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咸陽,秦都隨筆四:渭柳依依

春天,這是一個美好的季節。

春色醉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漫步來到渭水南岸。這裡,沿河一排垂柳,似乎競相隨風擺弄,也似乎競相害羞,其形狀婀娜多姿,其品味醉人心扉,此時,不由得讓人想起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如此多的綠色!如此多的柔美線條!如此多的細膩感覺!如此多的讓人折服的嫩葉!不管工作多麼忙碌的人,只要來到了這裡,一定會欣然享受這無限的風光。

想想這渭河邊的柳樹,她們應該會解春風之情吧?“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在萬千柳條之中,看那些燕子,來回穿梭,雖然它們不懂人的言語,卻在柳樹間用歌聲讚美春風。極目遠眺,看藍天白雲,人的心胸豁然開朗;駐足稍息,柳樹辮子撫弄人的頭髮和臉龐,讓人覺得:這柳樹啊,她們不僅會解春風之情,而且還會向人撒嬌!觸摸這些柳條-----這些乾淨的綠色的生命,美如處子,真的讓人愛不釋手,讓人心底產生一種感動!讓人心中多了一份力量!

想想這渭河邊的柳樹,她們有沒有聽過《陽關曲》呢?“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千多年以前,詩人王維在渭城留下了這久唱不衰的《送元二使安西》,至今吟誦起來依然琅琅上口。當年的渭城朝雨和輕塵早已不知去向,然而當年的青青柳色不就在這裡嗎?假如王維還活著的話,那麼他來到這渭水河畔會作何感想呢?

想想這渭河邊的柳樹,她們會不會寂寞呢?她們默默地卻堅定地駐守在河畔,日夜凝望著渭水東流的方向,時刻傾聽著渭水潺潺的聲音,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雨滄桑,無論水漲水落,這些柳樹始終保持謙遜質樸的本色,從不過分張揚,從不過多苛求!多少年來,來往的過客無數,行人的腳步匆匆,有在柳樹下乘涼的,有倚靠柳樹歇息的,有折柳辮編筐的,有砍柳樹燒柴的……然而這些柳樹始終站成不屈的身姿!

想想這渭河邊的柳樹,她們可曾記得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漢文帝(劉恆)二十二年(公元前一百五十八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在細柳,以防胡人侵擾。為鼓舞士氣,漢文帝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長驅直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文帝到了周亞夫的營寨,和先去的兩處截然不同。前邊開道的被攔在營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來慰問後,軍營的守衛都尉卻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詔令。”很快,文帝到了,也無法進入軍營,於是派使者拿自己的符節進去通報,周亞夫這才命令打開寨門迎接天子。而守營的士兵嚴肅地告訴文帝的隨從:“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許車馬急馳。”車伕只好控制著韁繩,不讓馬走得太快。到了軍中大帳前,周亞夫一身戎裝,出來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禮:“介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文帝聽了,非常感動,欠身扶著車前的橫木向將士們行軍禮。勞軍完畢,出了營門,文帝感慨地對驚訝的群臣說:“這才是真將軍啊!那些霸上和棘門的軍隊,簡直是兒戲一般。如果敵人來偷襲,恐怕他們的將軍也要被俘虜了。可週亞夫怎麼可能有機會被敵人偷襲呢?”好長時間裡,文帝對周亞夫都讚歎不已。細柳軍營在周亞夫的治理和帶領下,蔚然成為咸陽一道亮麗的風景,這種風景,體現了一種堅貞的品德,一種忠誠的情懷,一種忘我的精神!

想想這渭河邊的柳樹,她們是否會記得渭水河畔的歲月滄桑?如果說渭水是向前奔流不息的生命,那麼這些柳樹就是永恆守望的見證。她們見證過那個孩子的母親曾經是渭水河畔放羊的姑娘,她們見證過那位白髮老翁曾經是渭河北岸擺渡的船伕,她們見證過“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綺麗景色,她們見證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曠秋之美,她們見證過這裡千百年來人們經歷的辛酸苦辣和離愁別恨,她們也見證過這裡千百年來歷史的悲喜榮辱和興亡更替!

想想這渭河邊的柳樹,她們可曾記得當年三秦子弟放歌渭水的情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秦王嬴政為了統一東方六國,號令秦國的三軍將士手執戈矛,鬥志昂揚,沿著渭水,向東而去。

《詩經·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是多麼美麗的景色,讓人感懷不已!這裡的柳樹久歷風雨滄桑,不驕不躁,不驚不怒,不卑不亢,她們嫵媚動人卻又自然謙遜,使人內心充滿無限敬意!

漫步渭水河畔,看渭柳依依,我的思緒飄向遠方,飄向遠方!

渭柳啊,我永久的眷戀,請接受我一個卑微者的敬禮!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