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樣投資可以將成長股一網打盡

據說,這樣投資可以將成長股一網打盡

“價值藍籌,還是中小成長?”——這大抵是每個A股投資者都會經歷的“靈魂一問”了。

實際上,關於“價值”還是“成長”的問題,似乎已經成了投資圈裡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上兩週創業板指表現不俗,屢創新高,再次把這個這個“靈魂一問”推上水面;但市場每時每刻都在變化,2019年,到底哪方更勝一籌;2020年,誰又能笑到最後呢?

1、價值or成長,這是一個問題

無論是價值還是成長,簡單地說都歸屬於投資風格的一種,只是在因子的側重上有所不同。

投資價值股一般關注的有四個變量:每股收益與價格比率、每股經營現金流與價格比率、股息收益率、每股淨資產與價格比率。

可以看出,投資價值更看重的是公司的價值(包括盈利能力,財務健康等)與實際股價之間的差價,簡單點說,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公司是否處於“低估值”。上市公司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樣,粗看只是一角,但專業的投資者總是去尋找

冰山一角下的基底是否足夠大。

而投資成長股的側重點則並不相同,其一般關注三個變量: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和淨資產收益率。

可以看出,與投資價值不同,投資成長主要著眼的是這家公司的成長增速,是投資公司價值不斷提升從而帶來的收益。比起浮冰下面的潛在量有多大,其更關注這裡能不能快速形成一座“大冰山”。

2、成長VS價值,去年年底表現如何?

那麼,兩種風格去年到底表現如何呢?我們不妨用數據說話。

一般來說,公司市值越大,其盈利模式越是固定,增長空間較窄,想做到高成長也就越難,因此高成長往往集中在中小市值公司。而由於深市的中小市值企業佔比更多,其市值分佈相比滬市更加均衡,因為我們用深市來進行對比。

據說,這樣投資可以將成長股一網打盡

數據來源:Wind,時間區間:2019.2.14-2020.2.14

回顧過去一年深證成指的情況,可以發現,無論是大盤整體,還是中小板塊,成長股的漲幅普遍比價值股表現要好。深證成長指數近一年漲幅36.02%,而價值指數僅為25.78%;從中小企業層面來看,中小成長指數近一年漲幅39.60%,而中小价值為31.89%。

如果我們擴大到全市場全風格來比較又如何呢?

圖2:市場各風格因子2019年收益率

據說,這樣投資可以將成長股一網打盡

數據來源:Wind 時間:2019.1.02-2019.12.31

可以看到,從風格因子角度考量,2019年成長因子的收益率要優於其他因子,而代表深市頭部的成長40指數,去年收益率更是達到60.7%,這說明2019年成長風格領先市場,而在深市的頭部成長股則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3、展望2020,成長股能否再奪頭籌?

年初以來,成長股繼續強勢,其上漲的內在邏輯能否繼續貫穿2020年,我們是否正迎來成長股的大時代?

回顧2019年,成長股表現如此出色,得益於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的深化。

2019年,我國的產業結構已經開始由傳統行業向5G、半導體、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新趨勢的確定性上行為高新產業帶來了優勢,而這些賽道的上漲空間還很廣闊,足以讓企業們以更高的速度狂飆。

近期,在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成長股繼續傲領群雄。

上週五(2月14日),證監會連續發佈了多項再融資規則,從定價基準日、發行折價率、鎖定機制、投資者數量限制、創業板發行條件、批文有效期等各個層面都進行了全面的“鬆綁”。這一政策對於中小企業,特別是成長型的科技企業來說意義重大,能對這些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展望2020年,無論是結構性改革還是政策再扶持,這個風向不大會改變,因此,成長股在今年的表現,還是有邏輯支撐且值得讓人矚目的。

譬如上文提到的深證成長40,其成分股全部為深市的成長股,集中在醫藥、電子、計算機、傳媒,行業,其中不乏涉足半導體、雲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該指數的收益率達到了63.0%,遠超過了滬深300、中證500等主流寬基。

圖3:2019年成長40與寬基指數漲幅一覽

據說,這樣投資可以將成長股一網打盡

數據來源:Wind 時間:2019.1.02-2019.12.31

而大成深證成長40ETF以及其聯接基金正是緊密跟蹤該指數的基金,其中深成長40ETF2019年收益率達61.37%,截至2019年12月31日,規模達1.4億元。其前五重倉股邁瑞醫療、立訊精密、長春高新、信維通信、順豐控股,都是各自領域的極具潛力的成長企業。回顧過去五年的歷史表現,其在市場上行期間都有不俗的表現,在風格轉換的2019年,更是表現優秀,若今年的宏觀邏輯不變,將是一個優秀的投資標的!

圖4:大成深證成長40ETF以及其聯接基金與中證500收益率對比

據說,這樣投資可以將成長股一網打盡

數據來源:Wind,時間截至2019.12.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