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用每天五分鐘的時間,讀完一片博士論文。靜靜等待著時間與世界給予我們的最終答案。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從日本到臺灣再到菲律賓,第一島鏈的強大美國艦隊幾乎封鎖了中國東進的大門,其中位於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沖繩基地因為承擔著聯繫著日本與臺灣美軍的職責,更是第一島鏈中的重中之重,但鮮為人知的是,沖繩曾經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國的領土。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隨著十八與十九世紀,西方浪潮的東漸,傳統中國朝貢體系日漸趨於崩潰,中國逐步走進了近現代的歷程,而與此同時,日本推翻了幕府,重新恢復了天皇治下的日本,並在學習西方的浪潮中,逐步開化並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東方。


今天的日本沖繩縣便是那個日本東擴後的產物,沖繩原本是中國的屬國琉球,自明以後便是中國固定的幾個朝貢國之一,在中國還足以支撐起這套天朝上國的朝貢體系的時候,在傲慢的天朝皇帝眼裡,琉球王國與日本不過是一個等級的蕞爾小國。


但隨著1840年以後,天朝幻夢在鴉片戰爭的炮火中一步步的破產,因為固守古老體制而日漸羸弱的中國更加無力維持古老的朝貢體質,日本、琉球等國家也步步陷入西方文明的包圍之中。


但隨著東方文明一個接著一個陷入了西方文明的包圍之中,中國古老卻維繫著帝國的傳統文化成為了制約這個沉睡巨人的絞索,不能拋棄傳統全面西化便是亡國滅種的危機,而全面拋棄這個維繫帝國數百年的東方文化則意味著帝國的徹底瓦解。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中國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龐大帝國成為改革的巨大阻力,但日本卻不一樣,比起清王朝小了數十倍的體量讓其有著清帝國難以比擬的靈活性,當洋務運動正在面對帝國內部各色掣肘的時候,同一年展開的明治維新卻成為了日本發展的火箭動力。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總所周知,甲午戰爭是日本與大清的決戰,但很少人知道,琉球幾乎是甲午戰爭的預演。


1871年11月,牡丹社事件。一艘琉球漁船遇颶風,飄到臺灣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方,一些水手因同臺灣高山族居民發生衝突而被殺,其餘由清政府送回琉球。


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並拖延與中國談判“附屬國”問題。


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為藉口,聲稱“殺害琉球人就是殺日本人”,出兵侵略中國臺灣。


1875年,日軍武力佔領琉球群島,禁止琉球進貢中國和受大清冊封,廢除中國年號,改為日本明治年號。雖然先前大清在琉球主權問題上始終堅持其為中國附屬國,但李鴻章還是簽了字。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強迫琉球國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貢。


1879年4月4日,日本強迫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流放到東京。把琉球改為沖繩縣。並開始實行殘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1879年(明治12年),日本天皇政府推行“廢藩置縣”,在琉球強行推行“琉球處分”,把琉球一分為二:北為日本領土,改為“沖繩縣”,南為滿清領土,並企圖硬逼中國承認。當時琉球王尚泰曾派使臣向清國乞援。


中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為日本領土,沖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為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


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沖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由於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琉球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簽訂此條約,即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的主權。


1880年9月迫於日本的壓力,按日本的二分法(而非清廷的三分法)草簽分界條約,包括宮古、石垣、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屬於中國。雖然清廷草簽了條約,但迫於日本的威嚴和對日本的恐懼,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南琉球。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滿清恢復談判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而甲午戰爭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不僅琉球沒要回來,連臺灣也搭進去了。


日漸強大的日本自甲午之前二十餘年便在一步步試探著清帝國的底線,中國毫無底線的退讓,使得日本不僅在步步緊逼中日漸強大,而且胃口與膽量也是隨著大清國的退讓而與日俱增,琉球便是其中之一,甲午戰爭的結局幾乎在清廷退出琉球的時候便已經註定了。


他們因為侵略中國而膽量倍增。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甲午戰爭最終將清廷數十年洋務成果盡數消滅,而明治維新卻因為汲取了清廷的鉅額賠款而走向頂峰,並在最終走向了日俄戰爭,在這一場慘烈的戰爭中,沙皇俄國的雙頭鷹與清廷的黃龍旗一起被日本天皇狠狠的踩在了腳下。


日本漸漸走向了強盛。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也隨之正式爆發,強大的日本海軍幾乎一戰之內全滅了美軍戰列艦編隊,但隨著航母時代的到來,強大而囂張的日本艦隊經歷了數次大戰之後,日漸走向了覆亡。


隨著時間走向了1945年,日本海軍幾乎覆滅,而美軍則開始了最後的幾項掃尾工作,也就是登陸沖繩島。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1945年3月26日,美軍開始實施沖繩島登陸作戰。日本企圖出動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在內的水面艦艇艦隊支援沖繩日軍的作戰。


經過漫長的跳島戰役後,盟軍逐漸接近日本本土,並計劃利用沖繩這個距離日本本土僅340英里的島嶼作為一個空中作戰基地,以實行戰略中進攻日本國土的計劃(沒落行動)。


美國陸軍第10軍團的5個師,包括第7、第27、第77、第81和第96步兵師為陸地主要戰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和第6師提供在陸地上必要的支援。第2陸戰師則作為兩棲預備隊。進攻行動得到海軍、兩棲和戰術空中部隊的支援。


沖繩島戰役,代號為"冰山行動"(Operation Iceberg),是在琉球群島中沖繩島進行的一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也是太平洋戰場最為血腥的戰役。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為期82天的戰鬥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徹底消滅了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


沖繩戰役預演了日本的最終失敗,其便如近半個世紀前同對於甲午戰爭的預言一樣準確而致命。


幾乎象徵著一個時代的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與日本的帝國夢想一起埋葬在了茫茫深海之中,日本帝國興盛了近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卻最終因為遠超帝國實力的狂妄野心而步入滅亡,清廷與俄國的失敗,一步步助長了日本的野心,並最終導致了數十場傷亡巨大的戰爭、戰役。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日本遇上了清廷這樣步步退讓的國家,才得以步步強大,但如果清廷在數十年前就將國力遠遜於自己的日本的野心扼殺在沖繩之上,那麼弱小的日本還能變成東方策源地嗎?


可惜沒有如果……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致讀者:


歡迎來到地理觀察篇


這是我準備為大家帶來的,一群地球的觀察者對於那些地球上最宏偉、最具潛力的觀察理解,我會為您帶來時代最前沿的新觀點,歡迎訂閱、轉發,愛你們。


——EBKU書評會


琉球還是沖繩:中國難以恢復的故土:日本帝國的陰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