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越沒錢?普通人該如何突破這個“怪圈”

有錢越有錢越不缺錢;沒錢越想錢越沒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賺錢”,永遠是個怪圈,真正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三個“差異化”。如果你突破這幾個差異化,白手起家也並非不可能,烏鴉也有變鳳凰的那一天!

很多人為了希望快速賺錢而選擇創業,但是現實赤裸裸的告訴大家:創業是九死一生。而不創業做生意又是不能實現快速掙錢。這個貌似無解的現實,對於普通大眾究竟如何突破?

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越沒錢?普通人該如何突破這個“怪圈”


這背後的真實原因:你所處的環境導致你的“認知思維”的差距,最終也就決定了你的財富差距!

這個“差異化”的現象就導致了這個循環怪圈的出現:

1、第一個差異:信息的差異。

這個差異化,也就造就了20年前那一批有膽量的下海經商的創業老闆,積累起了第一桶原始資本。

20年前,因為信息差異導致的各種不透明,那個時代隨便開個小店做個生意都能賺錢;同時也造就了那個年代轟轟烈烈的民營老闆的大量出現,因為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而出現的大量的“倒爺”,因為各種信息的差異導致資源的傾斜,只要有膽量就可以創業,同時巨大的需求創造了市場。

因此,那個時代因為信息差異化,就決定了賺錢的收入差異。

但是,到了今天,信息網絡高度發達,信息的差異化已經越來越小,各種信息的透明度也越來越高,假如你還是像20年前那樣開個小店,賺產品差價的生意模式,賺錢已經越來越難了。你也許看到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20年前起家的那一批老闆在今天的生意中很多已經遇到了“瓶頸”,也有很多的老闆因為聽信“風口”這個說法而開始第二次創業,但是大多數往往以失敗告終,倒是有一批老闆因為地產又大發了一筆。

這正是因為今天的市場已經不再是20年前的市場,今天的生意模式也不再是20年前的生意模式,現在就開始形成的第二個差異化。

2、第二個差異化就是:認知思維的差異化。

20年前那些起家的老一輩企業家在今天進行第二次創業的時候為什麼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呢?其實就是生意思維的差異化,以前的生意經營思維已經不能再適合當今的生意實際情況。這個差異化其實也就是解釋了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但是風停了,摔下來的全是豬!為什麼會摔下來,那是因為你的認識思維還不足以滿足飛天的條件,那些已經飛上天的豬就是因為認知思維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就是體現你的“賺錢思維”。

大部分的生意人還在用“賺產品差價”這個模式賺錢,我告訴你,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你永遠賺的都是小錢,這就是大部分的生意人的認知思維還是“產品思維”而不是“流量思維”;同樣,你做生意的銷售方式還是“推銷模式”,但現在的市場是不缺產品的時代,消費者的選擇性實在太多了,必定會導致的結果就是惡性的價格競爭,最後就是大家都賺不到錢。

這些,就是你生意的認知思維差異,你可以去仔細想想,真正成功的商人為什麼熱衷於搭建平臺,熱衷於構建渠道,這就是賺錢的“地主思維”。

從“產品思維”到“地主思維”,這本身就是認知思維的差距,這個差距也就決定了你的賺錢差距。

同樣,認知思維的差異,決定了你的圈子,如果不相信,你可以打開你的朋友圈看看,你自己所處的階層和職業,決定了你的朋友圈,不同的朋友圈,不同的人,在相處過程中,是會有不同的思維,如果是同一層次的朋友圈,一定會給你的思維帶來固化。

因為朋友圈的差異,也就是決定了第三個差異化,那就是財富差異。

3、第三個差異化就是財富的差異化。

其實,這裡你就可以看到,為什麼富人越來越有錢,因為他們所處的階層和朋友圈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每個人都有最優化的信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財富積累,這就決定了這樣的人賺錢的時間差異,時間差異也就決定了動作速度。

就像有些人,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可能有些項目剛開始討論他們就知道了,那個地段要規劃了,那個地方要做什麼了,他們會在第一時間下手,這個就造成了時間的差異化,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站在風口上,為什麼能夠抓住第一個機會的真正原因。

這個速度差異和時間差異,就直接決定了你的財富差距,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這塊蛋糕,我想告訴你的是:10年前的月供1500元可能有點壓力,在今天你再看看1500元能做什麼?自己去思考。

這幾個差異是環環相扣的,你的思維認知決定了你的賺錢,你的賺錢決定了你的朋友圈,也就是圈層,你的圈層又反過來決定了信息的差異化,最終的結果就是階層越來越固化,圈層是最難突破的,所以意味著財富永遠不公平分配。


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越沒錢?普通人該如何突破這個“怪圈”

窮,是一種怪圈;富,也是一種怪圈!社會階層,就是這樣形成的,不信,你就認真看看你的身邊。

有些人出生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對於普通大眾來講,既然成不了富二代,那麼我們就努力成為富一代,讓自己的小孩成為富二代。要想突破,從今天以及未來的市場環境來講,有且只有以下幾個方法和步驟:

1、首先突破的就是自己的認知思維。現在,乃至未來,競爭的就是“思維”,這個思維就是“生意的系統經營思維”,從一個“點”、構建一個“面”,最後能織成一張“網”。從幾個具體的角度出發,注意,這裡僅僅談的是生意模式而並非其他專業領域的思維。

1.1、賺錢思維。

從“產品思維”轉變成為“流量思維”。現在、未來的生意,屬於“流量”的生意,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

從賺前端利潤轉變成賺後端利潤:把看得見的錢分出去,賺看不到的錢。就像我現在的生意一樣的,我是做童裝實體店,經過3年的努力,目前我自己二十幾家童裝店擁有會員數量超過了兩萬多人。這些會員群體中,絕大部分是小孩的媽媽,也就是女人,那麼女人除了要給自己小孩買衣服,自己也需要賣東西,比如化妝品、衣服等等。因為我有這麼多的客戶群體,這個就是我的巨大資源,我通過這個資源進行產品的整合,這就是具備資源優勢,比如我們去年一次性拿了2萬件維密內衣,提供給客戶的價格比網上的維密內衣還便宜一半,你想想看,即使我每件賺十元,兩萬件就是二十萬。

這個就是具體的解釋“賣什麼靠不賣什麼賺錢,把看得見的錢分出去,賺看不到的錢”的操作方法,也就是為什麼說現在的生意就是流量的生意、渠道的生意。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參考我的其他文章,有詳細的解釋。

1.2、經營思維。

不同的賺錢思維下,就一定會有不同的經營思維以及經營模式。這也就是現在很多人的學習都是站在“術”的層面學習,而不是站在“道”的層面學習,有“術”無“道”而止於“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的“系統生意思維”。

比如說,你的賺錢模式是“賺後端的錢”,那麼你的經營模式可能就是前端你的主營產品的利潤有膽量放得很低,那麼你的價格佈局就與別人的不一樣,這樣你就是站在不一樣的角度來進行競爭,你的賺錢別人都看不懂,這就是不同的思維導致的最後財富的差距。

再比如,你的賺錢是構建渠道賺錢,那麼你就可能採取把前端的利潤分出去,讓員工成為股東,讓客戶成為股東(我自己的店就是這麼做的),因為你賺的是渠道的錢。

再比如,競爭對手都是在做店等客,而你通過產品的佈局,通過其他的渠道進行合作,主動的吸引客戶進店。

這一切,都是基於你的賺錢思維不同而演變出來的,到這來,你也許就看懂了,為什麼這個世界上,總歸有人的生意做得好,也有人的生意會做不好的真正原因。

2、通過你生意思維轉變實現財富的增加,在這個基礎上,努力讓自己進入更高的“圈子”。

任何時候,任何人,都有能量效應,你越有錢,資源越會想你吸附,這就是能量吸附的作用。你有錢了,有資源了,其他的人、資源都會向你靠攏。

就像我現在一樣的,以前一家店的時候,我的供應商會和我談條件,現在我有幾十家店了,體量大了,輪到他們來找我,我來和他們談進場的條件,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建議你,儘量進入比自己更高的“圈層”,這個圈子文化不僅僅是給你帶來人脈,更多的是帶來信息差距,然後就是時間和動作差異,你就是比別人更快一步,賺到錢也就不是一個等級。

如何做?一步一步,從小生意做起,努力構建自己的生意系統思維,再把生意做大做強,等你把生意做大後,一定會有更多的資源向你靠攏,這就是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圈層,一種螺旋式的循環上升過程。


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越沒錢?普通人該如何突破這個“怪圈”

總結:“賺錢”永遠是個怪圈,也永遠是個循環。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因為沒有人回來約束你創業,沒有人會來約束你做生意,更沒有人會來約束你賺錢。需要的只是,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來突破這個怪圈,努力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