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時間是免費的,但也是無價的。你不能擁有它,但你能夠使用它;你不能儲存它,但你能花費它;一旦它消失,你就再也拿不回來。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每天都將擁有一個嶄新的二十四小時。

但如果世界不再按此法則運轉會怎麼樣呢?——《土撥鼠之日》交出了它的答卷。

《土撥鼠之日》是由哈羅德·雷米斯導演的一部高分劇情電影,於1993年在美國上映。整部電影的基調偏輕鬆愉悅,但又能讓觀眾沉浸於影片歡樂氛圍的同時對人生產生一絲不一樣的感悟。

這部豆瓣8.6分的高分佳片其上映後不僅贏得了票房的勝利,更以其紮實的劇情和富有深意的臺詞在1994年的英國電影學院獎中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的殊榮。影片越往後越漸入佳境,然後定格在最美麗的瞬間。

故事圍繞一個叫菲爾的氣象播報員展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綠幕前為觀眾講解著今天的天氣預報,而後在每年的2月2日前往一個邊境小鎮報導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事實上,他對於這份工作已經十分厭倦,當他決定例行公事地完成此次行程而後儘快重返的時候,他被暴風雪攔住了。第二天,菲爾發現時間仍然停留在土撥鼠日,驚訝、煩躁、不安等各種情緒輪番控制著他,但無論怎麼樣,他不斷重複的人生就此展開。

電影以科幻的形式脫離現實語境,進而來探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每天過著“重複”的人生,正如影片中被困住的菲爾。但是菲爾在漫長的時間循環中逐漸領會到了時間的真諦,將重複的人生過出意義,使影片的內涵不再僅僅停留在對愛情的追尋。因此,本文我將從菲爾心理狀態的三次轉變、敘事結構和現實意義三個角度來深入解讀該片,儘可能地全面展現整部電影的獨特之處。

《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01、刻薄厭世的氣象員菲爾被永久地困在土撥鼠之日,在這段時間循環的日子裡,菲爾對人生的態度完成了三次轉變

電影是從菲爾的手部特寫開始的,菲爾身為電視臺的不受重視的氣象員被安排前往一個偏僻的小鎮報道土撥鼠之日,然而自命清高的菲爾對於這份工作只有厭煩與不耐,心心念念趕在報道後的第一時間趕回去,卻因暴風雪被留在了城鎮。第二天醒來,今天卻仍然是土撥鼠之日。

之後他陷入永久循環的“土撥鼠之日”,每日醒來都是週而復始的同一天,在這個過程中,他曾經陷入迷茫和絕望,最終終於領悟到時間的意義。對於菲爾的轉變,我將從三個階段進行分析:

①第一次轉變:從迷茫到放縱自我,菲爾彷彿掌握了時間循環的“奧秘”

在菲爾發現時間停滯在“土撥鼠之日”時,他本能地感到慌亂,事件的發展似乎已經完全超出他的預期,在他沒有辦法掌控問題的變化時,他的第一想法便是——逃離,從“物理層面”離開這座小鎮,並試圖通過諮詢醫生來解決問題。

但終究是無濟於事,鬱悶的菲爾選擇借酒澆愁,酒吧客人為他指了一條明路——既然沒有明天,那也就沒有後果,不就可以為所欲為。菲爾當即決定盡情的揮霍自己用之不盡的時間,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對金錢、女人、食物的追求上。

菲爾在此時已然轉變了對於時間循環的態度,不再將其看作負擔,而是選擇及時行樂,任由自己無限放大的慾望不斷被滿足,進而滋生出更多的慾望,為影片中下階段慾望破滅所帶來的無窮無盡的絕望做了鋪墊。

②第二次轉變:放縱過後的空虛和被麗塔的不斷拒絕,讓菲爾嚐到了絕望的滋味

不計後果的放縱,讓菲爾以最快的速度將整座小鎮上的一切都探索了個遍,他幾乎成為了普蘇塔尼“全知全能”的神。但這樣的日子很快讓菲爾產生了疲倦,這時,他的同事麗塔引起了他的興趣,她似乎是個不一樣的女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無論他對麗塔的習慣與愛好有多麼瞭解,無論偽裝的自己與麗塔所期望的伴侶有多麼相似,在夜晚時都會被她所拆穿,以巴掌收尾。放縱和失敗過後深深的空虛感與挫敗感籠罩著菲爾,他決定用死亡來終結這一切,但無論是怎樣的死法,他永遠逃不脫“土撥鼠之日”。

情感的急劇變化和巨大的精神壓力快讓菲爾無法呼吸,鮮活的生命力在經過高強度的透支後變得蒼白無力。麗塔逐漸成為菲爾心中一道溫暖的光,菲爾眼中的麗塔在這一次次的輪迴中悄然變化:不再是打發時間的消遣,而是一個善良樂觀的美麗女孩。

《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③第三次轉變:真正覺醒,菲爾在麗塔的點醒後明白了時間的意義

絕望的菲爾終於選擇停下無休止的“自殺”,坦誠的與麗塔聊天並尋求她的幫助,他們兩人也終於擁有了真誠平和的交流,麗塔一句不經意的話語讓菲爾不禁醒悟,

“或許這並不是詛咒,要看你如何看待它。”

菲爾於是開始試著珍惜這個不同尋常的一天,鎮上的鎮民對他來說不再只是一個名稱或代號,而是活生生存在於他身邊的美好。他利用自己對小鎮的瞭解儘可能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鎮民,並通過學習各種技能來彌補自己曾浪費的時光。他變得不再在意時間的停滯,在這“一天”裡,菲爾就像那隻和他同名的土撥鼠一樣,成為了整個小鎮裡最受歡迎的存在,麗塔也不自覺被眼前的男人所吸引,兩人真正地擁抱在一起,而第二天也終於變成了第二天。

當菲爾開始接受這隱藏在詛咒背後的祝福,他也在享受著循環時間所帶給他的無價寶藏。他漸漸從一個自私自利的男人變得溫柔,願意向每一個身邊的人釋放善意,願意不計代價地付出與給予,他在每一次循環中所做出的微小改變最終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自我。

在我看來,菲爾從對討厭小鎮到愛護小鎮,從對報道工作的心不在焉到真情實感的演講,他對整個人生的態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菲爾的內心也越來越堅定,三次心理層面上的轉變,完成了自我成長與突破。

《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02新穎的時間循環結構,復現蒙太奇和多重鏡頭語言的運用,使得影片敘事結構充滿變化性,極大豐富了影片的內涵

①時間循環敘事結構的科幻設定

陶淵明曾說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然而在電影藝術裡,一切時間空間的規則都可以被打破,沒有什麼永恆的法則可以用來約束創作者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因此便誕生了無數影史上的經典題材,而時間循環無疑是其中優秀的代表,至今人們還可以在熒幕上觀看到許多時間循壞與其他元素碰撞所產生的亮眼作品。

而說起時間循環題材的電影,《土撥鼠之日》便是繞不開的話題。它雖然不是首部時間循環的電影,但它無疑是首次將這一概念以商業化的手法包裝並大獲成功的作品,是該題材里程碑式的代表。

無論主角怎麼改變,似乎都無法掙脫循環的宿命。電影中利用不同的巧合,讓菲爾在同一時空中與不同或相同的人物之間產生碰撞的火花,每一次的循環看似只有細微的差別,但隨著時間的積累,一次循環就會形成菲爾的一次自我迭代。相同的事物與壞境,在菲爾處事態度的逐漸轉變下不斷髮生變化,最終將循環打破。

②復現蒙太奇和多重鏡頭語言的運用

復現蒙太奇是一種攝影術語,在運用於影視作品中,它的特徵是以深化主題和渲染效果為目的,讓一些重要的物件、場面,反覆多次在劇情發展的關鍵時期出現,加強影片主題呈現的效果,起到對影片轉折的強調作用。

影片既然以“時間循環”為主題,“時間”自然是電影中關鍵的組成元素。而在這部影片中,時間的象徵物便是菲爾酒店床頭的時鐘。導演通過對時鐘的不斷復現來暗示影片中男主心境的變化,每復現一次,劇情就將迎來一次重大的轉折。

同時,導演還十分擅長鏡頭語言的運用。時鐘這一意象在影片中總共出現了十一次,但攝像機位距離和角度的不同,使得時鐘從五點五十九分跳轉到六點整的畫面所傳達出的鏡頭語言相同,但表達的情緒截然相反。例如:

  • 當菲爾真正開始意識到自己是被困在了“土撥鼠之日”,無法逃離時,時鐘採用的是特寫鏡頭,向觀眾和菲爾告知循環的正式開始;
  • 菲爾決定放縱自我的時候,時鐘只出現在鏡頭的角落處,暗示著菲爾不再重視時間的流逝;
  • 但當菲爾在追求麗塔的過程中屢戰屢敗,喪失信心,對人生感到絕望時,時鐘再次出現在特寫鏡頭中,同時呈俯拍角度,沉重壓抑的氛圍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影片中對“時鐘”不同景別的處理,都讓電影的劇情的敘述更為流暢,菲爾情感的表達更為飽滿,為看似單調的畫面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讓觀眾不自覺沉浸在劇情的起伏中。

《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03包裹在愛情電影外殼下的哲理故事,從影片細節入手,隨著劇情的推進引發人們對愛情和人生的思考

整部影片基本圍繞男主菲爾展開,以菲爾對待“土撥鼠之日”的態度轉變作為電影主線,一切都從這“令人生厭”的土撥鼠之日開始,一切也都從這“充滿希望”的土撥鼠之日結束。

菲爾在這不斷循環的一天中,漸漸學會如何享受人生,理解時間與生命的真諦,敞開心懷,不再抗拒那永無休止的“今天”,終於在電影結尾時迎來了屬於他的明天。下面,我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的三點感悟:

①愛情不是靠追求,而是兩個人的相互吸引

當菲爾被困在同一天的時間變長,他開始對這一天中鎮子裡發生的事情幾乎瞭如指掌,不管是金錢、食物、美女,對他來說都是唾手可得。他對這一切開始漸漸厭倦。這時,他將目光投向了同行的女製片麗塔,在一次次的追求失敗後,他終於慢慢打消結束這一天的想法,學著在充實自我的同時幫助他人,他真正愛上了麗塔,而麗塔也對他動了心。

真正的愛情並不是靠單純的追求可以獲得的。每個人在情感關係中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都會被不同人身上的特質所吸引,就像有人偏愛榴蓮,有人中意紅色一樣。如果我們身上沒有能夠吸引對方的特點所在,那麼無論我們怎樣“推銷”自己,最終也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只有兩個人都擁有對方身上所向往的特質,兩方相互吸引,不自覺地朝對方靠攏,才能發展出一段平等的關係,才能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平穩、更遠。

②人生的某些事情註定不能挽回,即使時光停滯也無濟於事

當菲爾在無意中發現一位在寒風中瑟縮的流浪漢時,他選擇把他帶入一個暖和的地方——醫院,但老人在醫院中過世了。震驚的他不斷詢問老人的死因,護士只是簡單地回應:“就是年紀大,時候到了。”菲爾在之後的日子中總是想要幫助老人擺脫離世的宿命,卻始終事與願違。

為什麼總是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的可貴?獨自沉溺於悲傷的過往最終無濟於事。不管離開的人在我們生命中佔據著怎樣的地位,他終究是要離去的,這本是上帝也無法阻止的事情。

當契科夫看到漫長的冬天,他看到寒冷陰鬱的冬天和希望的逝去,然而我們知道冬天只是生命週期的一部分,就像你無法阻止寒風中飄落的最後一片樹葉。但四季輪迴,冗長的冬天過後,總會迎來充滿生機的春天與新的希望。

《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③認真對待今天,每一個我們經歷的今天,都是昨天期待的明天

“被困在無限循壞的同一天”看似是個無比科幻的設定,實則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清晨起床,與大批上班人流湧入地鐵,走進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又在夜晚伴著月光匆匆忙忙地趕回家中,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甚至將時間跨度拉得再大一些,出生——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養育孩子——孫子...每個人的人生似乎都是在重複,無數人心底都籠罩著揮之不去的無聊與疲倦。

這便正好與影片中菲爾與街邊男子的對話不謀而合,當菲爾向男子抱怨自己每天都被困在同一個地方,不斷重複時,男子回答:“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

因此,關鍵不在於時間的重複,而在於重複中個體態度的不同。當時間不再是生命衡量的維度,我們該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

正如存在主義所說:

“人的自由是絕對的,人的自由表現在選擇和行動兩個方面,只有通過自己所選擇的行動,人才能認識到自由,因為人的本質是由自己所選擇的行動來決定的。”

而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就是選擇。電影中的菲爾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都能夠讀檔重來,但現實中的我們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時間無法倒流,人生沒有第二個今天。今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從菲爾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學到的是:在很大的範疇內,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有的時候,即使是生活中一個小小的改變,在時間的積累下,都可以塑造成一個全新的自我。

《土撥鼠之日》:浪漫愛情故事背後隱藏著對時間和人生的哲思

寫在最後

雖然電影還有另一個與其內容看起來更相符的譯名《偷天情緣》,片中的男主菲爾與麗塔的關係發展確實是從兩看兩相厭到抱得美人歸,但據此就單純地把此片當作愛情電影顯得有些可惜。其豐富的故事內核才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本文主要從菲爾人生態度的三次轉變、影片的敘事結構以及電影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三個方面出發,不同角度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希望你看完後能夠有不同的收穫。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