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如苏式园林般精雕细琢的小面,并不烫嘴,却缘何让我不忍下咽


我是地道的北方人,吃面,在我们这里是既快捷、便宜、又盯时候的一种餐食。在北京,打卤面、炸酱面、芝麻酱面、汆儿面是最为流行的家常吃法。即便在外面吃馆子,再复杂不过的小碗干炸也不过七碟八碗的素菜面码配以小碗面底,价格也不贵,且也能吃饱!

而这一次,我又来到了以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的城市~苏州。且第一次走进了一家专门吃面的小馆“万泰兴”。据说,它家的面也如苏氏园林一样精雕细琢且味道独特。店面的门头正如前面所说,有着如苏式特有的园林景观的外在;而进入店内,一袭古色古香的韵味也是沁染周身。无不彰显着“苏式”一词独有的精致......

还没有点餐,却被店内厅堂里和客人同处一室正在工作的服务人员所吸引。服务人员在厅堂工作本是正常的,但忙着的不是服务于客人点餐或收拾餐桌,而是坐在餐厅一角正在忙着拾掇螃蟹这一半成品食材。经了解后得知,这些食材的加工程序,确是为了餐厅主打招牌餐食“秃油黄面”而准备的!


本该在后厨进行的加工作业,却在厅堂占用有效经营面积而为之。这一做法,也许是让顾客看得见摸得着,而彰显店家以真材实料出品的缘故,倒也是说的过去的。只见长方桌上摆满了已经拆分好的蟹腿、蟹身,分别放在保鲜盒里。

而服务人员则手戴一次性手套,并熟练的用木签子在已经蒸熟的蟹身内剔、挖、扣、刮、三下两下,便把蟹身内的蟹肉全部取出。手法之熟练,动作之快捷,显然是日积月累后的熟能生巧了。

而眼前这满满一盒的蟹黄肉,便是主打招牌“秃油黄面”除去面条后的又一主要原料食材。显然这样还是半成品,相信在最后呈现在食客面前时,还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那就是炒制了......

眼见了这样的前序加工工艺后,让我对这碗招牌面有了无尽的遐想和急于品尝的欲望。但当我拿起菜单的时候,我却彷徨了!虽然是朋友招待,但在我看了价格以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份“秃油黄面”。并笑着对朋友说,我是食肉动物,还是来份“红烧大排”面吧。

而“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句话却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且还不止一次。与此同时,朋友告诉我说:你点的“红烧大排”是浇头,面要什么面? 我确信我吃过大排面,而且还有牛肉面啊,鸡腿面啊,都是菜、肉和面为整体的一价一份。谁知道在这里,浇头和面是区分开来点的。18元一份的浇头,12元一份的白/红汤面,好吧,终于在尴尬之后,我完成了点餐。


面在上桌之前,我还在惊叹和好奇这家精致的苏式面馆里的出品,会是怎样与其价格一样的高端和美味!正在这时,同行的朋友点的“秃油黄面”先上来了,拍照,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典藏,我笑谈着。在众多浇头中,一碗白净的素面最为显眼,而油汪汪、黄澄澄的则是主角“秃油黄面”的浇头。其中还有朋友点的一些如“香菇”、“面筋”等素浇头......

而我的“红烧大排”加红汤面也随之上来了,面并没有我想象当中的一大碗且热气腾腾。红汤在我看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鲜香,而大排却是着着实实不小的一块。也许是饿了,不容分说的我一筷子下去,却只挑起几根面,实话说,不是舍不得吃,是我得细品才是。

精细,清淡、南北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是我在细品之后对我点的这碗面给出的定义。显然,我的结论并不准确,也是不够的。于是,我又加了一份素面,来更完整的更细致的品尝......

在我吃的时候,同桌的朋友却还要经历“秃油黄面”的最后一道工序,这时,有个服务人员过来拌面。只见她戴着手套口罩并一手拿筷子,一手转着碗边,像极了我在一个视频网站上看到的网红面馆老板如出一辙的拌面手法。这就难怪这碗面的不一般了。看似简单的手法,在服务人员的手中,娴熟的转动着、翻拌着......

好像不依照着这样的搅拌方法,这碗面便失去了它本该拥有的素质与鲜香的味道,也许不按照这样的手法,华丽而精致的原材料食材似乎就失去了本该拥有的锦上添花一样!在经过至少一分钟的搅拌之后,面可终于以吃了。我相信,这份几乎有着一整只满黄大闸蟹“秃油黄面”,在经过整个一系列精雕细琢的料理之后,这份“秃油黄面”一定会让食客有着超乎想象的满足感尽兴而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