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义:家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朔州作家

朔州作家以多元化、艺术性、思想性为宗旨,倾力打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精品,成为推举文坛新锐、打造朔州作家名片的重要阵地和高端平台。全方位展现朔州本土作家风采,见证一线写作的探索和成果。

在应州南部有一处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石柱山,山下一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石柱沟。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灵魂的栖居地,我的根就扎在这里。

石柱沟因山而得名。这个小山村所有的住户都为赵姓,我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山清水秀、宁静清新的地方,繁衍生息。

父亲年青时,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后,没有回到家乡的小山村安家落户,在政府的安排下,到了一个平川的村子里成家立业。

父亲在世时,我常常坐在父亲的膝下听父亲讲述家乡的故事。每次听讲,我都不厌其烦、津津有味。也许是血缘的缘故,我对家乡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交通非常不便,每次回家乡,我和父亲都要步行走25公里。

朔州文化圈 | 赵培义:家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记得我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跟随父亲回家乡,当父亲领着我走到翠微的南山脚下时,放眼望去,让我这个在平川长大的孩子,亲眼目睹了一座座延绵不断巍峨高大的群山,心情异常地兴奋,顾不得一路的疲劳,只想加快脚步,欣赏家乡的每一处风景。

家乡的山是翠绿的,天是湛蓝的,云是纯白的。满山坡的野花,烂漫无比。树枝上时不时飞出几只小鸟,发出清脆的鸣叫,在山间悠悠回响。从山壑的上游流下的溪水,滔滔不绝,哗啦啦地冲击着溪底的石头,奏出一阕大自然特有的交响乐,每一处风景都是独特新颖。想起诗人陶渊明的佳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描写的画面也不过如此罢了!

跟随父亲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行走着,当我们绕过一个大山弯,映入眼前的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随着父亲的一声:“到了,你看,那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 我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隐约看到有几处住房,我停住脚步凝视着这个小山村,心生欢喜。啊!家乡,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旁,与你零距离一睹你的芳容。

山村只有几处高低不齐的石窑房,我和父亲径直来到叔叔住的一处石窑前,弯弯的石板路,时高时低,错落有次。庭院都是用石块铺垫,院墙都是用扁石板垒砌,层层咬合,分外别样。全村共有十几个本家人居住,亲人们得知我和父亲的到来,晚饭后,都陆陆续续来到叔叔家看望我们,亲切交谈,问寒问暖。偌大的山区野外,万籁俱寂,今夜,唯有叔叔家的一间屋内,气氛分外热闹。油灯下,长辈们手捧烟锅头,拎着汗烟袋,你一口,我一口,腾云驾雾;你一言,我一语,都有说不完的家常话,亲人们的热情,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亲切。

我尽情地陶醉于美丽的家乡。家乡的人,家乡的事,还有家乡的青山绿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唯一遗憾的是我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爷爷奶奶过早的离世,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因为爷爷奶奶的那份爱,我本该拥有却无法得到。每当在大街上看到当上爷爷的老人们牵着小孙子的手漫步时,心中充满了伤感和心酸,因为那份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亲切、最伟大的爱。不知有多少个夜深人静时,我想象着爷爷奶奶的模样,心酸的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泪洒枕边,心头阵阵剧痛。那是常人无法想象且无法理解的一种痛,因为常人都拥有过那份爱,而我终身无法拥有,也成了我终身无法释怀的心结。

朔州文化圈 | 赵培义:家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闲暇时,常常独自静思,在时光瓶里写满对家乡的思念,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眷恋。家乡是我灵魂的港湾,每次想起它,心底总会泛起一丝丝暖意,隔着茫茫时空都能闻到那久违浓烈的乡土气息,思念家乡的情愫越来越强烈。平时只要一有机会,就驱车回家乡一趟,每次回乡心情那是无比的喜悦和舒畅。亲人们的那份厚重的爱总会填满我的心房。

待到山花怒放时,择一阳光明媚之日,将灵魂妥帖安放于静美的家乡。拥家乡的清风当枕,醉卧在潺潺的溪水旁,听溪水流声,撷一束野花低眉嗅闻,赏云卷云舒,望天高云淡,陶然忘忧。让家乡的风,和清澈的溪水,将心灵的那些尘埃洗涤得无影无踪。远离城市的繁华尘嚣,感受那原始纯朴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地貌,尽享那大自然带来的美妙时光,那是何等的惬意和快乐!

如今的小山村,已悄然在地图上消失,早已不见了炊烟袅袅。由于家乡的交通不便,所有赵氏家族成员为了事业的发展,都已陆续搬迁,只有那几处颓废的石窑和擎天的石柱山默默地守候着家乡那方热土,守护着已逝长辈们的英灵,守候着我的灵魂,我的根,直到天荒地老。

家乡,有你在我心中陪伴,时光静美,岁月安然。


监制:张日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