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今天(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公佈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2019年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

此次兩院增選院士名單中共有8位能源人入選,其中國工程院共有4名,中國科學院共有5名。

中國工程院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郭旭升 1965年4月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

郭旭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學博士,山東師範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學碩士,現任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同志一直工作在油氣勘探科研生產第一線,在頁岩氣和超深層天然氣勘探理論研究、技術攻關和實踐方面,取得多項重要進展和突破。發現了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氣田、首個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元壩氣田。主持或參加完成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攻關及生產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發明專利6項,公開出版學術著作4部,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7篇。他是“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2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獲得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014年榮獲中國首屆“傑出工程師”獎,201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李寧 1958年7月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寧,教授級高工,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翁文波院士和譚廷棟先生培養的我國首位地球物理測井學博士。40年來先後擔任二十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負責人,是國家油氣重大專項項目“測井重大裝備與軟件”的首任項目長。在地球物理測井理論方法研究、複雜儲層測井評價體系建立以及大型測井軟件研發三個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和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獲第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被俄羅斯歐亞地球物理協會授予“為測井技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者”。其科研團隊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人先鋒號”和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李寧創新團隊”獎。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羅琦 1967年10月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羅琦,長期從事核動力設計研發工作,先後發表論文26篇,專利20餘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4項,個人一等功和個人二等功各1次,獲中國傑出質量人獎,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央企業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等榮譽稱號。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舒印彪 1958年7月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舒印彪,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36屆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舒印彪長期從事超/特高壓輸電重大工程建設和關鍵技術研究。為實施“西電東送”國家重大戰略,依託三峽送出和特高壓示範工程建設,開展了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輸電技術研究,突破了超/特高壓輸電工程電壓和容量提升的瓶頸。主持三峽500kV超高壓輸電關鍵技術研究和重大示範工程建設,實現了從依賴國外到自主化的轉變;主持±800kV直流和1000kV交流特高壓輸電關鍵技術研究,建成世界上電壓最高、容量最大的向家壩至上海特高壓直流工程和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工程。成果促進了全國電網互聯,推動了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他主導制定超/特高壓系列標準,使我國特高壓電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是我國標準國際化的開拓者之一。被選舉為首位中國籍IEC主席。

中國科學院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蒙大橋 1958年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蒙大橋,男,61歲,教授,工作單位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研究所,專業為核材料與工藝技術。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王秋良 1966年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王秋良,201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萬人計劃,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18年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9年11月,2019年何梁何利獎揭曉,王秋良獲機械電力技術獎。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吳宜燦 1964年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吳宜燦,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國際核能院(INEA)院士 、國際小型鉛基反應堆聯盟(CASLER)主席 、國際能源署(IEA)合作計劃執委會主席、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顧問專家、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組織核安全與許可證技術專家組成員、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組織(GIF)鉛基堆中方技術代表;中國鉛基堆核能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輻射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反應堆物理與核材料專委會主任委員、“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從事核科學技術、輻射醫學物理與技術、計算機仿真與軟件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研究。主持包括IAEA及ITER國際合作計劃、國家“973”/“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項、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重大項目30餘項。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趙天壽 1961年 香港科技大學

趙天壽長期致力於工程熱物理與新能源領域的科學研究。在傳熱傳質、傳熱傳質與電化學交叉、燃料電池及其它新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

九位“能人”,兩院院士

徐春明 1965年2月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徐春明,漢族,山東壽光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他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第六屆、第七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化學化工學部委員。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Energy & Fuels》副主編、《SCIENCE CHINA(CHEMISTRY)》和《中國科學(化學)》等編委,擔任《化工學報》、《燃料化學學報》、《Petroleum Science》等雜誌編委。出版本科教材1本、專著4部,發表SCI論文300餘篇,SCI他引6500餘次;授權國際發明專利36件、中國發明專利102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