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只為寫作,寫作不忘初心丨邊寫作邊療愈自己,迴歸初心繼續寫

最近又發現我開始特別關注頭條和微頭條了,每日必N多次地看,看我發的文章和視頻的閱讀量和粉絲的數量。自從開始寫頭條文章,就非常關注,從開始到現在粉絲只有一個取消了關注,這就引起了我的情緒反應,而且我會更加努力地寫好文章,怕掉粉啊,這種過分關注又為何呢?

其實,也是因為我的讀者們讓我開始把關注點由微信轉到頭條來了,微信無法讓我更清晰地體驗到被關注,點讚的都是自己的好友,其他人也無法看到我發的東西,而頭條不同啊,很多人無論是認識還是不認識,都會來讀我的文章,目前我寫的不好,還無法收穫更多的贊,只要有人閱讀我的文章,我就會很開心。

這大大助長了我的自戀,滿足了我的尋求關注的需求,也讓我刷出存在感。由此,我就很容易被吸引成為頭條的寫手,這個寫手只能叫胡言亂語吧,其實明知道是這樣,我還是願意去寫,因為寫的過程就讓我很舒服,很爽。內心的體驗和頭腦的知識不斷融合,而後開出最美的花,何樂而不為呢?

初心只為寫作,寫作不忘初心丨邊寫作邊療愈自己,迴歸初心繼續寫

人為悅己者死,也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大家喜歡,因為我也開心,於是就促成了這件事,儘管這樣我還是願意寫,因為它是我寫的,是我裡面湧出來的東西,是我與這個世界的一種鏈接方式。

我是喜歡寫的,世界會給我提供素材,幫助我整合內心記憶和體驗的經驗,我和世界的關係就像魚兒和水的關係,我依賴於世界,離不開世界,我是世界的一分子,我快樂,我的世界快樂,我也想和更多的人一起快樂。

我的願望簡單地讓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卻原來我需要的不多,真的不多,素顏,簡裝,一日三餐,身無名牌,我依然可以優雅,站在地上踩得穩穩的,遊走於自然界,我也無需裝扮,大自然的五顏六色就是我最美的裝扮。

我那麼積極關注頭條和微頭條,其實也是在關注我和世界的聯繫,而且更多的人關注我,會讓我覺得我和世界的聯繫更緊密了。我這裡關注的後面也是有擔心和恐懼的,擔心不被看見,不被欣賞,自己刷不出存在感,可這的確和我的初心是不一致的,有一些走偏了。

之前的慾望是寫文章,寫出好文章,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自己每天關注頭條的慾望是希望更多的人觀看我的文章,似乎他們觀看了,才說明我寫得好,這就變成了以別人的評判作為自我評判的標準,完全偏離了我想把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的初心。

初心只為寫作,寫作不忘初心丨邊寫作邊療愈自己,迴歸初心繼續寫

初心是想討自己的喜悅,偏離成討別人的喜悅了,當我把關注點由關注自己,轉而去關注別人的時候,我的心理能量是向外投的,觀看我文章的人越多了,我就希望更多,多少是個夠呢?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就沒完沒了,把我帶離初心更遠了,就很難收回來,心理能量減少,就更不能繼續寫出好的文章了,因為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當中去。

我過於關注觀眾,是因為我有求關注的情結,我會被這個情結推動去做事,但有一點是好的,就是說如果粉絲一直在漲的時候,也會敦促我好好寫東西,但這個動力和我發自內心想把自己內心的東西表達出來是有區別的。

外來的動力有時會成為壓力,而內在的動力是和自己的初心連在一起的,寫作會讓自己開心,快樂。寫作會讓我有爽和舒服的感覺。

外在動力常常讓我像完成任務一樣,動機不同,作品的品質也是不同的,我更期待我的寫作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來自潛意識引導的,發自內心的情感合和著文字的,自由書寫和呈現。

初心只為寫作,寫作不忘初心丨邊寫作邊療愈自己,迴歸初心繼續寫

我很開心自己及時發現這些,讓我回歸初心,不忘初心,為我的讀者奉獻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用的發現自己問題方法就是心理學裡邊迴歸療法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會讓我們去做循環圈,通過走循環圈發現自己的焦慮、慾望、策略、行動、檢驗、詮釋這幾個環節是哪裡出現問題了。才會讓自己做事情不偏離自己的初心。

一旦偏離了初心,背離了自己的基本心願,你就無法從所做的事情當中獲得樂趣,可能越做越無趣,越做越不願意做下去,而且越做越疲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實我們應該隨時想著我們的初心,無論做任何的事情,如果背離了初心,及時停下來,可能比繼續堅持做會要更好。

當我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我還是會繼續的寫文章,但是我就不會再那樣每天無數次去看頭條和微頭條了,我只管埋頭寫作就可以,享受這個寫作過程帶給我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