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眾所周知,時代的變遷,在某種因素上,伴隨著軍事戰爭的走向。戰爭的演變,使得武器也發生著更迭,從冷兵器向著熱武器的跨越,進而朝著核武器邁進。在如今,信息化的戰爭,似乎又稱為未來國際的“角力場”。

當然,無論武器多麼先進,都必須依託於“人”--這個士兵要素(無非是從面對面,走向非直接對抗),那麼保護“人”這個方向考慮,防彈設備就成為不可或缺的法寶。

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人們熟知的是,防彈衣和以前的盔甲作用一樣,都是用來保護士兵的身體免受傷害,減少士兵傷亡率。現如今,各式材料的防彈衣層出不窮,但是,民間流傳著最為“傳奇”的一種防彈設備,一直是熱議的話題。那便是,溼棉被包裹木板,可以抵擋機關槍的射擊,充當戰時防彈牆。

那麼,這樣的說法,是否行之有效,並切實可行呢?大喵就從其原理上,來解讀一二。

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的是,武器(子彈)在不同介質中,所發揮出來的威力是差異極大。對於除了空氣這種物理學介質外,水也是一種十分常見並且普遍的介質,為了實際驗證水對子彈的阻礙作用,曾經中國兵器工業第208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分別通過手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來射擊長度為1米的水缸進行實驗。

結果顯示,射出的子彈,在水中行進短短距離,就停止了。這裡主要涉及的是物理學的知識,空氣密度是1.29千克/立方米,而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即子彈射入水中的阻力是空氣中的八百倍左右。

由此可見,單純的水對於子彈而言,阻礙作用十分明顯,也就是說,溼棉被在理論上存在防彈的可能。

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其次,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抗戰老兵曾經述說在戰爭年代,由於武器裝備物資有限,在冬天曾經利用多層溼棉被包裹木板(板桌),可以抵擋敵人的機關槍射擊。當然,對於從來經歷過戰爭的人來講,這似乎是天方夜譚。現在,也根本無法就行實證。

大喵分析來看,這種“防彈牆”的說法,歷史上大概率存在過。因為,有一個叫做“土坦克”的名稱,在很多老兵的回憶記敘中顯露過。

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具體的做法是,採用溼棉被加上夯土的做法。先將將溼棉被鋪在桌子上(這裡的棉被是那種瓷實密不透風式,定然不是現在這種鬆軟棉花套子),然後再在上面鋪上一層夯土,或者粘稠的沙土,用重物敲打瓷實之後,緊接著又是一層溼漉漉的棉被,接著又是夯土。如此往復,疊個5--6層方為止。

所以說,一貫單由人們“口口相傳”溼棉被擋子彈這樣的“簡化版”,自然是不準確的。用溼棉被、板桌加上土夯實而成的“防彈牆”裝備,其被稱為“土坦克”。沙土能當擋子彈,這是不爭的事實,陣地建構中,有很多利用沙袋來進行掩體搭建。當時在加上冬天氣溫嚴寒,這樣造成的“土坦克”再一結冰,其防彈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但是,如果像“抗日神劇”中所描述的那樣,個個武藝高強,“手撕鬼子”“胡蘿蔔當炸彈”“繡花針當毒鏢”等等雷人場景,著實令人作嘔。先輩們為保衛國土浴血奮戰,在準備季度缺乏的情況下,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材料,構造“土辦法”的裝備,“土坦克”就是一項創舉。

儘管在進行反覆覆蓋層層的沙礫和被子後,差不多數層有足夠厚度,但是,這種粗糙的做法防彈作用也並不傳言那樣神乎其神。在特定的環境下(冬日嚴寒),防彈效果還算有成效,也就僅此而已。若換到其他條件下,其防彈效果就微乎其微,這樣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裝備,子彈很容易突破這些阻礙,一穿到底。

棉被加水包裹木板,機關槍都打不穿?防彈原理有何依據

依大喵之見,在當代很多人來看,當年“艱苦卓絕”的創舉,似乎是“永不可及,荒誕之言”罷了,可是誰又能體會到,那種為了保家衛國而捨生忘死的英勇情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