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山東棗莊:那個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的家鄉在山東棗莊。十八歲那年,我離開家鄉,來到長春求學。成長,求職,安家,十年過去了,我從一個青澀的大男孩,步入而立之年。


十年之間每次回家,家鄉都能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高中母校後山的荒蕪,變成了綠茵草地;車站前的柏油馬路又寬了幾許,高樓大廈層層迭起,甚至連家門口的泥路,也煥然一新,變得寬敞整潔。

家鄉的變化給我一種強烈的感受:她和我一起,奮力成長。她讓我見證:那日新月異的變化,就是奮力發展的結局。


我的家鄉在山東棗莊:那個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家鄉的風土人情,是我人生最初的顏色。

她的風,她的土,融化成一股春風,時常在我身邊吹佛;她的人,她的情,融化成一句叮嚀,時常在我耳邊縈繞。


家鄉棗莊的風景秀麗,文化斐然。

這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

1938年,與侵華日軍展開大規模的臺兒莊會戰,贏得了空前勝利。1940年,在棗莊成立的鐵道游擊隊與日軍鬥智鬥勇,擊敗日本侵略者。

無數革命烈士的鮮紅血液染紅了這片土地。這是家鄉人民愛國愛民情懷的原始底色。


我的家鄉在山東棗莊:那個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家鄉棗莊的土壤肥沃,資源優厚。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微山湖上,荷花靜悄悄地綻放,湖裡的魚兒歡樂生長。每當夕陽西下,漁夫駛著船兒,滿載而歸。炊煙裊裊,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開始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就著荷花香,飯桌上,四眼鯉魚肉質細膩,潔白的藕味道鮮美,鹹鴨蛋“蛋白似玉,蛋黃似紅橘”,伴著家人們的歡聲笑語,這就是小鎮人們的幸福日子。

最讓遊子念念不忘的家鄉特色,就是菜煎餅和辣子雞。久別家鄉的遊子一下火車站,直奔一家排起長隊的小店,那正是家鄉特色--菜煎餅。外皮酥脆金黃,內餡是時下新鮮營養的蔬菜。來上一口,那就是萬千遊子想家的味道。

在道路的盡頭,就是鐵道遊擊游擊隊紀念碑,在這裡緬懷先烈。

爬上去,走下來,正入眼的就是,辣子雞。肥美的農家笨雞,鮮香可口。來上兩個燒餅,讓人大快朵頤。辣中有香,辣而不過,吃起來雖滿頭大汗卻欲罷不能,正所謂“雞香飄十里,客坐十里外”。


我的家鄉在山東棗莊:那個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家鄉的人們淳樸熱情,勤勞大方。

我的家鄉棗莊歷代名人輩出,孕育了人類造車鼻祖奚仲,主張“兼愛、非攻”的科聖墨子,“好客養士”的孟嘗君,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勇於自薦的毛遂,“鑿壁偷光”的西漢名相匡衡,《金瓶梅》的作者賈三近。

傑出的文人墨客,影響著這裡的一代又一代人。他們勤奮好學,吃苦耐勞,一步步地從農村走向城市,從貧窮走向富有。


我的家鄉在山東棗莊:那個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家鄉的情是寬厚慈悲,仁愛溫情。

這是我人生的底色,也是人性的邊界。我在家鄉出生長大,經歷了非常平凡,但對我來說卻是特別重要的人生階段。

那裡有吃苦耐勞奮力向上,託舉我的父母;那裡有愛我,教我,聽我,訓我的啟蒙老師;那裡有和我一起苦中作樂,度過艱苦的求學歲月的朋友。也就也是在那裡,我初識了人生的伴侶。她和我一起,離開故鄉,擁有了自己的小家。

我人生最初的,一切幸運和收穫都來自我的家鄉,以後人生的很多境遇,也將註定與她息息相關。雖然我已離開家鄉十年,但是,家鄉對我的養育和塑造,那些風土人情的耳濡目染,早已深入我的骨髓。

無論我淘氣還是聰明,無論我悲傷還是落寞,出走家鄉的這些年,似乎只要回頭,就能看見家鄉母親般安靜的微笑,她賜予我勇敢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