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對明星開始好奇,追星話題避無可避!三大方向,助她成長

昨天晚上,女兒突然生氣了。我不知道為什麼,問她,她不說。

那一刻,我想起了魏嬰,她最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

女兒看了十幾集的《陳情令》,我給她播放的是一些輕鬆有趣的片段,比如藍氏聽學,溫氏聽學。涉及殭屍的內容一律跳過,悲情的亂葬崗和不夜天也跳過。她非常喜歡魏嬰,魏嬰一出來,她就笑得很開心。

我對她說:“玥玥,你不是很喜歡魏嬰嗎?江澄對他說的話總是那麼不好聽,魏嬰從未生過江澄的氣;藍湛總是說魏嬰‘無聊’,還經常拒絕他,魏嬰也從未生過藍湛的氣。你那麼喜歡魏嬰,是不是可以學習一下魏嬰的優點呢?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他是怎麼做到不生氣的呢?”

女兒情緒瞬間緩和了一些,她問我:“媽媽,肖戰在現實生活中,也像魏嬰這麼好嗎?總是笑著,從不生氣?”

我說:“不一定。魏嬰是他演的一個角色,肖戰是他本人。角色和本人是不同的。”

女兒問:“為什麼?那他在現實生活中不好嗎?”

女兒對明星開始好奇,追星話題避無可避!三大方向,助她成長

(一)未知全貌,不可輕易置評!

當我聽到女兒這樣問我時,我沒有給出具體的答案。因為一個人好與不好,尤其是銀屏中的人,不是我可以評價的。

我對她說:“我們認識肖戰才這幾個月的時間,而且我們也只是通過視頻看到的一部分內容。我們並不瞭解他。所以,他在現實生活中,好與不好,我們不知道。”

你想一想:

  • 當老師和你視頻家訪的時候,你說話的方式和表情,與你接起視頻之前,是否一樣?
  • 你在學校不開心了,是否和在家裡不開心的時候表現一樣?
  • 你在舞臺上表演節目時,是否與你平日一樣?

玥玥想了想:“不一樣。”

我說:“肖戰也是如此,其他的演員和明星都是如此。每個人都希望在鏡頭面前展現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們看到的視頻中人,大多不是百分百真實的那個人。”

玥玥又問:“那我們永遠也不知道這個演員,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嗎?”

女兒對明星開始好奇,追星話題避無可避!三大方向,助她成長

(二)時間,是檢驗一切的靈藥!

女兒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我們不瞭解銀幕中的人,也沒有親朋好友在娛樂圈,我們能看到的內容,都是媒體樂於讓我們看到的。至於我們沒看到的部分,我們並不瞭解。

那麼,如何得知一個演員的為人?

(1)我們無需知道他的全部

我喜歡很多電視劇。國產劇、日劇、韓劇、美劇,只要我喜歡的劇情,我都會追。但是,追劇二十多年了,我從未追過星。

最近我大愛的電視劇,有:

  • 我喜歡《琅琊榜》中的梅長蘇和小飛流;
  • 我喜歡《慶餘年》中的範閒和五竹;
  • 我喜歡《陳情令》中的藍湛、魏嬰和溫寧。

但是我只限於喜歡角色,我對胡歌有沒有女朋友,不感興趣;我對張若鈞的父子關係,也不感興趣;我對肖戰接下來的動向會好奇,但也只限於好奇和期待而已。我也會看他們的訪談節目,遇到他們說的好的語言和觀念,我會聽進去,以幫助我成為更好的我自己。我不贊同的,我持保留意見。

我們都無需羨慕誰、妒忌誰、苛求誰、詆譭誰。誰也不是聖人。

同時,我們也無需知道一個人的全部,我們只看到他的一部分,就可以學習我們看到的他的優點,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

如果我們看到的那一部分,突然出現了一個汙點,也不要急著跟著大家去罵。

要試著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這些報道,去看待報道中的人和事。而且,反轉的案例也有很多,你罵了好些天,突然來個反轉,會感覺之前的自己那麼傻,被人當槍使了,居然事後這麼久才知道。何必呢?跟風罵人和捧人,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隨著別人罵兩句踩幾腳,跟著別人笑幾聲誇一通,做起來很輕鬆。可是,從中你得到了什麼?不過是湊湊熱鬧而已。

出淤泥而不染,於鬧市中還能頭腦清明,有自己的主見,更為珍貴。

女兒對明星開始好奇,追星話題避無可避!三大方向,助她成長

(2)時間,會給我們一個相對準確的答案

一個演員,突然爆紅,他/她有可能會迷失自己,在一段時間內,他/她有可能不是自己,而是眾人賦予的那個人。

但是,一個出道幾十年,擁有很多經典作品,而且幾十年的演藝生涯,沒有任何負評,更沒有任何汙點,在媒體中,由始至終都能得到大多數的人尊敬與愛戴。

那麼這個人,這個人的人品和價值觀,想來是沒錯的。

比如:周潤發,張學友,陳道明。

我都很喜歡。

所以我對女兒說:“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事、物。一個人現在很好,不代表他以後不犯錯;但是一個人現在做了錯事,也不代表他一生都不會變好。每個人都在變化和發展,比如媽媽,幾年前說的某些話,現在想想也不是那麼有道理。”

女兒對明星開始好奇,追星話題避無可避!三大方向,助她成長

(三)追星:可以喜歡,但不能迷失自己!

明星也是人,不要把某個明星神化、完美化。這樣,不但你的期望越大,將來的失望有可能會越大;而且這樣的盲目崇拜也會給那個明星很大的精神壓力,時時刻刻謹言慎行,真的很累的!

我們可以喜歡一些人,喜歡他們身上好的地方,並向他們學習,改善自己;當我們看到他們身上壞的地方,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可以包容,也可以不去喜歡,但不要隨意辱罵,尤其是捎帶著人家親人一起罵,就更沒道德了。

銀幕中的人,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沒有那麼的神通廣大和無堅不摧。任何一個性格都有正反兩面,一個人,也是如此。

  • 有一些演員,演的都是正面的英雄人物,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很渣;
  • 有一些演員,演的都是大反派,可是現實中卻非常有修養,很善良陽光。

娛樂圈裡披露出來的內容,都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內容。如果再加上幾個大號、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暫時把白的說成黑的,也不是沒可能。鍵盤俠橫行的年代,想要擁有一顆淡定平穩的心態,不受各種推送的影響,是不容易的。

多讀書,多增長閱歷,多提高見識,我們才能有一雙慧眼,透過事情表象看清本質。如此,也不會迷失在追星的大潮中,找不到自己。

不久之前,李蘭娟院士的一席話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等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青少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那些德才兼備的科研人員。不要盲目追星。明星是強不了國的。”

女兒對明星開始好奇,追星話題避無可避!三大方向,助她成長

李蘭娟院士說的不是“不要追星”,而是“不要盲目追星”!

因為我們的生活中不是隻有學習和奮鬥,也需要娛樂和放鬆,這是正常的。

只是,如何健康地娛樂和放鬆?如何理智地追星?這些是值得我們父母花心思去引導孩子的!

而且,孩子們可以喜歡明星,但是不能只是喜歡明星!他們看到的世界應該更廣,他們的目標應該更遠,他們的人生應該更豐富多彩,而不應只限於影視劇、追星或遊戲上。

比如:

陪著孩子們看影視劇的同時,也要多給孩子們讀讀名人傳記,瞭解我國和世界上的偉人,進入他們的時代,瞭解他們的人生及成長經歷,讓孩子從不同的視角去看世界、看自己、看人生。

少年強,則國強!

謹以此文,提醒自己,同時也希望我能帶給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他們在這個時代中,有自己的特色和主見,不隨波逐流,保持善念與包容,積極正向地面對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