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崩鑽炮橫五行之拳散手訓練與實戰運用,能與拳擊相比的傳統拳術

五行拳,原為形意拳核心拳法。當年,一代宗師王薌齋在創立大成拳之際,保留了形意拳的精華(眾所周知,薌老原為形意高手,清末形意大師郭雲深的得意弟子)。而五行拳,更成為大成拳單操手中的重要內容。

學練大成拳必須精研五行拳,否則便不能瞭解大成拳的根本。師爺王選傑先生晚年到全國各地講學授拳,多為王健民老師隨同前往。在代師比拳時,王老師常以五行拳中的劈、崩二拳應戰,從未失手。據王健民老師講,當年郭雲深大師享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譽,而太師爺王薌齋和師爺王選傑也都是崩拳高手,可見他們對五行拳的理解和偏愛是非常之深的。

一、劈拳

1、劈拳的訓練

劈拳的運動方式如同刀劈斧剁,所以稱之為劈拳。

劈拳的基本訓練主要為託嬰樁、託山樁及劈拳單操手。

託嬰樁:

立正姿勢站好,全身放鬆。右腳向右前方進半步,兩腳呈稍息姿勢,左腳落實,右腳前腳掌著地,腳跟虛起。兩腳負重之比為前三後七。兩臂緩緩上抬,右手高度與肩平齊,左手略低於右手,兩掌心相對,十指自然撐開並指向前方。兩眼順右掌內側向遠方平視(圖1)。此為右式,左式只須掉轉方向,姿勢相同。站此樁時,兩掌之間彷彿託著一個嬰兒,有內夾而託山樁:下盤姿勢與託嬰樁相同。兩手上抬,高過頭頂或與眉部平齊。十指自然撐開,兩掌心向上(圖2)。站此樁時,兩掌有向上託山之意,同時又有翻轉下砸之意。

劈拳單操手:

以稍息步姿式站好,兩掌迎面伸出,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撐開,前手稍高,後手稍低。兩掌同時下劈,意念放在掌根處,劈至肚臍高度,然後兩掌上抬,意念放在掌背,抬至初始位置,再重複前一動作(圖3—5)。

2、劈拳的運用

對方以左直拳擊我胸部,我速起兩手,以右手腕部或小臂部位由內向外磕擊對方左小臂,同時右掌上揚,順勢猛劈對方頭頂部位(圖6—8)。

對方以右直拳擊我面部或胸部,我速起兩手,以左手腕部或小臂部位下砸對方右小臂,同時右掌上揚,順勢猛劈對方右肩鎖骨部位(圖9—11)。

二、崩拳

1、崩拳的訓練

崩拳的運動方式如飛彈崩穿物體,所以稱之為崩拳。

崩拳的基本訓練主要為浮雲樁和崩拳單操手。

浮雲樁:

立正姿勢站好,全身放鬆,右腳向右前方進半步,兩腳呈稍息姿勢,左腳落實,右腳前腳掌著地,腳跟虛起,兩腳負重之比為前三後七。兩臂緩慢上抬,環抱胸前,十指自然撐開,掌心向下,兩虎口相對。右手與肩高度平齊,左手略低於右手。兩眼順右掌向上方遠處平視(圖12),此為右式,左式只須掉轉方向,姿勢相同,站此樁時,全身彷彿站立倚靠在雲朵之中,兩手好像扯拽雲絮,有一種撕拉擰裹的感覺。

崩拳單操手:

以浮雲樁姿勢站好,以腰帶動上身,在轉動過程中兩掌變拳,一拳水平方向向前方擊出,另一拳向相反方向回拉,兩手形成二爭力。然後兩拳向相反方向運動,如此反覆練習。注意練此功時兩拳之間配合要非常默契,雖方向不同卻力量一致(圖13、14)。


四、炮拳

1、炮拳的訓練

炮拳的運動方式如炮彈出膛,所以稱之為炮拳。

炮拳的基本訓練主要為浮雲樁和炮拳單操手。

浮雲樁:同上。

炮拳單操手:

以稍息步姿勢站好,以腰帶動上身向左側旋轉,在旋轉過程中,右拳向目視前方迎面出擊,左拳回拉,兩拳形成二爭力。然後以腰帶動上身向右側旋轉,在旋轉過程中,左拳向目視前方迎面擊出,右拳回拉,兩拳形成二爭力(圖29、30)。

https://www.ixigua.com/i67972021149436482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