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如果把發達國家的環境負荷比喻成一座高山,那麼發展經濟就是一次翻山活動。

發達國家已經基本上翻過了這座“環境高山”,但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所以,發展中國家應以史為鑑,吸取其教訓,最好不要再走老路,而需另走一條新路——在半山腰開鑿一條隧道,從隧道中穿過去

二十年前,冶金熱能工程和工業生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鍾武聚焦工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創造性地提出了“穿越環境高山”理論,讓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趕超過程中付出儘量少的代價。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陸鍾武

01 國難立心頭,學術報家國

祖籍上海的陸鍾武,於1929年生於天津,長於重慶。

他的幼年時期,正值日軍侵襲,重慶幾乎天天響空襲警報。

落後就要捱打!見證祖國羸弱無助的陸鍾武立志要像留學歸來的父親一樣,實業救國。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陸鍾武少年時期證件照

1946年10月,17歲的陸鍾武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2月,他轉學到上海大同大學化工系。

解放初期,幾位華東區部長級領導為上海的大學生作了幾次報告,這讓陸鍾武印象頗深。

他在80多歲時,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仍激動不已:“那真是對我思想的一次洗禮,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聽共產黨的話,跟共產黨走,為新中國的建設建功立業,奮鬥終生!”

1950年7月,陸鍾武大學畢業後,本有機會去美國或留在上海,但他選擇了去東北。他想走求學深造、工業興國之路。

同年9月,陸鍾武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研究生。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冶金系成建制移到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

之後,他從東北工學院冶金爐專業畢業並留校任教,開啟了他在東北大學60多年的學術生涯。

1953年,陸鍾武創立了新中國第一個冶金爐專業。隨後幾年,他編寫了《冶金爐理論基礎》《冶金爐熱工及構造》《火焰爐》《火焰爐理論》(中文版)等著作。這些著作後來成為了各大工科院校相關專業的指定教科書。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1962年,陸鍾武在東北工學院時所做的筆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蘇聯專家那扎洛夫關於熱電偶指示溫度的計算公式並不正確。那扎洛夫是蘇聯著名的冶金爐熱工專家,是當時國家高教部特聘的院長顧問。

面對蘇聯權威,陸鍾武雖然有所顧慮,但他還是拿著新公式敲開了那扎洛夫的辦公室門。那扎洛夫看過之後,並不認可陸鍾武的新公式,但他沒有放棄。通過一次次實驗,陸鍾武驗證了自己推導的公式是正確的。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1979年3月,陸鍾武記錄的加熱爐筆記

在回蘇聯前,那扎洛夫組織了一場學術報告會。在那次報告會上,陸鍾武作了關於爐內熱電偶熱點溫度的專題報告。

02 系統節能,穿過“環境高山”

1980年,我國生產一噸鋼的綜合能耗高達2.04噸標準煤。為了找到節能的突破口,陸鍾武住到了鞍鋼,連續多日和現場工人、工程師、車間負責人查找原因。

他還與同行專家不斷溝通交流尋找辦法,理清思路後,首次提出了鋼鐵工業系統節能的思想和方法。

1982年10月,陸鍾武的論文《鋼鐵工業的節能方向和途徑》在《鋼鐵》雜誌發表。這是他撰寫的第一篇系統節能理論方面的論文。

1987年,全國冶金節能工作會議上,“系統節能理論”被確定為我國“八五”“九五”乃至更長時期冶金工業節能的指導方針。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1989年,陸鍾武(前排左三)在烏克蘭特涅伯彼得洛夫斯基大學留影

世紀之交時,陸鍾武在深入剖析西方發達國家兩百多年環境負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後,提出了“環境高山”的理論。

他提出,發展中國家不能重複發達國家翻越“環境高山”的老路,而應該從半山腰穿過去,開闢出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他描述了不同工業化階段,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為科學地制定區域環境規劃提供了理論依據。

03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在陸鍾武父親的墓碑上,刻著四個字的家訓:勤,創,和,信。陸鍾武也一直以這四字自勉。

1952年,陸鍾武研究生還沒畢業時,就被任命為冶金教研室副主任,負責科研、冶金爐教研室和冶金爐專業的籌建工作。

有人見他年齡較輕,取笑他:“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陸鍾武並沒有將這些奚落放在心上,而是踏踏實實搞科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最終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但他的和氣,並不是一團軟糯,更不是和稀泥。

進入21世紀,我國鋼鐵界關於“是否要大力發展電爐鋼”的爭論愈演愈烈。鋼鐵企業管理者大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主張大力發展以廢鋼鐵為原料的電爐鍊鋼技術,另一派則認為中國應大力發展以鐵礦石為原料的轉爐鍊鋼技術。

為了平息這一爭論,在2002年召開的中國金屬學會學術年會上,陸鍾武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從中國鋼鐵實際出發,提出我國鋼鐵工業廢鋼資源相對短缺的根本原因是鋼產量的持續高速增長。

他斷言:“中國的電爐鋼比(電爐鋼產量與總產量之比)不可能太高,只有在鋼產量增速減緩後,我國的廢鋼資源逐漸充足了,電爐鋼的產量才有可能提高。‘是否發展電爐鋼’是由一個國家鋼鐵工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而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一論斷,被人們稱為“廢鋼學說”,直接平息了鋼鐵界十多年的紛爭。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2004年7月,陸鍾武獲得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榮譽證書

04 山包海容,霽月光風

陸鍾武不僅在學術道路上成就斐然,還是一名治學有方的教育家。

20世紀80年代,時任東北工學院院長的陸鍾武,主張拆掉學校的東門,又劃轉了6公頃土地,用來建設新中國第一個以大學命名的科學園——東北大學科學園。

30年後,東北大學科學園已經為瀋陽輸送了許多高科技人才,年產值可達120億元。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陸鍾武(站立者)在東北工學院建校四十週年慶祝大會上講話

在陸鍾武擔任校領導期間,他以開闊的胸襟和長遠的目光,為學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注入了長久活力。

1984年,在陸鍾武的堅持下,東北大學遼寧分院成立。

1987年,他帶領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創辦了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他提出了“開放辦學”的理念,打破了大學院系、教研室、課題組之間的孤立狀態,積極促進跨系、跨室、跨組的學術交流,使東北工學院進入了思想碰撞的活躍發展期。

在他的主導下,學校圖書館書庫開全國之先河,向全校師生開放。

在大家還不知道網球是什麼的時候,他在學校組織建立了7個網球場,建設了健身房,成立了東北大學健美協會並擔任會長。

他在全校發出倡導,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1-2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項目,在校師生跟著這位“健美協會會長”掀起了健體強魄的熱潮。

曾有人這樣評價他:“陸鍾武不僅僅是一位專家,更是一位有思想的學問家。中國要走向國富民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非常需要像陸老師這樣的學術大家。”

從1929年出生到2017年逝世,陸鍾武在中國工業的道路上求索了60多年。

他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除了學識經驗,還有那君子立世的品格、光輝閃耀的思想。

陸鍾武:建起“金山銀山”,保下“綠水青山”

參考文獻:

1.《陸鍾武:“教學科研就是我的生命”》,中國教育報

2.《有為三千桃李樹 行止無愧天地人——記冶金節能及工業生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陸鍾武》,東北大學報

3.《東北大學教授陸鍾武院士逝世:運動會上曾邀請學生跟他掰腕子》,遼寧晚報

4.《陸鍾武講家訓 勤·創·和·信》,瀋陽日報

5.《陸鍾武:我國工業生態學開拓者》,新華網

6. 本文圖片來源於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網絡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