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临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起始长安(今西安),今日的西安又见大唐盛世般模样。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黄河从西流入,在兰州拐了个大湾向北奔去。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黄河边上的羊皮筏子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黄河小子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黄河边上的女人们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从兰州往西进入张掖(古甘州)。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张掖南四五十公里的丹霞地貌在祁连山下风光无限,七彩丹霞令人难忘。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雨后的七彩山体被洗刷了一遍,色彩更加艳丽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马蹄寺是位于张掖肃南县,是一个独特的去处。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它集石窟文化、佛教文化、祁连山风光、裕固族民族风情为一体,不管是人文还是自然,都不乏看点。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甘南的金塔胡杨林也为丝路添彩。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1969年在武威出土的东汉文物“马踏飞燕”,如今被武威市作为城市标志。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武威市的清晨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嘉峪关始建于1539年,历经168年建成。15公里的明墙暗壁堪称“天下第一雄关”,明长城也在嘉峪关划上了句号。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嘉峪关是丝路之路上咽喉的咽喉,在抵御西域来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是明皇朝在最西端的关隘、进入关内的唯一关口。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古代的“海关官员”,今天仍旧像模像样地办着公务。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过了武威,进入酒泉地界,这里有古代的黑水城,西夏的古迹仍有可见。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进入该地区后。莽莽沙漠寸草不生,阵阵强劲的西风刮过来,满天飞沙走石,在此呆了两天,皮肤极端干燥,两唇全部起皮。而航天工业的奉献者们几十年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在默默地做着令国人崇敬、令世人震惊的事业。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此处大门的门楣上只有一颗红五星,再无任何文字,两边也无一块门牌,但都心照不宣,这里是极机密又神秘的所在。车辆和行人不能停留、不能靠近、不能拍照,我只是在汽车飞快路过时留下此影,心里却在默默地敬礼。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从酒泉再往西,过瓜州,沿途一片戈壁滩,不用说人迹罕至,就连野生动物也难以见到。

在这样的一条路上,真的难以想象当年的盛况。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河西走廊也曾经演绎过多少感人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19岁的霍大将军策马疆场的雄壮,他们的功绩,使西汉彻底打败匈奴,并且和西域建立了交通,为丝路的有效形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对于我国疆域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戈壁上强劲的风沙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瓜州果然有瓜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飞驰在古老的丝路上,脑海里不时地闪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真真令人凭生出豪情壮志、激情壮怀来。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南侧是雄伟的祁连山脉,雪山草地牛羊,显现了无限壮丽。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祁连山壮丽景色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尽头是玉门关,但我们只到了敦煌就再也没有往西出玉门关了。

春风不度玉门关!呵呵!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和佛教文化糅合的极好见证,是中华文化的瑰丽之宝。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露在外墙上的壁画数量极少。洞窟有几百个,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每个人只能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其中10个洞窟。在一个规模很大的洞窟(没记住编号)里,四周的壁上和藻井都绘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塑,竟看得我热泪盈眶,可说不清为什么。

洞窟内不许拍照,从网上下载了几幅。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大漠落日圆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


在鸣沙山,看着游客骑行的驼队,渐渐化作了古老的各色民族的商队,骆驼上驼的是丝绸、香料等等商品,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今天国家的“一带一路”宏大策略,将让这里再度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