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在整个西藏藏民,乃至世界上许多佛教信徒心目中都拥有着崇高的地位。通往拉萨的路来自四面八方,前往大昭寺的信徒来自五湖四海,裹着牛皮,翻过重重雪山,淌过条条河泊,伏地而行,叩地而进,用单薄的身的点滴度量着天路的距离,从不惧路途遥远且艰苦,只为能离心中的信仰近一点。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中意为佛殿,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至今仍然是整个藏区地位崇高的中心寺。现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现如今,全世界现存的释迦牟尼佛亲自塑建、开光、加持的佛像仅存三尊,分别是8岁等身像现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现供奉在拉萨大昭寺,25岁等身像现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其中以大昭寺中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也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尊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每天一早,大昭寺门前都挤满了来自各处特来朝拜佛像的信徒们,他们耐心地排起长队,只为能亲自在佛像面前祈求来年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不同与汉地佛教寺院的坐西朝东,大昭寺的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要原因是当初大昭寺是为尺尊公主而建设,所以朝西,向着尼泊尔。而小昭寺是为文成公主所建,所以大门是朝向东方,也就是朝着唐朝。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大昭寺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立于满是虔诚的信徒的大昭寺寺门前,在世界之巅的蓝天幕布之下,阳光射下,抬头便可看到高立于寺门的神鹿金轮,光芒耀眼,洗涤着人的内心。进入寺内,首先就来到近1100平方米的方形千佛廊院,千佛廊院是由宗喀巴大师在十五世纪时主持修建的,之后十七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再次对其进行扩建。廊院四周的柱廊内布满1648年绘制的精美千佛故事壁画,稍留意查看便可看到那装饰及其华丽繁杂的梁柱。院落东侧有很多排酥油灯,每个前来朝圣的藏民都会带着热水瓶装着的酥油,在灯前添上一份酥油,送上自己的一份虔诚,就这么一壶一壶的积累下来,大昭寺的酥油就越来越多,酥油灯便也长明不灭。大昭寺寺门处右侧是新惹南院,南院主要是为传召法会而设, 有传召机构, 厨房、仓库等建筑。新惹南院入口的西侧设立辩经台,辩经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在此还最应该提及的便是,位于大昭寺寺内,围绕觉康大殿所设立的一条环形转经道,也就是“囊廓”,这是藏语的音译,引申为内转经道,这是距离最短,也是最接近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的一条转经道。在千千万万的佛教信徒一生之中有三条必须走的转经道,在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中,信徒们形成了围绕大昭寺大殿的“囊廓”转经、环绕布达拉宫的“孜廓”转经,环绕拉萨老城的“林廓”转经,这三条分别被称作“内转”、“中转”和“外转”。在雪域民族的观念中,拉萨是世界的中心,大昭寺是拉萨的中心,而大昭寺的中心又是那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所有的外、中、内转经只为离他们心中的佛更近一点。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在寺内转经道上,从左到右供奉着藏传佛教最有威望的佛和佛祖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尊像。围绕大殿的环形通道,有数以千计的转经筒,不用担心走错方向,跟着人流的顺时针方向就不会错。顺时针拨动转经筒,经文发出一片哗啦啦的声音,向十方神灵发出最虔诚的祈祷。一个民族的信仰,正是在这从未间断过的转动中得到延续。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油灯常亮,经书常诵。穿过两侧的酥油灯便可进入寺中的主殿,殿门的后面是最早大昭寺的建筑,现在的其他很多都是后来重修、扩建的。由于日积月累的信徒们的摩擦,殿门前的石头地板已变得格外的光亮。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进入门内,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侧为红教创始人密宗大师莲花生;右侧则是强巴佛,也称未来佛。殿内通廊的右侧则是珍贵精美的壁画,记载着大昭寺的形成发展。跟从信徒们的习惯,在主殿中应按顺时针朝拜,可以看到殿内供奉着宗喀巴大师、达赖喇嘛、班禅大师、甘丹寺法台等上师塑像,每尊佛像前都点着酥油灯,醇香绵长,好似虔诚藏民们的信仰一般。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稍往前走,便可看到大昭寺的中心释迦牟尼佛堂,里面就是供奉着佛教信徒心中最敬重的佛像,也就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进入佛堂大门便可看到大名鼎鼎的觉沃佛,因为在信徒心中,认为见到这尊佛像和见到2500多年前的佛陀没有区别,所以才吸引了从各地而来的藏民们,前仆后继,只为来到信仰面前,将额头贴在它的膝上,轻声诉说自己的心意,这一刻是教徒最幸福的时刻。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关于这尊佛像的历史是值得去细读了解的,佛像成像于释迦牟尼在世之时,并也得到了佛祖的亲自开光,随后,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将其送给中国,佛像便从印度飘洋过海来到了东方汉地。百年春秋过去了,佛像被文成公主带到了雪域高原,成为了第一尊进入高原的佛像。其后,佛像便被供奉在了大昭寺的主殿,在之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佛像饱经磨难与沧桑,也曾两次被埋于土下。悠悠岁月漫长,春秋轮回又是几千年,渐渐的释迦牟尼佛像前的香火才又重新兴旺起来,时至今日成为了拉萨,乃至西藏的心脏。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现在有意思的还有就是,不少人觉得觉沃佛像看上去不像12岁,甚至还有些“长胖”了。其实诚然是因为多年以来都有给佛像贴金,正所谓那“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这算是教徒们心中所信仰的吧。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从觉康神殿出来,便会看到一环转经筒,一个个紧挨着,沿着转经筒边走边用手推转经筒是每个虔诚的信徒必做之事。之后沿千佛廊院和新惹南院两处楼梯皆可通上二楼,上了二楼,来到二楼南侧,迎面便可看到精美悠久的壁画,继续向前有门朝北的五间佛殿,顺时针朝拜,来到二楼西侧,西侧主要有四座佛殿,其中的主佛殿是名为确杰拉康的佛殿,里面主要供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每尊塑像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贵。之后便可随着原来的楼梯便可往上,其中在二层与三层之间的拐角处,供奉着大昭寺护法神白拉姆和白拉白东玛的塑像,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选择一处楼梯上到屋顶,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四座充满神圣性的金顶,显得格外光芒闪耀。走近了去仔细观察,便能看到金顶满布精美非凡的装饰。大昭寺的金顶为单檐歇山式, 屋面覆盖镏金铜瓦, 屋脊正中和两端竖立三个精细的金瑞, 替代了汉式屋顶正脊上的吻兽。在金顶的四角, 还装饰有汉式屋顶角梁上套兽装饰作用的摩羯鱼、八宝吉祥图或火焰纹宝珠形象。这些光亮的佛教装饰品, 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与民族风情。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站在大昭寺金顶,可以遥望到远处的布达拉宫,两两相望,像是互诉衷肠相互欣赏,共同守护着拉萨,这座雪域高原上的城池。静静感悟,蓝天、白云、金顶之下,大昭寺并不大,他大的只是一种信仰。

它位于拉萨最中心的城郭,当地盛传: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