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民營金融控股集團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鋒集團)來到了生死時刻。

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異國身亡

10月5日晚間,一則流傳多日的消息被證實。先鋒集團、網信集團發佈聯訃告,訃告稱,兩家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先生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於倫敦時間2019年9月18日在英國倫敦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院去世,享年48週歲。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訃告還解釋了張振新死訊延後發佈的原因。

訃告指出,張振新在異國病逝後,由其身邊家人及公司陪同人員處理後事,於9月26日在倫敦取得由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院及其指定法醫鑑定機構出具的死因報告,並據此由切爾西和肯辛頓區政府出具正式的死亡證明。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公告表示,集團處在非常時期,在核心團隊獲悉噩耗後,本著謹慎穩妥原則,通過對張振新董事長死因報告等多方驗證,證實張振新先生去世的因由。因此才拖到了10月5日正式發佈訃告。

創業16年,神秘資本大佬突然病死異國他鄉,留下諸多疑團及龐大的債務。

年少成名

張振新1971年3月出生於內蒙古通遼市,東北財經大學畢業,曾經就讀於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為第一期EMBA學員。

1994年,23歲的張振新成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營業部總經理。

張振新起家於大連,數十年間搭建起橫跨證券、保險、網貸、支付、擔保、財富管理等多領域的金控版圖,並涉足包括區塊鏈、換匯、網約車、電影等眼花繚亂的產業,擁有上百家公司,僅直接管理的資產就高達3000億元。

高光時期,張振新坐擁三家H股上市公司,買下四架私人飛機,以及數家英國星級高爾夫球場。在香港大本營辦公室內和位於灣仔的私人會所裡,張振新將從世界各地買來的名畫掛滿走廊。

據證券時報,工商資料顯示,先鋒集團控股的公司多達30多家,上市(掛牌)企業目前有7家,分別是中國信貸(中新控股)、宏達金控、劍橋通信、平安證券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不是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證券),亞聯發展,還有兩家新三板公司。

“先鋒系”的版圖要從張振新早年創建的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說起。

2003年,張振新成立了聯合創業擔保集團(現名“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工商資料顯示,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對外投資了7家公司。

具體來看,首先是3家融資擔保公司,這三家公司設立於2008年和2009年。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100%控股了3家融資擔保公司,分別為北京聯合開元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天津聯合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大連聯合創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擔保也是“先鋒系”早年的主要業務。目前,北京聯合開元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還100%控股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深圳宜投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其次是1家保險經紀公司。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持有北京江山保險經紀有限公司69.23%股份。

另外是2家小貸公司。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分別持有大連中山嘉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大連中山東方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50%股份、49%股份,均位列第一大股東。

租賃業務方面,工商資料顯示,先鋒集團直接持有的企業主要有4家,其中3家為融資租賃公司。

具體來看,先鋒集團持有北京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盈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遼寧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3家融資租賃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5.75%、25%、25%。

看起來,先鋒集團只持有上述3家融資租賃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權,實際上北京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盈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股東中,還有一家叫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股東,分別持有這兩家公司8.5%、75%股權。而遼寧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另一家股東開元眾合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先鋒系企業。

實際上,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是先鋒系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重要載體。

2009年12月30日,張振新通過鳳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入股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融資租賃”,當時公司名為中國計算機租賃有限公司),並擔任法定代表人。

此後,“先鋒系”通過中國融資租賃設立或入股了多家融資租賃公司。除了北京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盈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兩家之外,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中國融資租賃持有中租潛龍(天津)航空租賃有限公司100%股權;持有盈華融租賃有限公司21.38%股權。此外,中國融資租賃還持有貴州場外機構間市場有限公司30%股權,該公司是國內專門從事場外衍生品交易的創新型金融交易平臺面向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P2P平臺危機爆發

讓先鋒系聞名的還是其旗下的金融科技平臺:網信集團、中新控股。

成也蕭何敗蕭何。先鋒系大廈跌落的第一塊磚頭正是來自網信集團。

據證券時報,今年7月4日,網信平臺擬良性退出的消息瞬間刷屏。在此之前,已有多名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投訴稱網信平臺提現出現困難。有投資者聲稱,在T+3天沒有到賬後,申請取消合同被告知無法取消。

7月5日晚間,網信集團對“P2P清盤”“高管被派出所拘留”等情況做出了正式回應稱,由於大額企業標的無法及時還款,及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原因,導致集團部分產品出現逾期,並否認了高管被派出所拘留的情況,但未明確提及是否退出網貸業務。

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息披露平臺的數據,截至5月31日,網信普惠的累計借貸金額已達1643.27億元,累計借貸筆數555.98萬筆。從借貸餘額來看,網信普惠借貸餘額為59.02億元,借貸餘額筆數13.37萬筆,尚有15.09萬出借人。

7月23日,在網信理財發生兌付問題半個月後,先鋒集團董事長張振新終於發聲,對集團面臨的困境和危機進行解釋。

張振新稱,在先鋒集團成立以來走過的第16個夏天,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從所屬的行業來看,實體經濟的下行使得資產端的資產質量出現了嚴重下滑,抵押品價值縮水,處置難度增大;同時遭遇了一些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儘管公司一直在用自有資金來維持流動性並保持剛性兌付,也還是迎來了不可迴避的逾期時刻。

張振新還表示,他和公司核心管理團隊將堅守崗位,不拋棄不放棄,分工明確,目標一致,負責到底,全力以赴地開展各項工作,竭盡全力保護投資者利益。

窟窿有多大?

先鋒集團的窟窿有多大?

今年初,受資管計劃逾期等負面事件影響,網信證券首曝危機。隨之證監會表態,發現網信證券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7月,先鋒系危機突然蔓延,旗下P2P、支付等接連遭遇“滑鐵盧”。

7月初,網信集團原CEO盛佳稱網信平臺良性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後網信集團官微稱“出現了小規模的逾期”。

幾天後,再起波瀾。

7月8日,先鋒集團旗下中新控股(08207.HK)公告停牌,稱將發佈有關全資子公司先鋒支付不合規詳情公告。據報道,先鋒支付問題主要涉及資金挪用,挪用銀行T+0資金未還,存在2.4億元空缺。但目前尚無官方定論,後先鋒支付停止了所有服務。

21世紀經濟報道獲得一份核心材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先鋒系借貸餘額約700億元。主要包括三塊:一是網信平臺,主要是金交所產品,借貸餘額約450億元;二是網信普惠等P2P平臺,借貸餘額近60億元;三是先鋒系私募基金,約200億元。

根據網信普惠平臺公佈數據,截止2019年5月31日,平臺借貸餘額為59.02億元,借貸餘額筆數13.37萬筆,當前出借人數量15.09萬人。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網信平臺於 2013 年 7 月上線。2016年9月,網信集團宣佈對網信理財進行業務拆分,對P2P業務進行剝離。網信理財將P2P業務轉移至網信普惠。

官網信息顯示,網信平臺擁有ICP經營許可證,系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單位、央行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首批會員單位、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發起單位、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

至今累計借貸金額超1643億元。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10月5日晚,先鋒集團同步發佈了一則《先鋒集團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牽頭風險化解工作》的公告:為持續化解危機,堅持在崗的管理團隊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第一時間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並推舉集團CEO張利群為組長,共同商議後續工作計劃和方案。

該公告顯示,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成立後,首先通知了先鋒體系內各子集團公司,不得私自轉移財產、變更或註銷公司。

公告請求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懇請廣大的出借人/投資人、債權人、合作伙伴及新聞媒體能夠繼續給予先鋒集團理解與包容。並表示將會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爭取早日化解風險。做好清收清償,努力減少出借人/投資人、債權人的損失。

何以失控?

先鋒系何以陷入今日的危局?

自2003年創設,16年來,先鋒集團版圖不斷擴大,體系龐雜。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僅先鋒集團官網顯示,其旗下即有網信集團、港股上市公司中新控股、產業基金管理公司開元投資等板塊。

其中,開元投資擅長於控股型併購、跨境投資以及產業基金的運作,目前有多個項目正在上市或擬上市過程中。

中新控股旗下擁有先鋒支付、消費金融平臺掌眾等板塊,但持續虧損。根據CHOICE數據,2019年一季度,中新控股營業收入為4.43億元,淨利潤為-1.87億元;2018年度,其營收為30.25億元,淨利潤為-8.36億元。

其實,除了中新控股,先鋒系旗下還擁有弘達金融控股(01822.HK)、平安證券集團控股(00231.HK,非平安集團旗下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兩家港股上市公司。但弘達金融控股亦不樂觀,8月21日,該公司公告稱,預期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個月將顯著虧損,去年同期則為盈利。

“從我們所屬的行業來看,實體經濟下行使得資產端資產質量出現了嚴重下滑,抵押品價值縮水,處置難度增大;同時我們遭遇了一些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7月23日,張振新如此描述先鋒系危機的原因,他還稱,儘管我們一直在用自有資金來維持流動性並保持剛性兌付,也還是迎來了不可迴避的逾期時刻。

“錢來得太容易,花錢就不謹慎,很多投資決策和管理不到位,豪華裝修、鋪張浪費現象很常見。”先鋒集團某離職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該前員工進一步描述:“前兩三年,確實投資了一些企業,包括買牌照,通過股權或債權形式投資,但有的時候投得草率,投完又亂指揮擴張,燒錢更快,很難自負盈虧。”

這麼多錢究竟去了哪裡呢?

“至少去年6月起就出現資金鍊緊張的跡象了。之前的投資失敗,可以用新來的錢補上,繼續借新還舊就不是壞賬了。”林樺則指出。目前,從首山金融來看,確實存在虛構項目,借新還舊現象。

豪賭區塊鏈

據騰訊《潛望》報道,張振新如此器重的中國信貸直到2016年都並未見太大起色。這時候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在全球火起來,張振新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希望能夠有所作為。他曾對身邊的人說,這或許是近年來僅有的一次抓住潮流的機會,不能掉隊。

張振新曾對內表示,中國信貸科技(8207.HK)會成為先鋒集團區塊鏈金融的主要平臺。他對外表示,中國信貸科技(8207.HK)曾於2016年5月與The BitFury Group簽訂協議,投資了BitFury 6.38%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貨商和事務處理公司,是區塊鏈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私立基建供應商之一,提供一系列的區塊鏈軟件及硬件產品,以支持商業和政府的區塊鏈操作,業內稱其算力排名世界前五。

此次投資也是張振新的先鋒系在香港區塊鏈圈內一炮成名的動作。 但是,中國信貸科技公司並未有關於此相關的公告。

當時負責比特幣業務的核心人物為某一年輕男子,張振新將先鋒集團旗下大多數的買賣礦機生意都交於此人。該負責人帶領一眾人馬在格魯吉亞、加拿大等地大肆收購礦場項目,其中也包括投資以雪豹礦機為主的深圳比飛力公司,並於在2017年成為全球區塊鏈理事會常務理事。

2017年時,比特幣一路看漲,曾經於年底時站在了近2萬美元的高峰。該負責人一直帶著團隊瘋狂全世界看礦機項目,不停買入。

張振新對於集團區塊鏈項目的重視程度超過集團其他的業務板塊。他的直接下屬曾經帶著團隊用其私人飛機前往吉爾吉斯坦,準備利用電價便宜的優點建立礦場。騰訊新聞《潛望》從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處得知,上述區塊鏈投資負責人在和吉爾吉斯坦高層最後談完電價成後,他計劃以翻倍的價格彙報至集團,以私吞其中的差價。不過,因為各種因素,最後吉爾吉斯坦項目並未完成。

不同的信源告訴騰訊新聞《潛望》,這在先鋒集團不是首例。在先鋒香港的內部,有一句被流傳甚廣的話,“To B,To C To 張老闆”,即先鋒集團的比特幣項目不管是賣礦機給個人,還是找機構投資人,最後所有人都能夠從張老闆身上賺錢。

這或許是張振新並不知曉的地方。一位熟悉張振新的人透露,過去這麼些年,張振新都是習慣將業務和權力下放至信任的人,自己只管戰略。幸運的是,過去這麼多年,他在內地遇到的這些高管,確實也是值得信任的人,並未出簍子。

但是,香港市場裡,短視眼前利益的人要多得多。到了2018年,比特幣行情一路下滑,從年初的最高點11.66萬元到年底的2.2萬,使得大多數深陷絕望。

不少高管勸張振新要即使止損。但是,該業務板塊的負責人仍對張振新信誓旦旦表示,能夠穩得住。

先鋒集團手裡持有很多礦機,最後行情逼迫下不得不底價甩賣,“可能有些1成的成本都沒有收回來。”先鋒集團內部人士不完全統計稱,張振新在區塊鏈業務上虧掉的錢,需要用幾十億為單位計。


資本大佬48歲異國離世,百億窟窿難填!之前剛喊“不拋棄不放棄”

來源21財聞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