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先從“宅草莓”說起

最近,今日頭條X西瓜視頻X摩登天空推出的“宅草莓”線上音樂節有點火。

這應該算頭條繼《囧媽》之後,近期又一次跨界線上合作手筆。小玉和身邊朋友,也是圍觀的那幾百萬觀眾之一。雖然爭議不小,但身邊最多的聲音還是“哇,這也行…我一個沒去過音樂節現場的都要愛上聽搖滾了…啥,還有線上直播做飯玩遊戲的…TT和彭褲子到底什麼時候上…”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宅草莓線上歌手Tizzy T,小玉目前最期待的。(圖源版權微頭條話題)

別說,這場不可思議的線上看草莓音樂節,還真有點蜜汁吸引力。也讓小玉想起原來沈黎暉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樣的人辦什麼樣的音樂節,氣質會很像這個人…我們是挺跨界的公司,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玩什麼看什麼聽什麼。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沈老闆和他的“宅草莓”還真是個“知行合一”的事。

雖然搖滾≠音樂節,但既然提到了“音樂節”,就免不了提“搖滾”。這些年,一直都有一個聲音:“搖滾已死”。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小玉就從搖滾的發展史,和你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搖滾樂的誕生與衰落

按主流音樂史的說法,搖滾樂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末的美國。這之前不是沒有聽起來很“搖滾氣質”的音樂,只是他們不這麼叫。搖滾樂的前夜,是“節奏藍調”。

到了50年代,搖滾樂發展史上最有影響藝人之一的查克·貝里,他的音樂和當時陳詞濫調又保守的流行樂完全不同,在表演裡融入了藍調,曲調激昂,並用呼喊式的風格來演繹。不誇張的說,貝老爺子就是搖滾先驅。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查克·貝里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搖滾樂明星,應該算是“貓王”。他剛出道的時候音樂風格叫做“rockabilly”,還不算搖滾樂。可他那個標誌性舞臺動作太出名了,甚至就是這個動作,讓人真正“搖滾”起來。貓王生動鮮明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批判現實性搖滾樂迅速席捲美國。憑藉著他的個人魅力,搖滾樂成為了美國全民運動。人們給予了他這樣的評價:貓王之前,世界一無所有,貓王之後,搖滾之神不滅。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貓王

50年代中期,“搖滾樂”在音樂行業真正誕生。到了60年代早期,大量的搖滾樂擁躉,開始把對搖滾的興趣從個體藝術人放到了能專輯高產的群體音樂人身上,披頭士與滾石都是這類代表。

如果說貓王使人們愛上搖滾,那1960年成立的披頭士樂隊掀起了"英倫入侵",打破了當時英國社會的沉悶無趣,掀起了“披頭士狂熱”。為紀念披頭士,利物浦機場還在2001年更名為利物浦約翰•列儂機場,這是英國首個以名人姓名命名的機場,這很“搖滾”。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披頭士樂隊

再說1963年成立的滾石樂隊,他們以傳統藍調搖滾及桀驁不馴的形象,華麗麗衝進了英國民眾的視野。有搖滾樂迷這樣形容滾石樂隊:“外形一定是任意流淌的不拘一格,而的內核,是真實、自由、勇敢、反叛,是原始的爆發力和野性的優雅,是跨越時代踐行著搖滾不生苔的精神。”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滾石樂隊

披頭士與滾石,兩個同時期的樂隊命運就這樣交織在一起,歐美搖滾樂壇的雙子星,也瓜分著全球殿堂級十大搖滾樂隊的一二名,至今擁有各自的死忠。

搖滾樂在40年代誕生,有意思的是,到了60年代,它的巔峰過去,就已經逐漸式微了。有人覺得這說法讓人火大,搖滾精神還在,搖滾樂怎麼會死?可“搖滾精神”這詞,是不能掩蓋事實的。rock and roll衰落了,但rock音樂的時代,卻到來了。

搖滾樂的演變

吉米莫里森和它的The Doors(大門樂隊),帶著布魯斯和迷幻味道的搖滾音樂讓所有人著迷。英國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在20世紀60、70年代,用先鋒音樂塑造了迷幻搖滾的巔峰時刻。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Pink Floyd的“Back” Catalogue海報上,每個模特身上都展示了一張樂隊的代表性專輯,收藏於v&a博物


迷幻搖滾”,屬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二戰嬰兒潮世代誕生後反叛文化的一脈,也是嬉皮士運動的產物。它極為炫目華麗,也極具藝術感染力和反叛精神。這種音樂本身是迷幻文化和搖滾樂的結合,讓人進入一種超然的通感狀態。

同時期還誕生了“車庫搖滾”。它不能簡單歸納進搖滾樂這種形式,更像一種60年代美國青少年的文化現象。拿著家裡錢的紈絝子弟們在自家車庫搞搖滾,歌曲不長,沒什麼創作也演奏能力,經常嘶吼,音樂風格也啥都有。60年代末,車庫搖滾就過氣了。但其中不少樂隊被後世追認為“朋克音樂”的樂隊原型。自2003年以來,車庫搖滾又掀起了復興浪潮。人們還是非常懷念這種少年感的單純的:

你要做的就歌唱,歌唱,不停地歌唱。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60年代車庫搖滾:金斯曼樂隊

20世紀70年代,搖滾樂最後的兒子“朋克音樂”誕生。它源於六十年代車庫搖滾和前朋克搖滾的簡單搖滾樂,是最原始的搖滾樂,也孕育了一場搖滾樂歷史上的革命:它把搖滾樂,帶回了"三個和絃"與簡單旋律的出發點。

不過隨著演變,也逐漸脫離了搖滾,形成了獨立的音樂形式。在早期朋克搖滾觀念的激勵下,也誕生了一大批的樂隊和新風格,這便是新浪潮和後朋克運動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70年代朋克最早先驅:紐約妞樂隊

不過朋克樂隊好像一直有點被人“調笑”。去年在那樂隊的節目上,彭磊肆無忌憚地調侃反光鏡樂隊“朋克很土”。當然,他自己的樂隊新褲子最早也是玩朋克的。

80年代開始,主流搖滾樂逐漸失去它的商業價值。到了90年代,代表主流搖滾樂的一些樂隊也開始迴歸。搖滾樂進入21世紀以後,樂隊的風格有了很大的改變,不過有些卻還在向60年代的前輩致敬。有些著名樂隊也被認作是搖滾樂隊,可其實他們只算是音樂中有搖滾因素,說到底,還是流行樂隊。

搖滾樂漫談:別傻了,搖滾怎麼會消失呢?| 張小玉

到這裡,搖滾樂已經真的真的式微了,它的黃金時代,也永遠留在了過去。

但是搖滾怎麼會死呢?年輕人知道怎麼玩,那些搖滾音樂節,讓人找到了現場的魅力,更找到了音樂的魅力。那種被燃燒和激發起來的荷爾蒙,是永恆的青春啊。

青春,怎麼會死呢。

  • 本文,來自石家莊“不成熟搖滾樂愛好者”小玉。沒錯,是那個誕生了《我愛搖滾樂》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