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东门第一古镇” 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

歙县三阳,谓之“徽州东门第一古镇”,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

徽州东门第一古镇” 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

寻觅“东方小瑞士”

三阳镇的中心街,店铺林立,丝毫找不到老街的踪影。直到三阳镇的教育督导洪祖犹把我们领进一个巷口,我们才一睹芳容。“老街上的青石板修于清朝,呈十字形,横竖有三四里左右。”洪祖犹告诉记者,三阳老街十字街口有岔道,分别通往不同地域。往北可以到绩溪、旌德,往西到歙县,往东到杭州、苏州等地。

沿着东门头往前走,两边都盖起了新房,但还能看到古民居的踪迹。推开存义堂大门,院子里已经是杂草丛生。洪祖犹说,这里原来住的是三阳最有钱的一户人家,杰出的徽商代表洪乐成。太平天国时期,三阳村的古民居毁坏比较严重,当地人称逃长毛。当时,当地人都逃到江苏姜堰做生意,洪乐成父亲的茶号洪意泰和茶庄在姜堰非常出名,还开了很多分店。赚了钱之后,洪乐成就回家修建祖屋。村内另一位有名的徽商是洪立大,洪立大商号在南通很出名,当时南通整条街基本上都是他家的。洪祖犹说,三阳的徽商以茶商、漆商为多,在苏州、南通、姜堰等地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读书的时候这里都是老房子,蔚为壮观。村里原有10多个祠堂,现在还有五六个祠堂,原来这条街是三阳最繁华的一条街。”洪祖犹说,当地有一句俗话,“深山读书不如十字街听讲。”主街两边很繁华,有剃头店、布店、酱油坊、包子铺等,相当热闹,当时有几十家商铺,行人很多,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书中学不到的知识。在一家当铺门口,两边分别放置着两个硕大的元宝石。“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三阳的元宝石有招财进宝的寓意,当铺的窗户设置很高,若村民需要典当就可以站在元宝石上进行交易。”洪祖犹介绍说。

在老街的一座古屋里,80岁的洪东华正在吃早午饭。他从3岁住进这条街,已经整整住了77年。洪东华的爷爷是这间老屋的主人,房子建于光绪年间。当年,这是一家杂货铺,他小的时候,家里的杂货铺里零食、米、面都有。据洪东华回忆,整条街有饭店、理发店、旅社,还有各种商店,几乎现在街市上的店铺,那时候基本上都有。

洪东华说,整条街的老房子现在已被新建的楼房掩盖,颇显“委屈”。随着公路开通,三阳老街就逐渐没落了,与昔日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洪东华感叹,如今,只剩下一些老邻居还居住在此。

徽州东门第一古镇” 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

人杰地灵文风盛

据史料记载,三阳先居王姓,继入胡姓。宋代置王干巡检司、胡干递铺,后王干又称王干司。明天顺元年(1457),洪姓迁入,相传三阳洪氏始祖牧羊于梅溪之滨,有三只羊吃饱后不愿离去,因而定居,取名为“三羊”,又寓有“三阳开泰”之义,故得村名。

三阳村依山傍水,形似太极。昌源河水,自东而西,环村折南;梅溪河自北向南,穿村流淌汇入昌源。据《歙南梅溪洪氏总谱》上记载,经纶公八世孙曰鋐,由官源仕严州教谕,道经歙南叶村见其山水优雅,遂此为家,至二十一世孙曰太四公由叶村迁慈川,太四六世孙又由慈川迁阳川即梅溪是也,生子五,列为恭、宽、信、敏、惠五房,日渐蕃盛恪守家训商读为业。

梅溪村居,历史上曾留下很多赞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冬游梅溪,有诗赞曰:“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清安徽学政钱桂森称之“山水清俪”;户部尚书曹文埴誉之“山川之美庐山舍桑麻之治人民风俗之淳且朴”,并为此“停车久之”。

“出关后,已入歙县界,首先见到盆样的村子,就是三阳坑。四面都是一层一层的山,中间是一条东流水。人家三五百,集处在溪的旁边,山的腰际,与前面弯曲的公路上下。溪上远处山间的白墙数点,和在山坡食草的羊群,又将这一幅中国的古画添上些洋气,林语堂说:‘瑞士的山村,简直和这里一样,不过人家稍为整齐一点,山上的杂草树木要多一点而已。’我们在三阳坑车站的前头,那一条清溪的水车磨坊旁边,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1934年,郁达夫和林语堂来徽州游玩时,把三阳写进游记《出昱岭关记》,并赋诗《出昱岭关,过三阳坑后,风景绝佳》,“地传洙泗溪争出,俗近江淮语略蛮,只恨征车留不得,让他桃李领春闲”。

三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民俗文化之乡,也是著名京剧演员“阿庆嫂”的扮演者洪雪飞的故乡,童年时的洪雪飞曾在村里表演《拾绣鞋》《扑蝴蝶》和《鸭绿江》。远负盛名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叶村的“叠罗汉”、中村的“舞狮灯”、三阳的“打秋千”。在洪氏宗祠叙伦堂的一副对联“打秋千站站肩走五猖梅溪绝活,唱京剧演昆曲扮地戏三阳传统”,就将三阳传统的民俗活动一并概括。

这里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叙伦堂一旁前年新建了叙贤廊,梅溪祖训、洪氏族规、孝友堂家训、善行义举名人等以石碑的形式一字排开。“乡贤文化就是传承我们三阳的美德,我们要将乐善好施的精神代代传下去,把对三阳做过重大贡献的人青史留名,让后代人学习前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洪祖犹说。

徽州东门第一古镇” 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

文旅结合谱新篇

距梅溪书院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教授洪谦的故居慈寿堂,此堂在2016年通过黄山市政府专项资金资助及家族集资,进行了结构性维修。

据洪谦侄子洪沛霖介绍,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慈寿堂,是洪谦童年生活的地方。主屋坐北朝南,为三进两明堂木结构;房屋整体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结构。历经200多年风雨侵蚀的洪谦故居,在1958年后特别是在“文革”中遭受严重毁坏,加上年久失修,主屋慈寿堂及边屋适卢都岌岌可危。

2015年2月,“洪谦故居”被评选为黄山市十大名人故居,并由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题写了铭牌。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古木建筑结构及砖雕破损修补。木雕修复由9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金生大师亲自雕刻修补。

洪祖犹说,三阳村的古民居、祠堂大都是乾隆年间建造。破坏严重的年代是太平天国时期,约六七成老房子都被焚烧。太平天国之后,得于徽商的成功,重新修缮了不少古建。不料“文革”时期又遭到一定破坏。

村内目前还有老房子100多幢,保存完好也有几十幢。不过单纯靠个人保护,压力相对较大,资金也有压力。同时,如果不开发利用,没有实际价值,也很难继续保护下去。洪祖犹建议,古街古民居的保护要和旅游相结合进行开发,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一代代传承下去。

近年来,该镇以百村千幢古民居和古村落保护利用为载体,多方筹措资金,对域内多处古民居进行修缮。

三阳镇党委委员胡卫星表示,镇里正在整理三阳村古民居的相关资料,会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原地修缮,并将古民居和旅游相结合,在开发利用中保护,比如将老房子打造成民宿产品,和三阳的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创新保护传承模式,让三阳古街再放光彩。

( 汪悦 玉莲 成柱 向阳 来源:黄山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