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三洲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客家古鎮,她是汀江河畔一顆耀眼的明珠。她山環水抱、雍容華貴卻又不施粉黛,低調內斂。走進三洲,這裡的每一座宗祠,牌匾上都有熠熠生輝的名字,有多少三洲子民落葉歸根,百年後融入家鄉的山巒,在祠堂留下榮耀千秋的名字。

這裡的每一座古民居,青磚灰瓦下都有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的哲理故事。這裡的每一條巷弄,鵝卵石路上都有歲月姑娘留下的餘音。在寧靜悠長的巷弄裡,丁香一樣的歲月姑娘明眸善睞,她正扭著纖細的腰肢,撐著油紙傘輕輕走過,留下一陣輕盈的腳步聲和淡淡的花香……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三洲是古汀杭大道的重要驛站,在汀杭大道上屹立著一座城門,它是歷經七百餘年風雨滄桑的南城門。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究這一座古城門、古城牆,聽一聽它飽經風雨、洗盡芳華的訴說,聽一聽它娓娓道來一個“忠孝兩全”的故事。

元朝之前的三洲面臨很多山賊流寇侵擾,那時的三洲鄉民用木柵欄防寇防患,收效甚微,時不時被賊寇侵犯,百姓苦不堪言,直到一位大英雄的迴歸,才讓三洲鄉民徹底挺直了腰桿,再也不怕賊寇惦記。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這位大英雄就是三洲走出去又回來的懷遠將軍戴應壽。

元朝懷遠將軍戴應壽(1298-1372),雖然現在史書已經無法查到他的有關記載,但三洲百姓對他的忠孝兩全,明辨是非,曾經為三洲的家鄉父老立下的赫赫功績,世代相傳,至今已流傳七百餘年,經久不衰……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英雄不問出身,元成宗四年,戴應壽就沒有了父母,那年他只有五歲,因為可惡的流寇讓年幼的他就失去雙親,從此就成了孤兒。所幸,他還有疼他愛他的伯父伯母。伯父伯母把他視如己出,讓他崇文習武,撫養他長大成人。小小的戴應壽對戰亂和流寇就深惡痛絕,他牢記父母親被流寇所殺的血海深仇,從小就立下志願,一定為父母親報仇雪恨。19歲的他就徵得伯父伯母同意,孑然一身前往四川峨眉山拜師習武,這一路歷經千難萬險,嚐盡世間冷暖。20歲他就在四川從軍,歷經元帝仁宗、英宗、天順、文宗至順帝共8位皇帝,25年戎馬倥惚、血雨腥風,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懷遠將軍。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1340年,伯父身患重病,不久撒手人寰,戴應壽收到家書,日夜兼程,終究沒有見到伯父最後一面。他向朝廷告假三年,為伯父守孝,已盡他未完的孝道。三年期滿,朝廷下詔,令他回朝復職。這個時候伯母因為思念逝去的伯父心切,撐不住病倒了,戴應壽想到父母親被害後自己才五歲,都是伯父伯母把自己撫養成人,並培養自己學文習武,伯母正需要專人侍奉,他權衡再三,咬牙辭去官職,自此十餘年間,他閒暇之餘都守在伯母病榻前盡孝道,以報伯母的養育之恩。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在這十餘年間,他大展身手,為了讓三洲父老鄉親免受戰亂之苦,他帶頭動員鄉親拆除原來根本沒有什麼用處的木柵欄,改用磚石築城牆、建城門。他把三洲按城池佈局,共建了六座城門,有效的把賊寇防禦到城門之外。之後,高瞻遠矚的他又在村中建了三層高樓,名為鼓樓,以防賊寇、防火警示指揮之用。而後他在南城門後孔子廟前拓建了關帝廟,後人稱為聖帝廟,也謂之為文武廟。聖為文聖孔夫子,帝為武帝關雲長,合在一起,一文一武,一張一弛,這就是戴應壽將軍激勵三洲鄉民子弟崇文習武,日後有所建樹。他還在三洲街上建三閭大夫(屈原)廟作為蒙學館,讓三洲的孩子們有求學求知的地方,三洲父老鄉親對他非常感恩,他也深得民心。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1352年,戴應壽的親人又一次遇害。他的堂兄和侄兒在汀州慘烈的戰亂中被害,汀州總管陳國珍深知戴應壽將軍的才能,親自登門請求他出山為朝廷所用。戴應壽深知此次是鎮壓反抗當朝受壓迫百姓的農民起義,他斷不能助紂為虐,黑白曲直不分,便以伯母重病為由堅決推辭。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戴應壽將軍為國從軍戎馬25載,立下赫赫戰功。為伯父守孝、為伯母盡孝十載有餘,在這十來個年頭,更為保家鄉平安興建城牆城門與鼓樓,為父老鄉親子弟建蒙學館、興建關帝廟等等,這些都為家鄉三洲做了巨大的貢獻。

七百年,南城門的述說峨眉弟子“懷遠將軍戴應壽的忠孝兩全”


歲月如白駒過隙,汀江奔流不息,一切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就連這六座古城門,現在只剩下這一座南城門和半座西城門。自古忠孝兩難全,戴應壽將軍留下的豐功偉業還真做到了“忠孝兩全”,有情有義。歷史在三洲留下厚重的一筆,關帝爺每天注視著南城牆,相信他老人家內心也是一聲聲讚歎,屹立七百餘年的南城門,就這樣平靜地訴說著當年的故事,穿過南城門的清風,對著那遠處的山巒,一路傳唱著戴應壽將軍的豐功偉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