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武東張畲村:這片土地上,火種曾燃燒

革命基點村系列報道之七

武平武東張畲村:這片土地上,火種曾燃燒

武平武東張畲村:這片土地上,火種曾燃燒

梯田層層,澗水淙淙,竹林青青,參天的大樹上藤蔓纏繞,張畲,好一處人間仙境。8月15日,記者來到了這個位於武平縣武東鎮境內的小山村,在這個充滿生機活力,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追尋一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為有犧牲多壯志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張畲人民積極投身到革命大潮中,不畏強敵,拋頭顱,灑熱血。竭盡所能支援紅軍游擊隊,送糧、送物、送情報。一時間,志士並起,為保守黨的秘密而先後壯烈犧牲的朱發古、林營妹夫婦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1928年8月,中共閩西特委藍維龍和武平縣委練世楨,來六甲張畲一帶宣傳革命並開闢革命新區,朱發古在此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9年春,朱發古與30多位農民成立赤衛隊。8月,朱發古領著已發展到70餘人的赤衛隊開進六甲圩,開展打土豪鬥爭。9月,赤衛隊被敵人襲擊,20多人犧牲,其餘隱蔽在袁畲雪竹山上。紅四軍第三縱隊到六甲開展革命活動時,朱發古帶著隊伍回到六甲,成立區革命委員會。不久,他率隊伍配合紅軍進入武平城。11月,赤衛隊回到張畲,敵人跟蹤撲來,張畲上屋村23戶農民的房子全部被燒,群眾無家可歸。朱發古與部分人員轉戰帽村、中堡一帶,白天隱蔽在深山老林,夜間深入農村散發標語,串聯群眾。1930年1月至4月,朱發古帶領隊伍輾轉多地打擊土豪,同年7月因叛徒出賣,在上杭被捕,後英勇就義,年僅31歲。

朱發古的妻子林營妹,1930年3月參加武南遊擊隊。朱發古犧牲後,林營妹與組織失去聯繫,遂回到武平上峰村,並參加當地革命鬥爭。1932年2月,紅十二軍攻打武平縣城,林營妹同上峰暴動隊一起隨紅軍參加戰鬥。5月,縣蘇維埃政府遷到武北,營妹化名林福秀,任縣政府婦女部長。她積極組織多地婦女支援革命戰爭,擴大紅軍,並多次隨游擊隊攻打民團。1933年冬,林營妹所在游擊隊在美西角被敵人包圍,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林營妹不幸落入民團之手。

“提起這位張畲的好兒媳,我就一陣心痛。“據家中長輩說,“她被抓後受盡酷刑,劊子手拔掉了她的頭髮,割了她的雙耳,敲掉她的牙齒,她還在高喊‘共產黨萬歲’,高唱革命歌曲。敵人又挖她的眼睛,割掉她的乳房。但她守口如瓶,未供出絲毫游擊隊情況,最終就義。”張畲前一任村支書朱高兵接受記者採訪時,悲憤交加地說到。

張畲人民,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書寫了磅礴宏偉的奮鬥篇章。

紅土地上譜新篇

近年來,張畬人民牢記光輝歷史,建設美麗新村,在省市各級政府的重視、支持和幫助下,張畬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村氣候宜人,陽光充沛,雨量充足,被稱為‘綠色氧吧’‘天然避暑山莊’。全村旅遊資源豐富,梯田、魚塘、竹林、農家等相互交錯,形成特有的田園風光、山水人家的美麗景觀。下一步,村裡計劃做大做強生態旅遊業。”村支書朱佔旺介紹說。

張畬村的各項事業均取得快速發展。村莊宜居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生態家庭農場穩步推進,鄉村旅遊初步規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紮實開展。村兩委經多方籌資,已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等,拓寬了村主幹道路,開通村口九龍潭到陽鳥山頂太平天國舊城堡、天馬寨、媽祖廟等景點長約6.5公里的景觀道路,並在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建有武平縣最大的高山停車場。當前,張畲正積極推進新型種養業和鄉村休閒旅遊項目相結合同步發展,計劃三年投入2000多萬元,規劃建設美麗村莊建設區、八級瀑布觀賞區、百花梯田園區、密林探幽區四個生態功能區,以及農業觀光旅遊線路、生態休閒旅遊線路兩條旅遊線路。重點加快打造以梯田、青山、瀑布為主特色,融現代文明、田園風光、鄉村風情於一體的“武平藤椅之村———美麗生態張畲”,促進農家生態旅遊業發展。

如今的張畲,家家做藤椅,戶戶會編織,是遠近聞名的藤椅專業村。為加快發展一村一品,張畲村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引入資金30多萬元,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村辦企業———龍巖市華藤工藝製品廠,同時成立電商。“我做藤椅近20年了,一年大概生產3、4百張,年收入3萬餘元,現在我也不愁銷路問題,由村辦企業統一收購,他們利用線上線下銷往全國各地。”藤椅大戶朱桂生告訴記者。藤椅產業已成為張畲村的支柱產業,全村每年生產藤椅達2萬餘張,實現產值200多萬元,年人均增收860元,帶動當地100多人就業,也有效的幫助村內及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

村中通幽古道隨處可見, 朱氏宗祠及紅色遺址、紅軍標語等豐富的紅色資源是張畲的寶貴歷史財富。當前,一幅美麗張畬的畫卷已鋪開,張畬村民正以飽滿的熱情,勤勞的雙手,群策群力,眾志成城建設新型農村。□(新週刊記者 高秀珍)

鏈接:武平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央蘇區核心區域之一和“東南前哨”。這塊紅土地上曾經成立過武平和杭武兩個縣級蘇維埃政府。武平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

近年來,武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革命基點村脫貧攻堅工作,從政策措施、資金項目、幹部掛鉤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縣級領導掛鉤革命基點村工作機制,每位縣級領導掛鉤 1-2個基點村。優先將革命基點村列為貧困村,共有7個省級基點村、34個縣級基點村被定為貧困村,通過省、市、縣單位掛鉤,下派駐村幹部,資金捆綁等措施,實施了一批基點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項目。通過實施精準扶貧“九到戶”和“五個一批”幫扶措施,提高了貧困戶實用技術水平,增強其就業能力,促進收入增加,住房改善,完善就醫就學等條件。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