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2018年8月出版的《低慾望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危機和破解之道》一書,由於中日兩國在地緣上具有諸多相似性,引起國內學界的關注。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大研前一曾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董事長,兼任多家跨國公司的管理顧問。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全球5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戰略之父”。


這本書作為經濟類書籍,淺顯易讀,解決方案直接,便於經濟學專家參考。更令人驚喜的是,文章對個人的建議非常接地氣。


30歲以上的人群值得一讀,越早讀,越受益,對中老年生活越早安排,才能越有底氣過好當下的生活。


下面我打算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這本書,一是瞭解日本的低慾望社會形成的原因,引發我們思考,我們到底身處高慾望社會還是低慾望社會。二是除了政府部門採取措施讓民眾克服不安心態外,民眾自我風險抵禦意識更為重要。三是作為個體,如何未雨綢繆,提前把握破解之道,應對好未來不安的老年生活。


01

瞭解日本的低慾望社會的情形,引發我們思考:我們到底身處高慾望社會還是低慾望社會。


一位日本企業顧問眼裡的低慾望社會。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30歲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生子,只是不停的存錢。很多日本年輕人畢業後的足跡,鮮有超出自己身邊5公里的範圍。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60歲的老人:養著像貓一樣的狗,種著蘭花,在電視機前孤獨的等待人生最後的終結。很多日本老人會抱著3500萬日元的積蓄走進墳墓,而豪華的葬禮,其實只需要70萬日元。


而高慾望社會國家,美國、瑞典、意大利等。


30歲年輕人:世界各地獵奇,享受生活,充滿冒險精神,崇拜企業家與成功者。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60歲老人:毫無顧慮地享受生活,開心的出入酒吧,用一輩子的積蓄盡情享受人生。


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日本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但政策全面失敗,如安倍經濟學的6支箭全部脫靶,關鍵在於日本政府對現實的錯誤認識,沒有意識到國民的低慾望是日本經濟低迷的元兇。


日本採用的經濟政策主要借鑑者是美國,但美國是高慾望社會,高慾望的經濟政策在低慾望社會的日本是行不通的。


日本安倍首相在2016年請來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日本實施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保羅·克魯格曼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日本內需不高。


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無能為力的日本經濟,創經濟持續低迷全球首列。


低慾望社會是日本社會最大的特徵。


奇怪的是,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已經超過25年,在“失去的25年”後,日本國民個人金融資產增加了700萬億日元。


日本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日本老年人錢多的花不完,老年人平均每人將抱著手裡的3500萬元(約220萬元人民幣)離世。


國民不消費,內需不高,經濟就會逐漸惡化,這是最讓人擔心的。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如果陷入低慾望社會,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儘量不花錢,不消費,而是存錢以備不時之需,沒有拼勁,沒有活力,不僅沒有生活的樂趣,連社會也會為之倒退。


處在低慾望社會對日本經濟產生這麼多負面影響,讓我們不禁對自己所處國家的現狀有些擔心。


日本的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勞動密集化產業外遷,投資拉動經濟經濟效果微乎其微,這些情況在中國也不同程度存在。


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趨勢未變,但高中速發展中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總量於2010年超過日本,但是居民人均存款遠低於日本,如2019年我國老年人人均存款8萬餘元(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佈數據),僅為日本老年人存款的3.6%左右。


中國人均財產實力較日本懸殊,但中國30歲的年輕人逐漸佛系和“草食化”了,和日本存在很多相同情況:


30歲年輕人:不結婚生子,“喪文化”流行,“人間不值得”大行其道,失去拼搏的鬥志。日常生活是“月光族”,每天除了上班外,就是點外賣,打遊戲,在家“葛優躺”,剩男剩女當道。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60歲老年人:重積蓄,輕消費;重子女,輕自己。


所幸身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階段,各方面的經濟數據不支持低慾望社會的定義。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但中國出現這些低慾望社會的現象,值得我們驚醒和思考。


步入低慾望社會後,社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自身生活也會受影響。


02

除了政府部門採取措施讓民眾克服不安的心態外,民眾自我風險抵禦意識更為重要。


這本書給日本政府開出的第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政府應該告知老年人,關鍵時候由國家來照顧你們”,做好養老“安全網”,在健康保險、看護保險、年金方面讓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並加強正面宣傳。


消除日本國民對老年生活和未來的不安感,讓1700萬億日元的個人金融資產流入市場。


即使只拿出其中1%,也有17萬億資源的消費增長,達到超過GDP3%的經濟效果。這是能夠讓日本經濟從持續低迷的狀態中走出,再次恢復活力的唯一辦法。


第二個解決方案是對“關鍵時刻”做一個定義,計算可以毫無顧慮消費的資產。大部分人認為“關鍵時刻”是患病的時候,所以要制定醫療保障制度,即大病由國家照顧到底的制度,讓國民安心。


以上2個解決方案主要是破解民眾的心理不安問題,此外還提供了22個具體解決之道,方法讀來簡單易行,全無學術的晦澀難懂。


解決民眾的不安,除了政府部門要作出養老保障的安排和宣傳,作為普通人最重要的是要主動克服不安心理。


因為對老年生活不安,難道一生都要受困於對未來不安的心結嗎?


最慘的破產就是喪失自己的熱情。——阿諾德


作者眼裡的日本年輕人,從30歲起,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存錢,加薪也不用於消費,沒有旅行,沒有享受,很可悲,僅僅是因為所謂的“以防萬一”,將一生過得單調無比,得不償失。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那作為普通民眾應該怎麼辦?除了在該奮鬥的年紀努力拼搏,還要關注政策面,有抵禦風險意識,做好風險防範措施。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華盛頓


心態很重要。


就如當下的中國,疫情之下如何面對不安?疫情是一個月?還是3個月?對經濟影響有多大?每天不停刷新聞,不幹別的事情,只能增加焦慮。


不如在此時沉下心來,掌握防範的方法,不要陷入對疫情的過份關注而恐慌起來,這樣於事無補。


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利用好這段時間,磨練好自己的專業技能,這是同樣的道理。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03

作為個體,如何未雨綢繆,提前把握破解之道,應對好未來不安的老年生活。


那麼,具體克服不安的方法是什麼呢?這是本書的精華。


記得趙本山和小瀋陽在春晚的小品中有過一段對話,小瀋陽:“錢乃身外之物,人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人死了,錢沒花了。”趙本山:“ 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什麼嗎?是人活著呢,錢沒了。”


這個小品揭示了一個道理:每個人既要在世之前好好計算好自己的資產,瀟灑的花掉,不遺憾;又要有生財之道,掌握“再生錢的技能”,在有生之年,沒有恐懼。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第一個方法最實用,是掌握自己的淨資產狀況,學會製作資產負債表。


拿出一張白紙在中間劃一條線,在左側寫下自己的資產,如存儲款,儲蓄型保險股票,投資信託和不動產等,並根據時價寫出評估金額;在右側詳細列出負債情況,如借款,剩餘的房貸等。這樣分別算出資產額和負債額,這兩項的差額就是你的淨資產。


如果是年輕人,是負資產或者財產不多,就要好好籌劃賺錢之道。如果是老年人,淨資產一大把,就要籌劃好在離世之前把錢花光,享受好人生。


第二個方法是在四五十歲學習投資理財,投資股票、基金、不動產等,應對惡性通貨膨脹。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中國人投資理財渠道少,股市震盪,缺少投資新興企業的機會,到退休後投資風險大,容易暴雷,要提前學習投資技巧,才能很好的進行投資理財籌劃,否則不建議介入高風險投資。


第三個方法是掌握“再生錢的技能”,讓你老了不缺錢花。


員工經營副業或者做兼職,在40歲左右就著手準備,經過20餘年努力,到退休時就能掌握好技能。


如果工作是唯一的收入來源,退休了生活水準就會下降很多,所以要增加賺錢的其他手段,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上班工資,而是要有活來源,如果早點行動,能將賺錢的技能傍身,即使自己年齡增大,退休了,還能賺錢,那就沒有對老年生活的恐懼。


第四個方法是提前打造興趣,充實老年生活,要從20年前開始作準備,從四五十歲開始。


作為上班族,要提前開始培養某個興趣,並著手練習,如果掌握了技巧,就會覺得越來越有意思,如果想做的事情,一定要等到退休再做,那退休後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技能,也不能夠長久堅持下去。


這一條很重要,去除拖延症,有想做的事情就應該馬上去做。


工作的時候拼盡全力,退休後盡情享受生活,這樣才是正常的狀態。


這本書提供了將你的興趣打造為“4個類別*5個興趣=20個興趣”的模式。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這20個興趣,4個類別分為在室內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讀書,種花,玩樂器;在室內與同伴一起做的事情,比如下棋,打牌;在室外一個人做的事情,比如跑步,釣魚,爬山;在室外與同伴一起做的事情,比如踢足球,打高爾夫球,旅行。


4個類別,每個都培養5個興趣,這樣就有20個興趣,也就沒有發呆的時間了。如果退休後能夠堅持5~6種,在這些興趣中結識的朋友,即使退休後也不會斷了聯繫,有自己的人脈和共同興趣的朋友,才能很好的享受人生。


《低慾望社會》:面對不安的未來,我們該提前做點什麼


最後回顧這本書。我們瞭解日本的低慾望社會情形後,對中國存在低慾望社會的表現,要有風險意識。除了瞭解本書作者提出的政府部門可以採取的有效措施,作為民眾,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不安的心態。尤為重要的是,作為個體,要掌握方法,提前未雨綢繆,應對好老年生活。


當我們有所準備,我們就能立足當下,不懼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