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鬼市: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

一個四線小城莆田,GDP卻跑贏全國許多地區。製鞋業是莆田的支柱產業,年產逾600億,佔全國網售兩成。而這些華麗的數據背後,卻被貼上了“假鞋之都”的標籤,多少帶著點諷刺的意味。白天,門庭冷落;入夜,摩托、麵包車來來往往,一分鐘有時可通過百輛,如同一場賣假狂歡。

2010年《紐約時報》就有報道“莆田,一個製造假運動鞋的巢穴”。時至今日,莆田鞋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它所帶動的整個製鞋產業鏈,該何去何從?


莆田鞋鬼市: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

莆田·安福


莆田鞋的“前世今生”

20世紀80年代

由於地理位置上靠近臺灣,莆田承接了臺灣製鞋產業轉移,開始為國內外眾多品牌鞋代工生產,世界著名運動鞋品牌如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彪馬(Puma)、卡帕(Kappa)、等都在莆田設有代工廠。

2003年

莆田市產值在1 億元以上鞋廠有13 家,各類運動鞋、皮鞋、布鞋、膠鞋、休閒鞋的年產量3 .5 億雙,佔莆田工業總產值的35%,其中80%莆田鞋出口到亞洲、歐洲和拉美國家。

2004年

莆田鞋的規模有多大?早在2004年《福建日報》就著文稱”6雙耐克鞋1雙莆田產”。

2008年

淘寶在2008年火起來,也是電子商務繁榮的黃金時期。莆田鞋打開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但那時候淘寶審查力度幾乎為零,人們對莆田鞋並不知曉。然而正是在這個時期,造就了一批百萬甚至千萬富翁。一雙鞋子出廠價一百多,淘寶上面按正品價格賣五六百。有時候一天會走幾百雙,其中的利潤不言而喻。

2011年

2011年前後,淘寶因為欺詐問題成為媒體焦點。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馬雲拋出了莆田,“去看看,你會震撼的,那是黑色產業鏈,製假基地!”

2013年

產值超億元的製鞋企業119家,佔全市億元以上產值企業總數358家的33.2%,年產鞋8億多雙,鞋、鞋模、鞋材、鞋機、鞋用五金、鞋飾等上下游產品形成”一條龍”的格局。

2014年

官方統計了截至2013年底的數據,莆田製鞋從業人數達12.78萬人,對全市就業的貢獻率超過35%,但據媒體報道,算上隱身於小作坊的製鞋者,這個數字可能達到50萬以上,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

2016年

2016年底,央視曝光了莆田鞋鬼市,白天的冷清和黑夜的狂歡,這種“晝伏夜出”被解讀為“見不得光”。莆田鞋像是一場頑疾,又被揭開了傷口,無論是政府、消費者,還是製鞋產業鏈,都陷入了反思和各種爭議之中。

“鬼市”&“阿冒”

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讓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莆田開始出現一些工廠,致力“複製”品牌運動鞋,如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通過賄賂品牌運動鞋代工廠的員工拿到品牌樣鞋或設計圖紙。據報道,頂峰時每家”複製廠”都會高薪聘請一兩名代工廠專業人員來把控“複製品”的生產。對於莆田的假鞋廠商而言,“只有不願仿的鞋,沒有仿不出的鞋”。有時假鞋比正品鞋早上架也不是稀奇事兒。


莆田鞋鬼市: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


“聲名遠播”的安福小區前身是原來莆田學院外100多家仿冒鞋攤,得益於電商和網購,逐漸發展成了假鞋批發市場,形成廠家、批發商、網軍、物流”四位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官方2015年數據顯示,這個總面積80多萬平方米的小區,入駐了335家掛牌商戶,年交易額超百億,從業網軍超20萬。而這裡,逐漸演變成了假鞋這一灰色產業鏈的“鬼市”。

“鬼市”里人們迴避“假”字,發明了自己的話語體系,“真標”、“高仿”、“1:1”、A貨、A+貨、超A貨,廠貨、通貨、真標貨、爆真貨……假鞋的分類方式讓人聽起來是如此的高檔和隨意。

而造假者被稱作“阿冒”。他們,可能是服務於鞋廠的員工,也可能是當地的普通居民,一些極小的作坊,一條10米左右的生產線,一天能做出上千雙鞋。“阿冒”們發現,務農務工不再是唯一出路,反而是低門檻、高回報的仿製生意能飛速積累財富,並兌換成名車、珠寶,還有洋樓。

黑夜的“鬼市”從晚上8點開始,一般會延續到凌晨4點左右,來來往往的麵包車把後座的座椅翻倒下來,一輛車就能塞下幾百雙鞋。

“阿冒”對自己的假鞋還是很有信心的,可能他們會明確地告訴你那是假鞋,但也會手舞足蹈地稱讚“以假亂真,一次體驗,終生難忘”、“用的是正品鞋一樣的材料,甚至還要好,但價格卻只有十分之一。即便如此,我還能從中賺到30多元”。

“阿冒”還有所謂的自主品牌。比如有人在美國“NB”新百倫的基礎上,加了幾個數字或字母,並拿到了商標註冊。在外邊,有人稱其為“山寨”;但在“鬼市”,它們有著微妙的名字“擦邊鞋”。

我可能穿了一雙假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穿著自己從專櫃買來的新鞋,被不認識的朋友說:“你這鞋是假的,莆田買的吧?” 不知不覺,在中國,“莆田” 三個字已經成為了“假鞋” 的代名詞。

在莆田,有很多家門面立著“異地上線”廣告,也就是說,即使在莆田發貨,物流也能把發貨地變成上海等其他城市。

莆田鞋鬼市: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


這些攤位的服務員甚至承諾可以“秒變”從美國發貨。他們用的是“SGR國際速運”。該公司網站稱其總部位於美國,但檢索發現,這份簡介系照抄另一家快遞公司的,倒數第二段連原名都忘了修改。貼上SGR英文快遞單,加上首單36元的價格,貨物分量就瞬間變成“海歸”。

在這些鐵皮隔出的快遞攤上,二三十個鞋盒大小的紙箱都貼著美國發貨的SGR標籤。服務員不避諱這是假裝寄到中國的把戲,坐在電腦前,輸入了一個已簽收的單號,“看,洛杉磯收件,清關,寄到上海,再轉了順豐”,“一個晚上能有幾百單”。莆田發貨“秒變”美國發貨。

2007年,中國、紐約和至少6個美國的州同時展開打擊”中國假鞋”的行動,共在紐約市查獲了29萬雙假耐克,美國移民局發言人稱”這些假鞋入關的手續是偽造的,假鞋可能是從莆田或者莆田附近運到美國的”。多年來,莆田假鞋依然”暢銷海外”,美國和俄羅斯成為其最大的外銷客戶,還有一些訂單來自東南亞的專賣店。

莆田也在調整製鞋產業的發展思路,打擊假貨並研發自主品牌,2014年至2015年5月,莆田市共搗毀製售假鞋類窩點146個,查處案件總數5732個,涉案金額2.6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56人,繳獲假冒鞋類176萬雙。

某一天,你從網上找了家美國代購,買了雙正品美產的“總統跑”,查快遞也是從美國發貨。事實上,它們可能全部來自莆田,來自安福。而當刮開防偽塗層,登錄所謂“全國質量防偽監督中心”網站,輸入驗證碼後真的可以查到。事實上,這只是“鬼市”虛構出的認證世界,並引導顧客認真地走到這裡。

執法:就像下了場雨

2017年1月17日晚11時,莆田市安福電商城的街上,人群稀疏,送貨車輛零星可見,按當地人的說法,“冷清了好幾倍”。


莆田鞋鬼市: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


這一切的改變,源於2017年1月16日,《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對這一電商城假鞋生態鏈的披露。報道稱,商城存在假鞋、假防偽標識、假物流信息、假實名手機卡等情況。在一些快遞攤位,只需多交36元,莆田發貨可以“秒變”美國發貨。有賣家稱他年營業額達400萬,有朋友去年“雙11”一天賺400萬。

報道在網絡引發熱議後,當地官方也隨即展開行動。福建省官方媒體東南網報道顯示,2017年1月16日晚,時任莆田市副市長陳惠黔親自帶隊聯合執法,共查獲了5起案件,查扣451雙仿冒商標成品鞋。

這些變化,從當地流傳出來的一些QQ空間動態截圖也可窺見一二。圖片顯示,有賣家稱,“今天起不接受退換了,有退換明年再來,謝謝配合”,“因情況特殊,提前放假,不便之處敬請諒解”,但也有賣家打起游擊戰,“這倆天工商大查,晚上12點開門,貨全部12點以後來拿,為安全起見先打電話在報網名”。還有賣家疑似拿到內部消息,“晚上安福工商便衣+交警+經偵+記者聯合排查,今天貨全部11:30以後來拿”。

在工商、電商平臺等監管之下,“鬼市”衍生了自己的防守世界。往往通過建立微信群、安裝監控器,預警執法人員的突襲。“抓鬼”有時也淪為個別執法人員的尋租生意。作坊內偶有執法人員上門,也不查封,只說隨便坐坐,“實相”的人立即送上“好處”。後來,一些混熟了的執法人員甚至會建議仿哪種鞋好賣。

一次執法,就像下了一場雨,不痛不癢

打假之後,死灰復燃

在當地流傳開的一篇名為《一位曾當過記者的莆田人自白:莆田鞋它真的不是”惡魔”》中,自稱現為莆田鞋賣家的作者認為,“如果沒有莆田製造的鞋子,很多人是買不到這麼便宜又質量靠譜的運動鞋的”,“是因為我們的虛榮心,給了莆田阿冒(即冒牌)生存的土壤”。


莆田鞋鬼市: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


在這個作者看來,“莆田阿冒”垮臺,會讓很多莆田人、在莆田打工的人失業,許多人買不到便宜的鞋子。他還稱,由於人們的虛榮心,導致款式等都不錯的莆田鞋自主品牌發展面臨阻礙,人們更偏愛仿冒名牌的假鞋,“誰都不想在法律的邊緣,過著刀鋒舔血的日子,我們也很想安穩地做點小生意,養家餬口”。

那麼,莆田假鞋究竟傷害了什麼?媒體為什麼還要曝光它?從人情來看,賣家賺到了錢,買家買到了便宜的鞋滿足了自己,是互利雙贏。從法律上看,侵犯了知識產權損害了阿迪耐克的利益,也損害了創新動力。

莆田假鞋產業鏈再次被曝光之後,讓“阿冒”一度陷入觀望狀態,一次次的打假動作使得“鬼市”變得異常冷清。當然,不止他們,所有人都在思考,莆田的製鞋產業接下來的路會怎麼走。

如若一下子全部斬斷假鞋產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一群人面臨失業。而要發展自主品牌,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只要有市場和利潤,嚴查假鞋依舊無濟於事,莆田製鞋業在媒體曝光下多次“死灰復燃”,也印證了這一點。目前,一部分莆田假鞋業者按兵不動,一部分已然轉入地下行動。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