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化:他滿眼都是活兒!


大連大化:他滿眼都是活兒!


大連大化:他滿眼都是活兒!


大連大化:他滿眼都是活兒!


說起大連大化集團合成氨廠煤氣化崗位班長陳力,大夥的評價只有7個字——“手勤腿勤愛操心”。

“他滿眼都是活兒,跟著他幹,又累又充實。”曾經一個班的中控操作員趙冰說。

手勤:想盡辦法幹好活兒

煤氣化工序作為合成氨廠化工生產的“龍頭”,擔負著為合成氨下游裝置提供合格工藝氣的重任,所轄200A(原煤輸送) 200B(磨煤製漿)200C(三臺氣化爐)200D(2套黑水閃蒸系統)200E(沉渣系統)5個工序,工藝技術紛繁複雜,勞動強度大,是合成氨廠最髒、最累、最苦的崗位。

作為一個幹了26年的老氣化班長,陳力的思路非常清晰,他總是將每個班要做的工作寫在一張紙上,然後“按圖索驥”地東奔西跑。雖然他已是過了不惑之年的人,但腿腳卻相當利落,走路一陣風,有時年輕人一溜小跑地跟在後頭,還常常跟丟了。

陳力不光要維護好生產運行,還要協助工藝員和設備員搞一些技術管理和改造。考慮他實踐經驗豐富,氣化工序把裝置區設備銘牌圖張貼和管線介質名稱走向的任務交給了他。

這項任務不簡單:裝置區內100多條管線,幾百臺動靜設備,最麻煩,最危險的是管廊上的介質標註。陳力沒有撓頭,他打起了學制圖專業兒子的主意。

每天一上班,他就趕到裝置區內爬管廊、查流程、繪圖表,晚上回家跟兒子學習使用繪圖軟件。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從來沒有學過工業製圖的陳力,不但準確無誤的完成了現場裝置的標示任務,他還繪製出裝置區的管線分佈圖,掛在操作室牆上供大夥對照學習,方便操作。

腿勤:發現不易覺察的隱患

煤氣化裝置巡檢路線有3個裝置框架,大約有700個臺階。大多數人巡檢時會乘坐裝置電梯,而陳力每次都是步行完成巡檢。他在框架上下來回穿梭,一趟走下來,就相當於爬了一次大黑山

陳力沒有白爬。自2009年9月煤氣化裝置投運以來,他及時發現安全隱患20多個,兩次因避免重大事故受到廠裡專項嘉獎。

去年5月的一天,陳力巡檢到083管廊時,聞到一股若有若無的硫化氫味,隨身攜帶的報警儀卻沒有反應。陳力不死心。他知道,如果管線有硫化氫洩漏,會把保溫的銀色鐵皮燻成淡藍色。整整一上午,他就待在這個區域細細查找,終於在閃蒸系統的一個分離罐的入口法蘭處發現了有輕微變色的一小塊鐵皮。維修人員趕到拆開保溫處理後,衝陳力豎起了大拇指:“這麼小的漏點也能發現,真是神了!”

今年6月18日晚,陳力接完班後,像往常一樣帶著手電、對講機,去裝置現場巡檢。當他爬到42米高的氣化爐八層時,已經氣喘吁吁。當陳力緩步來到B爐燒嘴附近時,耳邊隱約傳來了“嗤嗤……”聲,時斷時續。當時,C爐正在升溫,抽負聲音很大,這種氣體沖刷管道的聲音,在裝置區裡再正常不過了,但陳力卻停住了腳步。

“以前這裡從來沒有這種聲音……”陳力自言自語,覺得不對勁。循聲尋找,發現聲源是從氣化爐燒嘴法蘭處發出來的,他習慣性用手電一照,沒看出什麼異常。他遲疑,摘下手套,彎下腰,蹲下了來,撕下一綹抹布條放在法蘭口邊,抹布條一直都沒有晃動,他還是覺得不對勁。

回到操作室後,陳力對化建單位申隊長說:“B燒嘴法蘭有異聲,卻找不到漏點,你跟上去我看看”。這次,陳力準備了一張白紙和煤灰。他和申隊長一起蹲在燒嘴法蘭旁,慢慢攤開白紙,然後灑上煤灰,之間紙上的煤灰嗖的一下就吹沒了……

氣化爐燒嘴法蘭洩漏屬於重大安全隱患,由於其毗鄰氧氣管線和閥門,爐內1000多度的高溫工藝氣,一旦發生洩露著火,後果不堪設想。陳力不敢怠慢,急忙聯繫調度處理。

經過檢修人員一個多小時的緊固,燒嘴法蘭的異聲徹底消除了。

愛操心:工作總愛多想一步

陳力把全國勞模大連重工的王亮當做偶像,他非常喜歡王亮的那句話:“當工人,雖辛苦,但很自豪”。在他眼裡,王亮“工作起來心特別細,辦法特別多,什麼事都能跟工作聯繫起來”。

陳力向勞模看齊,不光幹活仔細、賣力,工作總愛多想一步。熟悉陳力的人都說他是個實在人,幹活不“會”挑肥揀瘦,幹起來一股拼勁,活越難越重,越能激發他征服的慾望,他常說:乾點活,累不死人!

一次夜班,原煤輸送崗位的輸煤皮帶故障,距離煤倉口10多米的地面上堆滿了20多噸原煤,得知情況後,他第一個拿起鐵鍬帶領全體班員,爬到40米高的煤倉上,一鍬一鍬,撮了半宿,大家沒有一點怨言。

2009年6月,陳力看著低壓壓煤漿入口管線出神。他找到氣化工藝員張記福說:“我怎麼看B的進口管線和A泵不一樣呢,多了一個拐彎,日後肯定易堵塞。”試車後果然堵塞,廠裡立即按照他的建議進行了改造。

還有一次,氣化爐開車後,操作員來到現場準備向變換工序導工藝氣時,發現導氣大閥閥杆格蘭填料漏氣,四周瀰漫的濃重的煤氣味,燻得人直噁心。陳力讓大家立即撤離現場,他自己則在上風口找個位置,仔細觀察閥門洩漏情況。

此刻,大家都說只要將閥門關閉就不能漏了,陳力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這種閥門填料洩漏情況不能關閥,越關漏越大,而是快速打開閥門藉助工藝氣的力量把閥門填料頂住,自然就不漏了。為了安全起見,陳力向班員下令,每個人戴呼吸面具上去只能開一分鐘,馬上下來,他率先打頭陣。經過4人4分鐘“漫長”努力,閥門終於被全部打開,果然不漏氣了。

在學習、工作上,陳力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裝置高負荷運行期間,他整天靠在現場,查找工藝、設備缺陷,配合檢修,向技術員設備員提供合理化意見。

煤漿是煤氣化工序重要參數,由煤粉、水、添加劑組成的,其中添加劑量很小,過去將三種物質一併混合,煤漿濃度、黏度不是很穩定。陳力建議,先將添加劑送進水裡摻和,再將混合物送進棒磨機進口。這一招還真靈。他的“專業”再次讓領導對這個老班長刮目相看。

裝置投產10年來,陳力消除了二十多處重大隱患,為企業避免經濟損失上百萬元。他提出的《優化煤漿管線吹掃》、《減輕氣化爐激冷環的堵塞及沖刷》等30多項技合理化建議,實施後,有效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了裝置的運行平穩率。

氣化主任魏軍介紹,氣化裝置自投用以來經歷過很多整改,氣化爐液位計改造、棒磨機改造、閃蒸改造、P2305急冷水泵密封水改造等……有不少是陳力等班長們提供的合理化建議,這些改造使工藝路線越來越成熟,裝置越開越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