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2013年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本人就去電影院欣賞了這部引起我極大好奇心的作品。之所以這部電影會在我毫不知情且對里昂那多不黑不粉的情況下引起好奇,根本原因就是這簡短而又震懾人心的標題——《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是何許人也?何以給他冠上如此抽象又宏大的形容詞?究竟哪裡了不起?

但平心而論,第一次的觀影體驗是失望的。因為在沒看過原著、沒了解背景、更沒參透作者隱喻的情況下,這就是一處華麗的愛情悲劇,而且平鋪直敘、毫無新意。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除了小李子那攝人心魄的微笑以及黛西的冷漠絕情,再無第三個點走進我的心裡。哪怕那句後來傳遍全網的"並非所有人都有你這般優越的條件"也沒讓我看出和這部電影的主題有任何聯繫。

本著不允許自己錯過任何一部好作品的心理,我讀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後文簡稱為《蓋茨比》)的英文原著,並在看了兩個不同的譯本之後,時隔6年我又重新看了一次這部電影,心情激動之下又飽含著慶幸、惋惜等複雜的情緒。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偉大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它假借愛情之名,但卻道盡了時代的悲劇和人性的悲涼。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今天這篇文章就從四個細節入手,深入探討蓋茨比究竟哪裡了不起,以及這部作品究竟意欲何為。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會和再度觀影的我一樣,如夢方醒


天生的贏家——湯姆


這個人物也是《蓋茨比》電影的一大敗筆。因為他的戲份雖然不多,但除卻之於情節必不可少的推動作用之外,這個人本身所具備的內外條件也是烘托蓋茨比這個人物的“偉大”必不可少的條件。

在那場四個人一起吃飯的戲中,電影只表現出湯姆的不學無術和教養欠缺,但其實書中明確寫道,他用一本並不存在的書引出自己的優越感和擔憂:

"文明正在瓦解......那是一本好書,人人都該讀一讀。主要觀念是,如果我們不留神,白色人種就會有滅頂之災。"

"我們得打垮他們。"

這段黛西只插話一句的對白,已然將一個內心涇渭分明、種族優越感十足且對一切造成威脅的存在都視作天敵的世襲子弟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湯姆雖然是橄欖球運動員,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的優越身份以及住所的考究卻不能被忽視——一座喬治王殖民時代風格的公館,紅白二色賞心悅目,俯瞰著海灣。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那片殖民土地的逐漸壯大,"傳承"這個詞越來越受到上流社會的重視體現身份和尊貴的元素一定要用錢購置,但又必須和錢無關:年代、名頭、品味、審美——樁樁件件都和以蓋茨比為首的暴發戶區分開來。

這種反差的對立面不完全體現在蓋茨比夜夜笙歌的大型party中,更體現在他第一次帶黛西回到自己房間裡時將那些從英國定製回來的各種材質的襯衫拋滿整個房間——自卑和優越是骨子裡的東西,想蓋,難上加難;想改,難於登天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說回這個被很多人忽視的湯姆,那場"置換飆車"的戲也有其對應的隱喻。蓋茨比帶著黛西開著湯姆的車,湯姆帶著另外兩個人開著蓋茨比的車。雖然車的性能一目瞭然——蓋茨比那輛是定製的頂配跑車,但似乎一切都早已註定,直到兩輛車驅至那塊"上帝之眼"的廣告牌,蓋茨比也沒能超過湯姆。是車的性能有問題嗎?是開車的人技術有問題嗎?都不是。其實這段戲就已經將那條看不見摸不到的鴻溝展示給觀眾——階級,是無法跨越的東西。即使蓋茨比開著上流的車,擁著上流的女人,但他仍不屬於上流社會。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更出彩也更明顯的戲碼緊隨其後。幾個人在酒店房間中將所有事情都擺上桌面鋪開攤平了說,但請注意,當湯姆知道黛西和蓋茨比有私情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這和黑人跟白人結婚有什麼不同?"

也就是說,在湯姆這種人心裡蓋茨比有再多的錢也沒用,對於湯姆來說,蓋茨比和那些一直飽受壓迫的黑人一樣,只是自己這個階級之外的人——都是下等人。

所以,任眼前的蓋茨比如何富可敵國,又多麼揮金如土,在以湯姆為代表的這群人心裡,他從來都只是個不入流的貨色。就連報紙媒體也會在蓋茨比遇害身亡之後大改口風,從之前的"神秘富商"變成"販賣私酒的雜貨店老闆"。


而且整場電影下來:

  • 蓋茨比一直接打電話,湯姆一直無所事事;
  • 蓋茨比一直為錢奔波、湯姆一直四處調情;
  • 蓋茨比一直維繫人脈,湯姆一直毫無所謂;
  • 蓋茨比一直殫精竭慮,湯姆一直無腦無心。

這強烈的反差,正是含著金鑰匙的人和從底層摸爬滾打的人的鮮明對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所以湯姆代表著什麼?他不是上流社會的看門人,也不是上等階級的代表者,湯姆這個角色更多的時候是"美國夢"的化身,也是"美國夢"這個謊言的真身——有錢就擁有了一切嗎?不,你只是有很多錢而已。在這片土地上,沒有地位沒有權力,再多的錢也只是朝不保夕。


夢想的載體——黛西


《蓋茨比》這部電影或者說這系列作品(包括書在內)受到最多討論也受到最多爭議的非黛西這個人物莫屬。很多人在說到她時,會用到那些形容某種人的詞彙"綠茶""拜金""虛榮""勢力"等等,這只是黛西這個人物表現出來的特質之一。對於蓋茨比來說,黛西更多的是"夢想的化身""夢想的載體"。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請回溯蓋茨比遙寄當年初遇黛西的場景是怎麼說的:

"我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的房子。"

換句話來說,豪華的產業是黛西的加分項,也是黛西的包裝盒。而黛西就像精美八音盒裡面的天使芭蕾舞者一樣,讓整個八音盒熠熠生輝。可反過來,不也如此嗎?如果蓋茨比在路邊或者其他什麼地方遇見黛西,他對她的迷戀程度會如此之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對於蓋茨比來說,黛西讓蓋茨比的夢變得具象化、變得觸手可及,所以得到黛西,將她安置在自己打造的豪華八音盒裡,並將這個盒子捧在自己手心,這會讓蓋茨比覺得自己儼然擁有了一切、實現了大夢。

但是,這八音盒從一開始就不是給他這種人打造的,也不是他這種人配得上擁有的。可蓋茨比非要賭一賭、試一試,哪怕前途灰暗、哪怕希望渺茫、哪怕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場夢的結局為何。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而那場初次相遇的魚水之歡也具有一定的預言性質。蓋茨比可以輕易得到黛西的身體,就像他憑自己的能力快速積累巨大的財富一樣,但直到最後他也不是黛西的選擇,就像他最終沒能拿到上流社會的入場券一樣——他註定得不到黛西的心,也註定觸碰不到在當時社會最穩定的財富根基:

地位和權力

如此說來,黛西並非很多人口中的"渣女",她是蓋茨比的目標,也是蓋茨比那場"美國夢"的繆斯,是她讓一切的遙不可及變得近在咫尺,是她讓一切變得有跡可循,是她讓蓋茨比徒生出許多樂觀和勇氣並認為自己"我可以"。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是否真的可以,蓋茨比不清楚嗎?他清楚。不然他不會在湯姆揭穿自己的時候氣急敗壞,也不會在尼克打算說出實情時打斷對方,只是那個不願意醒過來的人,從來都是也只有蓋茨比啊!


愚民的象徵——威爾遜


威爾遜兩口子在這部電影中的存在不僅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更是將蓋茨比的悲劇無限放大。

威爾遜蠢到什麼程度呢?湯姆當著他的面和他老婆桃金娘調情他也全然不知;湯姆一次次誆他說會把車帶來賣給他卻直到電影最後也沒付諸行動;在警察沒做出任何判斷和結論之前,湯姆一句話就讓他舉槍殺人。

這不就是愚民的典型代表嗎?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無腦的湯姆操控著愚蠢的威爾遜,這其實是對於上層社會對底層思想控制的隱喻——他們只要不將真相展示給你,你就別無選擇,只能被動前行

對於一部作品來說,無論小說還是電影,偉大的經典之作中沒有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也絕無一句廢話。威爾遜這個人滿足了湯姆很多欲望,也終結了蓋茨比的生命。無形當中,這也是給那些像蓋茨比一樣在追夢途中一往無前的人們敲響警鐘:當你沒有完全脫離一個層級的時候,不要輕視任何一個碰得到你的人。

這樣說來,威爾遜如何躲過層層關卡在蓋茨比家中橫衝直撞重要嗎?不重要。因為蓋茨比從來也沒拉開和這種人之間的距離,雖然這是他此生一直在試圖改變的事情。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對於蓋茨比來說最可悲之處莫過於,他努力逃離的地方竟是他最終的結局,他試圖擺脫的這類群體最後竟成了他生命終點的死神。


現實的幻象——綠光


再看《蓋茨比》這部電影,在我讀了一些電影書籍和《蓋茨比》原著的情況下,幾次的急降鏡頭和浮在熒幕上的手寫字以及這道綠光的運用得體著實驚豔到了我。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這道綠光有兩個地方處理得十分精巧。

  • 第一是蓋茨比遙望它時的手勢。

他沒有擁抱也沒有握緊,只是遙望並輕輕抬起手小心翼翼地去觸碰——相距甚遠卻彷彿近在眼前,但蓋茨比卻一直以低姿態去和它發生交集。因為那道光裡不僅有重啟蓋茨比躋身上流這慾望之門的黛西,也意味著蓋茨比從出生就不曾擁有卻一直趨之若鶩的世家階級。那是蓋茨比的夢,也是所有曾在那片土地灑下汗水、淚水甚至鮮血的人的夢。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 第二個十分精巧的地方就是綠光的反差。

蓋茨比在湯姆家吃飯那場戲中,那道綠光居然一直沒有被其主人湯姆注意到,而且因為白日的光明,因為距離的拉近,那道綠光不再炫目也不再刺眼,那種致幻的炫目也消失殆盡。

這意味著什麼?這就等於在告訴以蓋茨比為代表的這些人:你們終其一生求而不得的東西,其實在天生擁有它的那些人眼裡,仿若無物。


這不僅是對於"美國夢"最大的諷刺,也揭示出蓋茨比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寫在最後:了不起的蓋茨比,沒人情的美國夢


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蓋茨比》也是一部需要細細琢磨並結合原著來看的電影。

電影沒有將"美國夢"宣之於口,就像通篇沒有提到任何有關"權力""階級"等字眼一樣,但這不妨礙作者用一個又一個諷刺的詞彙去意有所指:冷漠、無情、腐朽、軟弱、勢力、虛榮......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蓋茨比的偉大,在於他的樂觀也在於他的執著。他從一出生就不信命,並用一生的時間去逆天改命卻仍逃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悲慘結局。而他對自己的成見和厭惡以及對上流社會和黛西的執著也直接促成了一個"偉大的蓋茨比",因為較之成見本身來說,對其深信不疑並竭盡全力試圖去改變它的人,難道不偉大嗎?


蓋茨比的另一個偉大之處在於,他從一開始就對一切都瞭然於胸,但仍選擇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這被慾望、名利、身世充斥卻以愛情為名的深淵中不曾回頭,直至再無回頭的可能。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挖細節,重看這出與愛情無關的偉大悲劇


所以《了不起的蓋茨比》並非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而是一場極盡華麗又近乎無情的幻滅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