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當我們在疫情中經歷各種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忘記“我是誰”;


我們被強烈的情緒衝擊著,感到失望、悲傷、憤怒,甚至絕望;


我們無助而困惑,沒法集中精力做讓自己滿意的事情;


或者怎麼做似乎都不對……該怎麼辦才好呢?


卡爾羅傑斯在《自我形成論》中提到:


“最個人化的東西就是最普遍的東西……

因此,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最個人化的、獨一無二的東西如果得到了分享或表達,就可能深入他人的內心世界。”【1】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我想,在疫情中,我們每個人做的具體事情可能不一樣,但是我們經歷、體驗的某些情感,是相通的


我想把我的志願者經歷告訴你,希望你也能跟我一樣,慢慢地靜下心來,做自己擅長做、願意做的志願者工作,和大家一起共克時艱


01 疫情之初

疫情初期,大量的病人湧到醫院,醫院最先感受到了壓力。


我們的醫護人員心理援助專線發起人曹慧老師問候醫生朋友後,也從心理角度感受到一種迫切的需求,立馬發動朋友組織起來,這就是我們“用心抗疫”志願者團隊的由來。


然後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更多的朋友和專業人士,加入了這次活動。


作為一個熱愛心理事業並在實踐中有一些心理援助經歷、熱愛志願者工作的人, 我也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緊迫感,第一時間加入心理支援志願者團隊。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最開始從事資料準備方面的工作,我翻譯總結了《災難期間精神衛生工作者倫理標準》,在多位老師帶領下,一起努力制定了《用“心”抗疫志願者服務準則》。


結束後,又參與了一些其他資料的整理。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陷入排版的細節中,而且我沒有排版原則,一會兒一個風格,使自己陷入未知的重複工作狀態。


與此同時,大量的信息湧來,每天接觸到各種疫情相關的沮喪、絕望、悲傷、感動的文章,我也確實密集地流了至今最多的眼淚。


心裡的絕望和無助讓我非常悲憤,我不斷地問自己,我能做什麼?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回想在援助組織裡面的工作,我反思之後發現,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在專業上的優勢


在這樣一個臨時組織的志願者組織中,每個人都沒有自帶精準簡歷,組織統籌人員不可能知道我們最願意幹、最擅長的事情。


而每天關於疫情的信息鋪天蓋地,我經歷了心電圖般起起伏伏的心情,感動、絕望、憤怒交替碾壓著我。


海量信息對我的影響引發了我的思考,我想,在這些信息衝擊下,我們如何更有適應性地應對疫情呢?


02 心流


十餘年來大量閱讀的心理學書籍這時給予了我啟發,我決定整理資料,幫助大家應對海量疫情信息對心理的衝擊。


於是,我開始總結自己所知的經典:丹尼爾∙戈爾曼的《專注的力量》、《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等。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總結好了後在自己的朋友圈裡面發出。


一個心理督導師友看了後分享到一個心理援助群裡,並說 “很細緻的學習體會”。


看到我當文章來寫的東西被說是學習體會,我其實有點沮喪,但回過神來一想,

這本來就是一個學習體會!


既然是學習體會,我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我就是一個學生,總結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分享出來給其他可能也覺得有用的人。


不用擔心不夠嚴謹,不夠有感染力。


因為這個心態的轉變,我的心態更為開放,靜下心來寫了《疫情下我們的專注力》(後來改編為 )。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在總結寫文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專注力的理解越來越深入,以前閱讀時沒有體會到的信息隨著總結變得越來越清晰。


我非常希望能夠讓讀者理解專注力是多麼重要、多麼有用。


另外,在整理過程中,隨著自己的努力,想要表達的關於專注力的框架越來越清晰,這樣的體驗讓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斷地閱讀、思考、修改。


隨著事情的進展,我慢慢覺察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1. 利用自己大量閱讀的積累以及以前心理支持、協助的經歷,寫可能對別人有幫助的文章(找到目標)。

2. 我通過壓縮自己的工作可以擠出時間完成這個目標的可能性。

3. 在總結整理的過程中,不斷精準文章主題,目標越來越清晰這個所做努力有用的反饋讓我得到激勵(做事情本身激勵了我,有即時反饋),讓我越來越有動力、越來越有信心深入下去。

4. 開放的學習心態讓我能夠排除評論對我工作過程的影響。

5. 把對自己有深遠影響的內容總結出來的興奮。

6. 總結整理過程中時間飛逝的感覺,先生說我經歷的“廢寢忘食”,這就是在經歷”心流“狀態的一些基本要素啊!


當我們在疫情中經歷各種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忘記“我是誰”,完全沉浸在各種負面情緒中。


而”心流“的體驗讓我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可以高效做什麼。


心流就是利用自己嫻熟的技能,全神貫注地完成一件事情所經歷的流暢的、愉悅的巔峰體驗【2】。


這種美妙狀態,能夠抵消疫情帶來的痛苦感,讓人變得更平靜和積極


建議讀者,不妨也像我一樣,試著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03 心流的八要素

  • 心流的八個要素【2】


首先,這種體驗出現在我們面臨一份通過努力可完成的工作時。不要選擇挑戰難度太大的任務,適度的難度讓你更容易專注。舉個栗子,烘焙小白學做蛋糕,別上來就馬卡龍舒芙蕾,選個簡單的電鍋蒸蛋糕就比較容易成功,獲得成就感。


其次,我們必須能夠全神貫注於這件事情。這其實有一點難度,因此選擇自己擅長的、喜歡的、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會讓你更容易專注。無論工作還是學習,甚至你的業餘愛好,比如讀讀書,下下圍棋,把精力集中在一件小事上做到極致……就像日本的壽司之神在捏壽司。


第三和第四,這項任務有明確的目標即時的反饋。明確的目標有利於自己對工作即時做出判斷而非評價(形成心流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忘卻評價),即時的反饋讓我們做出調整,接近目標。


第五,我們能忘我地投入到行動之中,日常生活的憂慮和沮喪都因此一掃而空。其實“心流”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一種陌生的狀態。甚至一些重複的工作(例如流水線作業),也會讓一些人體會到心流的狀態,如賣油翁、庖丁解牛都屬於這一種狀態,即,全神貫注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第六,充滿愉悅的體驗使人覺得能掌控自己的行動,就是

那種通過努力能挑戰自己,完成重要任務的感覺


第七自我顧慮消失,但心流體驗結束後,自我感覺更為強烈。這一點在疫情下尤為重要,當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某件工作中,心流體驗帶來的巨大的成就感——高效做出滿意的成果,可控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目標,是心流帶給我們最重要的產品。


第八時間感會改變——幾小時猶如幾分鐘,幾分鐘也可能變得像幾小時那麼漫長。我們都會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高度專注地做事時,時間會過得特別快,但同時,短短的幾分鐘裡面我們體驗的豐富性讓我們覺得似乎度過了漫長的時間。


所有的這些元素結合成一種深刻的愉悅感,帶來無比豐富的心理體驗報償,並擴展成極大的能量。


心流體驗可以讓我們在經歷心流的當下忘卻所有的煩惱。


而心流體驗真正的強大力量在於,因為我們努力、高效、可控地做出了讓自己滿意的成果,過程中體驗的極大的滿足感、愉悅感、高效感讓我們感覺自己更強大,提升了我們的自信、自尊。


  • 瞭解了心流體驗之後,我們在疫情中可以怎麼做呢?


當我們身處高壓力環境中,有了幫助他人的目標感,我們可以在做的事情本身中尋求心流的體驗。


比如救治病人的醫務工作者廢寢忘食地救治病人、採取防控;善於協調、購買的人可以提供物資等等。


然而,高度集中的專注力對我們的生理、心理能量都是一種耗竭,尤其是時間感的缺失讓人體力耗竭而不自知。這就是要讓醫務工作者輪流值班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們也需要時不時從心流這樣高度專注的狀態中抽離,可以讓自己在空隙的時間裡,做一些輕鬆的事,比如發呆、瀏覽網站、看電視等等平常喜歡的休閒活動,讓高度集中專注的身心得到休息、調整。

“心流”:疫情下,一個志願者的抉擇


在這次的重大疫情面前,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對自己體驗的清醒。


慢下來,在循序漸進中覺察自己的需要,然後逐漸找到自己能做的、吻合自己價值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各自的崗位和角色中,共同抗疫!


【1】. 卡爾 ∙ R ∙ 羅傑斯(Carl R. Rogers)《個人形成論》,楊廣學,尤娜,潘福勤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3-24頁

【2】. 英文版:Mihaly Csikszentmihalyi,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1990;中文版:《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張定琦譯,中信出版社,2017。

說明:歡迎探討斧正↓↓[email protected]

本文僅代表個人學習探討的觀點,未經許可,請勿作商業用途。如有需要,請與執筆者聯繫。


作者丨張懷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婦幼保健學士、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博士,Registered Circle of Security Parent Facilitator。


>> 招募令 <<

用“心”抗疫團隊 招!人!啦!

我們需要

心理諮詢師、文宣、外聯、技術、法務志願者

熱烈歡迎有才有愛的你加入!

點擊「瞭解更多」獲取更多信息,關注我們並給我們留言來與我們聯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