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旅順建的“偕行社”與“水交社”是什麼組織?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旅順老照片中,經常會發現照片下面寫有“偕行社”和“水交社”字樣。那麼這兩社究竟是什麼組織呢?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本文做一簡要說明。

偕行社是一個創立於明治時代的日本陸軍軍人社團(將校俱樂部),後又被正式稱日軍陸軍軍官俱樂部。偕行二字源於《詩經》中《秦風·無衣》一文:“王於興師 ,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大意是:君王徵師作戰,修整我們的甲與兵,與君共赴國殤。

日軍在旅順建的“偕行社”與“水交社”是什麼組織?

旅順偕行社附近的馬路和中心河(源自網絡)


日軍在旅順建的“偕行社”與“水交社”是什麼組織?

旅順偕行社(源自網絡)

根據第一張照片的兩個參照物,一是中心河,二是明代北城的城門樓,可知旅順偕行社舊址位於今黃河路中段地帶。這座建築因城市建設,早已拆毀了。

水交社是日本海軍省外圍團體於1876年3月21日所創設的日本海軍將校親睦、研究的團體,該組織的總裁是由現役海軍將官的皇族擔任,社長為現任海軍大臣兼任。其名稱來自《莊子》書中“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句子。它的下一句是“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兩句的大意是:君子交友講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們的交情看起來像水一樣淡。小人以利為先,他們交友往往親密狎暱,他們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樣甘甜,卻不講道義。

日軍在旅順建的“偕行社”與“水交社”是什麼組織?

旅順水交社(源自網絡)

旅順日軍水交社,地址在港灣街,原址是俄軍遷走天后宮建的水兵俱樂部。這個建築早已不復存在。現存圍牆地基,可知原位置。

目前,在旅順有關“兩社”的文字資料沒有看到。最近,旅順化工廠一位老人告訴我,他的鄰居早先年在水交社裡做廚師。待疫情過後,專程拜訪。

日軍在旅順建的“偕行社”與“水交社”是什麼組織?

臺南水交社舊址,上面3字為“水交社”(源自網絡)

臺灣地區老建築保護得比較好,水交社文化園區保存的各個時代,遺留下來的獨特歷史建築與周邊人文史蹟,使其成了臺灣戰後重要的文化記憶之地。 並且於2004年,臺南市政府以“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名稱指定為市定古蹟,作為保存臺南眷村文化資產的重要據點。

通過了解這“兩社”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非常深遠。實際上直白地說,就是日本陸軍軍官俱樂部和海軍軍官親睦、研究的團體,但是用上了“偕行”、“水交”就顯得很有文化內涵。觀其名,你就得認真琢磨一番。

這次疫情看到日本支援湖北高校物資的照片,感動之情,不是因為物資的本身,而是中國詩經、詩詞的精準運用: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語出《詩經·秦風·無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古詩作品《送柴侍御》的第三四句。這種文化氛圍,比高喊口號,更具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