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對於周董這種天才型跨時代的創作歌手,他的每一首歌曲從來就不是獨立存在的。正如,別的歌手一般都有一首成名曲;而周董則是一整張成名專輯《范特西》。對於那些有成為“大眾化”潛力的曲風,周董從來都是不吝嗇去持續不斷地製作的——這是“創作歌手”的優勢。而作為一名“天才”,周董則保證了這些主流曲風的歌曲,至少能紅個百分之八十。所以說,你怎麼挑top10?任何一首能成為top級別的歌,周董早就已經批量製造了一大波同類曲風的歌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1.古典中國風代表作——《青花瓷》“中國風”這個概念的提出始於《東風破》。然後經歷了《發如雪》、《千里之外》、《菊花臺》、《青花瓷》、《蘭亭序》、《煙花易冷》、《紅塵客棧》、《天涯過客》……等一系列的發展。《東風破》是R&B與中國古典的結合,這首歌的誕生,給這一類型(三古三新)的歌曲起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名字——“中國風”。此後,中國風這個概念逐漸完善並發展起來。而中國風經歷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就發生在2006年發行的專輯【依然范特西】中:《千里之外》vs《菊花臺》。《千里之外》繼承了《東風破》的R&B與中國古典相結合;而《菊花臺》則完全捨棄了R&B。這標誌著:中國風和R&B的徹底分離。《青花瓷》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2.新金屬中國風代表作——《霍元甲》新金屬和中國風相結合始於《雙截棍》。然後經歷了《龍拳》、《雙刀》、《亂舞春秋》、《霍元甲》、《黃金甲》……等一系列的發展。這個系列的曲風同樣是“神仙打架”,除了《雙刀》和《亂舞春秋》,其他全部火了。這一曲風的發展過程中,歌曲製作逐漸熟練化,旋律逐漸親民化,歌詞逐漸工整化。發展到《霍元甲》,呈現出了這類曲風最純熟的面貌。可能這首歌的節奏不及《雙截棍》,製作規模不及《雙刀》,創意不及《亂舞春秋》,唱功不及《黃金甲》……但是,這首歌卻是新金屬中國風與主流音樂最契合的狀態。該當入選。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3.哥特暗黑風代表作——《夜的第七章》有人說,暗黑風始於《威廉古堡》;也有人說,暗黑風始於《以父之名》。而後期發行的《琴傷》、《竊愛》、《床邊故事》……到底屬不屬於暗黑風,也都一直爭議不斷。但唯一不存在爭議的是:哥特暗黑風的巔峰一定是《以父之名》和《夜的第七章》。絕大部分人對開山之作《以父之名》更為看好。因為這首歌足夠震撼,甚至“7.16周杰倫日”也是因為這首歌而誕生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夜的第七章》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製作更加熟練,唱功更為優秀,歌詞更具章法,曲風更加華麗,傳唱度更高。所以,我還是選擇了技術更為純熟、傳唱度更高的《夜的第七章》。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4.說唱代表作——《夜曲》周董的說唱歌曲特別多,要談到最精緻、傳唱度最廣的,就非《夜曲》 莫屬了。《夜曲》是2005年發行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的首播主打。一方面,這首歌火遍了大街小巷;另一方面,這首歌也是很多“前三黨”、“前五黨”脫粉的原因所在。《夜曲》一改前五張專輯中快歌的特點,弱化了節奏和律動,給說唱加入了恰到好處的旋律。這讓很多聽慣了之前 周氏律動、周氏節奏 的歌迷朋友們完全接受不了,甚至直接脫粉。但同時,這首歌卻極大程度的擴大了說唱受眾的基本盤。讓大量從來不聽說唱的人開始對說唱產生興趣,並接受了這一“怪異”的曲風。《夜曲》標誌著說唱本土化的徹底成功 ,同時也成為了說唱“主流化”的金標準。即使是十多年後的今天,即使背靠頂級流量,說唱如果不走《夜曲》的路線,也照樣是大概率火不起來的。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5.抒情搖滾(英式搖滾)代表作——《七里香》周董第一首抒情搖滾是《軌跡》。因為《軌跡》的大熱,所以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周董又製作了一系列的抒情搖滾:《七里香》、《藉口》、《一路向北》、《白色風車》、《不能說的秘密》、《世界未末日》、《哪裡都是你》、《愛你沒差》、《聽爸爸的話》、《聽見下雨的聲音》、《不愛我就拉倒》……而其中,最是完美的,則非《七里香》莫屬了。同時,《七里香》也是當年傳唱度最高的歌曲。比《軌跡》更為成熟的製作水平+比《晴天》更為恰到好處的校園青春=如詩一般的《七里香》。其實周董的“校園青春”歌曲真的不多。但正因為有那麼幾首傳唱度極廣的校園青春“神作”存在(星晴、簡單愛、晴天、七里香、我的地盤…),使得“青春”這個稱號顯得似乎還是比較恰如其分的。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6.R&B代表作——《愛在西元前》周杰倫的R&B歌曲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大調R&B和小調R&B。小調R&B在第一張專輯就大規模出現了:《鬥牛》、《完美主義》、《反方向的鐘》。很可惜的是,這三首歌都比較小眾。接著,經歷了第二張專輯的《對不起》、第三張專輯的《火車叨位去》持續性小眾。這類曲風被徹底打入冷宮。之後,除了出道十週年發行的專輯【跨時代】給老粉們發福利,寫了一首《自導自演》,這類曲風再也沒有出現過。對比之下,大調R&B就顯得幸運多了。首專《可愛女人》和《星晴》大紅,待遇自然跟著提升了。第二專《愛在西元前》、《簡單愛》持續發力,第三專《半島鐵盒》、《暗號》……第四張專輯的《你聽得到》是大調R&B的轉折點:弱化了節奏,鼓點更為舒緩。而這一習慣,除了《自導自演》的老粉福利,一直延續至今:《斷了的弦》、《黑色毛衣》、《我不配》、《給我一首歌的時間》、《mine mine》、《手語》、《美人魚》、《告白氣球》。而在這些R&B中,同時具備大眾傳唱度,又榮獲金曲獎最佳作曲+最佳作詞(提名)的,就是這首《愛在西元前》了。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7.芭樂情歌(苦情歌)代表作——《安靜》這種以“絃樂+鋼琴”打底的情歌幾乎貫穿了每一張專輯,《黑色幽默》、《安靜》、《離開》、《愛情懸崖》、《擱淺》、《楓》、《最長的電影》、《說好的幸福呢》、《說了再見》、《你好嗎》、《明明就》、《算什麼男人》、《愛情廢柴》……《黑色幽默》雖然音樂性更強,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歌曲的傳唱度 。《安靜》則是在這個基礎上改良了聽感,同時又沒有中後期過於強調好聽而導致的“模式化”創作,達到了旋律性和音樂性的最佳平衡點。兼具廣度和高度。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8.民謠代表作——《稻香》

吉他是除了鋼琴之外,周董最為擅長的樂器之一了。而民謠歌曲使用的主要樂器之一,一般就是木吉他了。

周董民謠曲風的歌曲每隔幾年就會出現那麼一首:《星晴》、《上海1943》、《米蘭的小鐵匠》(東歐的民謠)、《晴天》、《彩虹》、《稻香》、《天台的月光》、《手寫的從前》、《等你下課》……

相比於其他曲風,民謠可能更為看中歌詞的立意和情懷。

在兼具高傳唱度的前提下,《稻香》應該是立意最高、最具情懷的一首正能量歌曲了。

《稻香》是2008年最火的歌曲,是為了激勵和溫暖“汶川地震”的受害者們而專門創作的。整首歌所傳遞的思想,樂觀且積極向上,十分的正能量。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還入圍了金曲獎的最佳作詞。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9.暖甜系歌曲代表作——《甜甜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暖甜系”並不是一種曲風,但因為周董本身自帶“大男孩”屬性,所以這類歌曲基本存在於所有的專輯。也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臺灣的水土真的特別“養”這種“暖甜系文化”。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非“偶像劇”莫屬了。都說文藝創作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要是沒有“暖甜”的土壤,想必是滋養不出“暖甜系文化”的吧。說回到歌曲,周董這類暖甜系歌曲,早期偏向R&B,中後期偏“沙灘”搖滾(其實嚴格意義上也並沒有這種曲風~),但不管怎麼改變,內核都一樣。從第一張專輯的《星晴》、《伊斯坦堡》,第二張專輯的《簡單愛》,到後面的《她的睫毛》、《園遊會》、《浪漫手機》、《麥芽糖》、《甜甜的》、《陽光宅男》、《時光機》、《愛的飛行日記》、《好久不見》、《公主病》、《烏克麗麗》、《我要夏天》、《手寫的從前》、《說走就走》、《告白氣球》……這些都是一個大男孩夢想中的偶像劇情。“暖甜系”歌曲一直不少,以後肯定還會有。甚至有些歌迷都開始反感了,每年都能聽到這種觀點:周杰倫成不了音樂教父,就是因為他多少多少歲了,還在寫這種二十歲的歌。不過我的觀點是,到了四十歲,還能對生活充滿著夢幻與童話,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要選出“暖甜系”歌曲的代表作,必定要考量到聽眾朋友們更喜歡“甜而不膩”,而不是“甜到掉牙”。在說歌名之前,我必須要強掉一點,這首歌是我主觀選出來的,因為有好多人也說過這首歌“太膩了”。但我卻覺得…甜度剛剛好~這首歌就是——《甜甜的》。當然,我選這首歌也有個小考量:因為它太符合周董愛喝奶茶的天性了。甜甜的,不就是在說奶茶嗎?


周杰倫TOP10該如何評論?


10.電子音樂代表作——《本草綱目》我打草稿的時候,這個位置是留給“純音樂”的。但後來再次審題的時候發現 ,題主要求的是“歌曲top10”。“純音樂”就顯得不符合題意了。這個top本來是留給“周杰倫婚禮音樂”的,因為四年來,我參加的每一場婚禮,幾乎都拿它當新娘走向新郎時(或新郎為新娘戴戒指時)的背景音樂。一來,覆蓋面廣度有了。二來,這標誌著:瓦格納和門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在我國長達二十多年的“統治地位”結束了。下面回到電子音樂。其實我是不願意把名額留給這種曲風的,因為周董這一曲風真的沒做好。但要說周董持續批量生產的歌曲,又不得不把這種曲風排進來。從2005年【十一月的蕭邦】的《飄移》開始,《本草綱目》、《扯》、《嘻哈空姐》、《天地一斗》、《我叫小麥》、《mine mine》、《迷魂曲》、《皮影戲》、《超跑女神》、《手語》、《四季列車》、《一口氣全唸對》、《now you see me》、《土耳其冰激凌》(擁有少量電音元素的歌曲暫不列舉)。這其中,如果一定要矮子裡拔高個,兼顧旋律性+音樂性,也就只有本草綱目了。當年電音在全球都是大趨勢,經過2005年《飄移》、2006年《本草綱目》的試水,如果周董還待在原公司,而不是自己創立新公司、當老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電音發展軌跡線不會這麼慘淡,而《本草綱目》作為第一次成功的嘗試也不會只是淺嘗輒止,唱片公司一定會規劃周董繼續擴大電音的主流化、本土化。可惜,周董當老闆後,因為一句“我不喜歡電子音樂”,而直接擱置了好多年。國內流行音樂的發展軌跡和全球電子化趨勢徹底脫節。不過很多事情確實強求不得,古典出生的作曲家能同時喜歡“電子音樂”的,全球都很難找到。我們現在也只能YY一下,如果當年周董沒有自立門戶,是如何進一步促使電子音樂本土化的了。寄希望於“找外國的製作人幫助電子音樂本土化”,我覺得肯定是行不通的。電子音樂本土化,就等待下一位天才去完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