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用太大方,在這3個方面“小氣”一點,朋友會更多


愛因斯坦說過:“世間最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在這個社會上,社交成為每個人都要做的一件事。而有很多的人都覺得多一個朋友,多條路。由此便很珍惜自己所謂的一些朋友,有什麼事情找到自己幫忙都會答應。想著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但是卻換不來別人真心的對待自己。

但這其實就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並不是用善良去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善良的對待自己。相反有些人還會利用自己的善良去為他們辦事,給他們帶來利益,而這樣的人根本就不能算得上朋友。

所以在生活中跟別人交往就要注意好以下的幾個方面,識別出一些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當朋友的人。

做人不用太大方,在這3個方面“小氣”一點,朋友會更多


一、對於借錢不還的人,要明確的拒絕並遠離

阿芙拉賓說過:“金錢是任何國家都能理解的一種語言,可以派上一切的用場。”

金錢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做到人人喜歡的東西了,人們對於金錢也是有著無限的慾望。而在生活中人們最害怕的就是聽到別人向自己說出“借錢”這兩個字了。

有句話說的好“談錢傷感情”,往往借錢的時候大家都是朋友,但是還錢的時候可能就變成了仇人。

前陣子朋友老邵跟我說了一件事,他借給了一個朋友5千塊錢,本來說好兩個月後還的。但是都過去半年了,還是不見那個朋友提起借錢的事情。

老邵覺得兩個人的關係比較好,又礙於面子便沒有主動的提起。後來由於按揭買了車子每個月要還款,便開口向朋友提起,想著先讓他把欠自己的錢還了。而最終由於老邵要他還錢,兩個人之間不錯的關係,便因此而破裂了。

其實對於這種借錢不還的人,往往都是心知肚明的,就是不願主動的去還給別人,想利用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甚至是善良而佔別人的便宜,來增加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人,在內心中根本就沒有把別人當成朋友。因為真正的朋友是會互相幫助的,而不是去做有損別人利益的事情,所以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就要表示明確拒絕跟遠離。

做人不用太大方,在這3個方面“小氣”一點,朋友會更多


二、對於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明確的拒絕

培根說:“只有對於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可以稱得上朋友的人可能會寥寥無幾,大都是一些表面的朋友。只不過是會因為一些事情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才會想起我們的存在。而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樂於助人,因此我們對於力所能及的事情便要伸出援手去幫助別人。

其實每個人經歷社會的磨礪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對於別人求我們幫助但是又超過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就得根據自己跟他的關係是怎樣的,如果是真的把自己當朋友,跟他實話實說,相信他也是會諒解的。

相反,對於關係並不是那麼好的人來說,拒絕別人也更加能夠看清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如果別人由於自己沒有幫助他而抱怨自己的話,那麼就足以見得自己在別人的心中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因為真正的朋友是會懂得互相體諒的,懂得對方的不容易。如果一個真的把你當成朋友的人,是不會為難你的,也不會因為你拒絕他這一件事就選擇疏遠你。

往往離開的都是那些虛假的朋友,只是想著利用別人為自己創造價值的人。所以對於自己做不到的事就應該明確的拒絕。

做人不用太大方,在這3個方面“小氣”一點,朋友會更多


三、對於看不起自己的人,要果斷遠離

俗話說:“狗眼看人低”,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勢利眼的人。在他們的眼中只要金錢與地位,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他們根本就瞧不上。

小峰剛剛進入一家公司實習,跟部門裡的人相處的還是挺不錯的。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有一個人,跟自己說話的時候老是帶著不屑地語氣。

有一次,領導剛剛佈置的任務,小峰怕自己做的方式不符合便主動的去向他請教。說:“這個方案這麼做可以嗎?”,而他翻了個白眼說:“你會做嗎你”,說完還輕笑了一下。

從此小峰不管是遇到了什麼問題都不會去向他請教,並且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必須跟說話之外,小峰都是刻意的遠離他。

其實對於看不起我們的人,我們也沒有必要去討好他,並且還要果斷的遠離他。因為我們不管做什麼他都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而這樣的人,格局很小,根本就不會懂得尊重別人。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去跟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交往。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會遇到各形各色的人,而對於某些人來說我們就是其利用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感情可言。所以對於一些人我們也不必善良,該狠下心拒絕就拒絕,該遠離就遠離。

因此,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就要擦亮雙眼,看清楚哪些是真的朋友,哪些是所謂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