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博物館兩展覽入圍山西省首屆博物館精品陳列評選

投票 | 大同市博物館兩展覽入圍山西省首屆博物館精品陳列評選

大同市博物館兩展覽

入圍山西省首屆博物館精品陳列評選

博物館陳列是博物館實現社會服務最直接的手段,是博物館展示研究成果最基本的方式,也是觀眾接受博物館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如何提高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水平,已經成為博物館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辦,山西省博物館協會承辦的山西省首屆博物館精品陳列評選活動於2020年1月22日正式啟動。經過初審,共有14家博物館21個展覽項目脫穎而出,進入了線上觀眾投票和專家評審階段。其中,大同市博物館的兩個展覽項目入圍此次評選,分別為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紅色記憶——大同現代革命歷史文物展

本次評選的獲獎展覽將擇優向

“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進行重點推介。

投票 | 大同市博物馆两展览入围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

投票通道

投票 | 大同市博物馆两展览入围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投票 | 大同市博物馆两展览入围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

觀眾投票規則

1.初始狀態下,每個用戶每天可以投票一次,可以投一項或多項,不作限制。

2.投票週期設置為7天,每一個文博從業者投票一次計2票,非文博從業者投票一次計1票。

3.投票成功:界面顯示投票成功字樣,則該次操作成功;用戶可以在該界面點擊生成分享海報,即可分享。(分享海報包括展覽視頻、圖片、名稱以及詳情)。

4.用戶如果轉發或分享海報,並且有新用戶通過該分享進入投票系統,則分享該海報的用戶可額外獲得一次投票機會,每個用戶每日最多可額外獲得三次投票機會。

5.投票失敗:界面顯示投票失敗字樣,並提示失敗原因,則該次操作不計數。用戶可點擊關閉按鈕,再重新進入投票即可;如顯示重複投票,則直接關閉即可。

大同市博物館入圍展覽介紹

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

投票 | 大同市博物馆两展览入围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

大同,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所謂“三代京華”指的就是北魏平城、遼金西京。遼金時期,西京大同成為兩朝重要的戰略防禦前沿,不僅是北方的政治和軍事中心,而且經濟和文化也進入了發展的興盛期,在經歷對中原文化的傳承以及漫長的民族融合過程中,衍生出了地域性極強的獨特文化,在大同的城市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對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共同認同起到重要作用。

遼金時期的大同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紐帶,使各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遺留至今的遼、金、元遺蹟遺物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為同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史及其物質文化史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因而《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擷取了大同作為遼金陪都的244年曆史,以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為主題,通過宗教、藝術、生活和喪葬等不同角度,涵蓋了石刻、陶瓷器、鐵器、漆木器、絲織品、銅器等各類器物240餘件,勾勒出遼金元三代西京大同的雄姿,展示了多民族的交匯共融及由此演化的地域文化及人文特色。

展覽第一單元為“京華·鎖鑰”,此單元突出少數民族人學習漢族,修司衙,建宮殿,立學宮,逐步轉向城市定居生活。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通過巨幅古畫大同城和三維動畫多媒體,宏觀概況西京在遼金時期的地位及其影響。

第二單元為“法相·莊嚴”,主要反映西京地區的宗教狀況,遼金少數民族最初是信奉萬物有神的“薩滿教”,為了加強統治,在向漢民族學習過程中,逐漸開始尊儒崇佛,佛教逐漸成為其民族精神信仰。遼金元時期的佛教建築遺存在大同地區保存豐富,如華嚴寺、善化寺、靈丘覺山寺等,因而展覽通過塑像、壁畫、經幢及一些佛教器具來展示遼金元時期的佛教及其文化內涵。

第三單元“茗酌·商貿”,通過遼金時期的茶酒文化、大同地區三大瓷窯的發展及對外貿易來反映當時的物質生活。北方不產茶,但是茶作為一種文化內容傳播融入到少數民族中,奠定了此後千年間北方民族飲茶的習俗,使茶成為連接南北的紐帶。酒是少數民族生活的必需品,茶酒在西京地區的風行,擴大了對飲用器具的需求,各種茶盞、盛酒器頗受時人青睞,瓷器貿易空前繁榮,多元文化在此碰撞。

第四單元“溢彩·生活”,分別從衣、食、住(傢俱)、用(日用器具)、行來表現物質文明發展的“生活篇”,進一步表現“融合”之態。展出配飾、傢俱、日用器具、駝車模型之外,輔陳內容採用表現服飾、日用陳設、備茶備酒、出行的壁畫,來增加觀眾的認知度。

第五單元“魂歸·彼岸”,以人逝後的喪葬習俗為切入點,來展現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喪葬文化”。從墓葬中反映的客觀信息和隨葬藝術兩個方面來展示“融合”之態,展品涉及文字石刻、魂器和葬具等。通過裸眼3D及圖文版的配合,讓觀眾更為直觀的接受信息,同時也可更好地講述展品背後的故事、拓展知識量。

《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運用小物件反映大歷史的手法,以時間為軸線,從藝術到生活,從生到死展現出更多層次,將物質、精神和文化融為一體,利用文物、模型、陶塑及裸眼3D和AR互動設備等多媒體手段,昇華陳列內容,詮釋展覽,重現遼金元時期的絢麗多姿,向觀眾打開全面瞭解大同歷史,感知大同厚重民族融合文化的一扇窗。

紅色記憶——大同現代革命歷史文物展

投票 | 大同市博物馆两展览入围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

“紅色記憶—大同現代革命歷史文物展”是大同市博物館響應市委市政府打造“博物館之城”政策,歷時一年精心籌辦的慶祝建國70週年的獻禮之作。展覽展廳面積1325.3平方米,展線長度850 米,展出館藏文物440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2件。自開展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10000餘人,社會反響良好。全國政協、省、市等各級領導曾多次蒞臨參觀指導,對於展覽內容、形式設計、文物、意義等給予極高評價。本展覽入選了國家文物局2019年度100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薦項目,成為大同市委組織部“黨員幹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

展覽以1921—1949年為時限,分四個單元進行鋪陳,分別是:曙光初照——黨在大同地區的早期活動、共赴國難——統一戰線下大同軍民的抗日救亡、革命到底——解放戰爭時期的大同、緬懷先烈 追思英雄。展覽再現了黨領導大同人民開展敵後抗戰,抵抗日寇侵略贏得民族獨立和推倒國民黨政府建立新中國的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以歌頌人民之於歷史發展之偉大,展現中國共產黨之於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的豐功偉績與中流砥柱作用。

展覽設計別具張力與藝術性,以小空間做大題材、小場景造大氛圍,全篇創作多幅油畫和雕塑,形象還原歷史場景。其中序廳以燒紅的鋼樑雕塑寓意中國共產黨之於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光與熔鑄的視覺衝擊,寓意紅色精神熔鑄進鋼鐵意志中。白求恩紀念廳內,採用融多媒體動態投影、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病房復原及白求恩手術器械展示為一體的動靜相結合手法,解讀白求恩的偉大貢獻與奉獻精神。地雷戰一節,以瓷雷展示、經典電影播放和地雷戰微縮場景還原相結合的方式,將觀眾情緒帶入到游擊戰爭的瀰漫硝煙中去。緬懷展廳設計了6座烈士豐碑,突出先烈們的崇高和偉岸,引發後人追思。

展覽配套服務齊全,設有發票區、觀眾休息區、母嬰室、文創商品區和志願者辦公室,配有語音導覽器和導覽摺頁,有專職講解員和志願者做專業講解。展覽規劃開發文具、生活實用品、藝術品三大類10種文創產品,提取文物的形象、圖案及文字信息為藝術IP,靈活運用現代設計表達手法,設計出新奇別緻、富含大同“紅色文化”精神內涵和藝術美感強的創意產品,打上“大同”城市印記,凸顯獨特個性。

整個展覽將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大同地區紅色革命做了歷史敘述,是大同市博物館基本歷史陳列的補白之作。展覽受眾群體廣泛,是廣大人民群眾接受黨史洗禮,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紅色展覽,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大同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監製/劉雙英

審核/鄧 琳

記者/盧 珊

但是一定要註明出處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