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你所不知道的效果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原理和手法

在《二類電商|揭秘你不知道的效果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原理》中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大媒體常用的提升變現效率的手法,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

不同規模的媒體不同的手法以及廣告主的應對策略。

3

不同媒體不同的手法


二類電商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效果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原理和手法


  • 強勢大媒體

類似於*條、*度這種就屬於強勢大媒體,質量高、流量大,在廣告行業屬於賣方市場。

我們都知道,賣方市場下,買方對於產品沒有選擇權,對於價格沒有主導權。再加上大媒體強悍的銷售體系和管理能力,提升變現效率的通道會順暢很多,可操作的空間也大得多。實際上,(上)中提到的很多提升變現效率的方式都出自大媒體。

  • 中型媒體

像360、搜狗這樣的就屬於中型媒體的範疇,主要特點是它們並非是廣告主的必投媒體。大的廣告主對於中型媒體一般也是有預算的,但是可多可少;小的廣告主則大多不會投放中型媒體。


中型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重點放在提高廣告展示機會和廣告填充率上,常見的是採用強激勵的代理商政策去拓廣告主。


在對於代理商的政策上,中型媒體往往採用“高任務額+獨家代理+高返點”的政策。對比之下,大媒體對於代理商則往往是“競爭上崗”。代理商競爭同一批廣告主自然是能夠激發代理商的鬥志,然而代理商本身也是被狠狠地消耗,拿到的返點基本都吐給了廣告主。

  • 小微媒體

小微媒體的特徵也很典型:流量小,垂直,流量精準。因為規模小,往往也就沒有強悍的銷售體系,在拓廣告主方面也就沒什麼強大的能力了。

品牌廣告位以直銷的方式、按照CPT收費,填充率一向也是可觀的。而其餘的廣告位,小微媒體就作為流量主接入大媒體的廣告庫來保證填充率。

“刷寶”就是此類媒體的典型。剛開始商業化階段,刷寶的廣告填充肉眼可見的不足,於是刷寶加入了頭條的穿山甲聯盟,且取的是廣告庫裡Top級廣告主,eCPM相當可觀。


二類電商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效果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原理和手法

4

效果廣告主們如何應對

介紹了這麼多自然還是給出應對策略最有價值。首先我們要跟大家達成一個共識—理解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邏輯是有必要性的。

對企業來說,存量博弈下,企業的生存越來越艱難。透過媒體生態的轉變抓住市場變化的本質,及時做出正確的調整,是提高企業生存能力的強有力的武器。

對於市場部負責人而言,不做業務得不到增長的“背鍋俠”。銷售部門總有理由在問責面前將自己排除在外,要麼是產品本身不夠好,要麼是市場部的銷售線索質量太差。產品的問題自有技術用數據來說明,因此市場部往往成了問題的源頭。

但是如果你瞭解了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邏輯,能夠推演出現象背後的原因,專業度上來了,尤其是能將媒體這麼複雜的生態理清楚,那麼在給上級做彙報時就不會平白無故背鍋了。

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培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硬實力,對於流量波動、競價水位的變化以及新媒體流量測試的效果的觀察和理解,都是對市場部負責人能力的試金石。因此,廣告主們要保持對媒體狀態的判斷力,通過種種信息渠道瞭解影響媒體變現邏輯的關鍵因素,做出合理的判斷。

在這些素質能力培養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守住底線—無論表象如何,轉化效果監測和數據是硬道理,任媒體流量、競價水位等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始終堅信轉化效果帶來的信息。

5

番外篇:返點

返點的出現初衷肯定是作為對代理商多拿訂單的獎勵,但是事情只會在最開始的時候遵循原本的軌跡,時間越久越是偏離。後來,代理商反將事後獎勵作為多拿訂單的武器,把媒體承諾給自己的返點再轉送給廣告主,以此吸引廣告主投入。


二類電商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效果媒體提升變現效率的原理和手法


如果是獨家代理政策,故事到這也就結束了,然而大媒體採用競爭代理的政策。廣告主是一定要在這裡投放的,只不過選哪家呢?於是誕生了“前返”和“後返”的現象。

所謂“前返”就是代理商每拿下一份訂單,媒體就會給其一定比例的返點,而銷售人員就會將返點分一部分給廣告主。而“後返”是一個營業週期內(往往是一年)代理商如果能夠完成特定的銷售指標或者在競爭者中名列前茅,媒體會再給一筆獎勵,代理商將這部分獎勵也超前承諾給廣告主。

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代理商往往已經將“前返”吐得乾乾淨淨了,只能從“後返”裡博得一絲喘息的機會。除此以外,“供應鏈金融”的現象在廣告主與代理商之間也越來越普遍。

既然代理商已經被消耗得體無完膚,那麼他們競爭的動力從何而來呢?答案是—金融和股市。大代理們的流水業績非常漂亮,而上市公司需要這樣的流水成績,所以代理商們有足夠的動力吐返點。

說到最後,不禁感嘆於強勢大媒體的影響力,光一個流量變現的背後就能夠催生這樣複雜的金融生態。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者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