长期剥蚀作用下,可出现背斜成为谷地,向斜成为山地的地形倒置现象。

复杂的褶皱山,主要受侧向挤压形成复杂的褶皱带隆起成山,它的特点是褶皱形态紧闭,山势陡峻高大,复背斜为山,复向斜为谷,构造的走向与山脉的走向一致,在长期剥蚀作用下,地形也可呈现倒置现象。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背斜向斜示意图(nps)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示意图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实际褶皱的背斜向斜示意图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五色山是典型的向斜成山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从对岸岩层的褶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巨大的背斜构造

图说地球||四姑娘山五色山

参考文献

[1]https://www.sgns.cn/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4%B6%E7%9A%B1

美编:卢阳阳

校对:黄志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