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娛樂慄場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這裡是2020年待播劇集展望第三彈。

第一彈:

第二彈:

不廢話,開始吧。

1 流量待播正劇展望

根據各大平臺的片單及來源基本靠譜的爆料,2020年有流量主演的待播正劇包括:

1、《摩天大樓》

改編自陳雪同名小說,罪案劇。陳正道執導,郭濤+楊子珊主演,AB番位不明。

這部劇官宣的時候,因為楊子珊在前,AB的粉絲炸了,後來楊子珊的團隊也下場了,吃瓜群眾也由此發現AB的影視路大約是flop了。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其實從設置來看,AB飾演第一單元的女死者,而男一郭濤和女一楊子珊則是貫穿始終的警察搭檔,番位這麼排,一點問題也沒有。

但流量粉絲是得罪不起的,最後這劇模糊了番位,含糊至今。

陳正道本人的水準還是信得過的:《重返20歲》,是鹿晗演技高光作品;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也算得上宋茜與黃景瑜的演技top了;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懸疑類電影,他的《記憶大師》不說優秀,起碼不差。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那麼AB能不能在他手下磨出一點點演技,讓我們持謹慎懷疑,等等看。

2、《沉默的真相》


改編自紫金陳

《長夜難明》,罪案劇。廖凡+白宇+譚卓主演,導演編劇都是新人,愛奇藝獨播。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愛奇藝拿下了紫金陳的三部小說改編,《無證之罪》已成經典,《沉默的真相》和改編自《壞小孩》的《隱秘的角落》

尚在製作中。

《隱秘的角落》陣容更加強大:秦昊+王景春+張頌文+任素汐+蘆芳生等。但三部裡唯一有流量擔主的,就是這部《沉默的真相》了。

廖凡自《北平無戰事》後第一次參演劇集,自然值得期待。白宇的演技頗為莫測,《鎮魂》前他在《長大》、《少帥》裡都頗為可圈可點,《鎮魂》後發揮卻極為不穩定,此番與廖凡聯手,是被激發還是露怯,我很好奇。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這部陣容裡還有“李豐田”寧理老師,熱切盼望劇集質量能追趕《無證之罪》。

3、《在劫難逃》

五百執導,新人編劇,王千源+鹿晗主演,科幻懸疑題材。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五百以《心理罪》、《畫江湖》等網劇成名,監製《白夜追兇》,但後續作品,包括已面世的院線電影《大人物》和網劇《古董局中局》,都只能算中規中矩。

王千源近年來的角色演繹,同質性頗高,有點審美疲勞。此次還要奶鹿晗,為他捏一把汗。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這部劇19年上半年就已殺青,看簡介是時空穿梭+罪案,梗不新鮮,演員不期待,沒有原著可窺究竟,支撐我觀看的唯一動力,就是鹿晗到底有救沒救了。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from主演官宣視頻

4、《冰雨火》

《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執導,陳曉+王一博主演,臥底+緝毒題材。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從幾次訪談看,《破冰行動》戀愛線的垮掉,責任應該主要在平臺,傅東育的緝毒題材按說應該是駕輕就熟了。陳曉王一博的精氣神兒倒也還貼切,但人設如何、能不能撐起人設、會不會重蹈黃景瑜覆轍,都需要打一個問號。

但這又是一部還沒開機就撕得厲害的劇集。該劇至今未官宣,大抵也與這通撕番密切相關。

戲內要兄弟情深,戲外粉絲互相仇恨,貴圈所有沾流量的劇,都讓人精神分裂。

5、《未知罪》

這部至今沒開機、只有網傳陣容的劇集,根據爆料:導演沈嚴,主演是王景春+張藝興罪案題材。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這部網劇應該是以白銀案為原型,目前仍未官宣陣容,去年幾部沸沸揚揚的世界名著告訴我們,在正式開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圖片來源見水印

暫且按網傳陣容來看,需要說點喪氣話。

沈嚴拍懸疑罪案,我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想想《天盛長歌》

的節奏,想想《我的前半生》之狗血,想想《辣媽正傳》的審美。

他還有一部積壓的律政劇2019年剛剛播出,《因法之名》,陣容無比強大,豆瓣分不及格。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再加上一個在劇集裡發揮穩定、從來不及格的興興,我真是沒法樂觀。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6、《特戰榮耀》、《號手就位》、《隱秘而偉大》

《特戰榮耀》,徐紀周執導,楊洋+李一桐,特種兵題材。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號手就位》,李路執導,李易峰+陳星旭+張馨予,火箭軍題材。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這兩部之前已經詳細八過,不再贅述:

《隱秘而偉大》,《白夜追兇》導演王偉執導,李易峰+金晨,民國諜戰熱血題材。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自《白夜追兇》後,王偉幾部執導作品均未面世,無法判斷水準,但值得期待,只是李易峰+金晨這個陣容無法樂觀。該劇去年進入了獻禮名單,去年沒獻成,今年有望繼續獻。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以上,即是流量們今明兩年大概率會播出的正劇。

2 為什麼要流量+正劇?


流量參演正劇,當然是為了轉型。

初代頂流轉型是迫在眉睫:

正當紅的流量參與更有質感的正劇,除了未雨綢繆,也是劍指更高端和更廣泛的商業代言

至於操盤的平臺方,那就更好理解了。劇種多樣性要顧及,政策導向要響應。再說,一部有質感的正劇能為平臺帶來的,未必是實打實的利潤,卻一定是實打實的名譽,最近的例子,是《長安十二時辰》。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但又總擔心太正經的東西年輕人不愛看,話題度低,於是搭配上流量,覺得自己就能翻手為雲覆手雨,簡直不要太完美。

行吧,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定睛端詳這些流量擔主的正劇,八成涉案劇,兩成軍旅劇,這不可能是巧合。

一方面,現實主義生活類正劇需要生活化的演技,這是流量演員的大短板。

此處注意:呆滯渙散≠鬆弛

現實主義生活劇,意味著流量粉絲無法以“人設需要”“看臉就行”等藉口為愛豆的僵硬和渙散挽尊。更重要的,大量生活類正劇自帶大眾的觀劇群體,和隨時能點燃輿論的社會話題,並不需要流量來點綴一二。

另一方面,禁了戲說、權謀、宮鬥的歷史劇,就只剩下正劇一條出路。大把演義改編,只能拼命把自己打扮成正劇的模樣才能順利出現。

所以像《甄嬛傳》《琅琊榜》這樣絕佳的轉型機會,短期內再難出現;以劉和平為代表的真·歷史正劇,幾年也出不來一部;而剩下大把頂著“歷史正劇”之名的劇集,流量演不演,都談不上轉型不轉型了。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放眼望去,只有罪案懸疑類劇集是絕佳選擇。

賣點是強劇情,對演技要求彷彿沒那麼高,同時又相對小眾。以流量來吸引非固有受眾入坑,彷彿能一舉兩得。

諜戰劇亦是此類劇集的變種,同理《長安十二時辰》。

所以,這又是一種扎堆兒罷了。

3 歡迎還是拒絕?


本質上,我不拒絕任何正劇。

前提是,主創真的把自己當正劇認認真真地拍。

既然做出了正劇的架勢,那麼以下幾點要求,真的不過分。

1、講一個合乎現實邏輯的故事,bug別太多。

說你呢《破冰行動》,後半截垮成啥樣,完全圓不回來。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還有你,“現實邏輯”四個字不是在影射,就是在說你呢《心靈法醫》!你倒是自成邏輯,月球邏輯!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強情節不是靠吹的,也不是靠剪輯快節奏堆出來的,故事的邏輯和人設的豐滿,偷不得一點懶。

2、別尬搞對象。

不是不能談情說愛,好歹注意一下場合。

那個好兄弟慘死、轉頭就能跟人家女朋友在逃亡途中膩乎起來的感情戲,除了讓觀眾糟心,啥用沒有。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白夜追兇》有感情戲,但不干擾主線,發展也相對自然。《無證之罪》裡感情戲更是與劇情發展和人物成長擰在一塊兒,不可或缺。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3、別刻意賣腐。


這些流量參演的正劇,大多雙男主。“雙男主”三個字,足夠如今的出品方幻想出一萬字該劇能靠賣腐大紅大紫的美好未來。

打住,別浪。

《原生之罪》的教訓不足夠嗎?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如果《士兵突擊》在做劇時抱著賣腐的心,如果《偽裝者》、《琅琊榜》一開播就炒作樓誠靖蘇,被強行喂一嘴cp的觀眾,還會嗑得喜滋滋嗎?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既然不是耽美劇,就先老老實實把碗裡的故事講明白,再惦記鍋裡的吧。

4、演技別太太太太太差。

數出幾個太了麼?看出來要求多卑微了麼?只要你別演成《破冰行動》裡黃景瑜這樣: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還有《人民的名義》裡陸毅這樣: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我大概就能咬牙堅持下去,粉絲吹著也不至於太虧心。

以上劇集裡,要是鹿晗還“0809上海堡壘”,張藝興繼續“呆滯黃金瞳”,李易峰依然“渙散麻雀”,或者大寶貝正常發揮,那就全毀了。

諸位加油吧。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可能我不夠年輕。平臺那些所謂吸引年輕人的手段,在我眼裡,樁樁件件都像在對劇集的固有受眾喊,“滾開”

可能我也不夠互聯網思維。無法理解那些為熱播劇找一個萬能公式的執念。講網感、講年輕

都是應有之義,但總不能違背創作規律。

你想著,年輕人嘛,就是喜歡流量,加上!然後流量來都來了,不能浪費,談個戀愛甜一下唄!什麼?粉絲抗拒?那跟男演員賣個腐總行了吧?正好集數多點才能回本,這樣多好,流量負責水,其他人負責做正劇。

多少有潛力的項目,就死於貪心。投擲在一部劇集上的金錢與精力,總是有限的。

從根上說,2017年三部涉案劇的火爆,直接刺激了平臺加大對罪案懸疑劇的投入。

可很多人大概是忘了:《白夜追兇》無流量,《無證之罪》不賣腐,而《人民的名義》為了迎合年輕人硬水出來的那條線,卻成了全劇最大的敗筆

2020,懸疑罪案劇扎堆,流量+正劇的模式能奏效嗎?

我不相信什麼創作的萬能公式,若有,只一句:

創作從來沒有捷徑。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