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成長

自我成長,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涉及的廣度和深度都很大,今天主要借用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來進行闡述。知,就是認知,行,就是行動力/執行力;知行合一就是一個人的執行力和認知要在同一水平層次,才能發揮最大的一個人的最大潛能。自我成長的問題,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執行力和認知在統一在相同的水平層次,並不斷地提高2者得水平層次。

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對事件,對世界的理解和判斷,主要有2方面1.思維層次2.需求層次。

思維層次,借用NLP思維邏輯層次模型進行分解。NLP思維邏輯層次模型從低到高把人的思維分為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與價值觀,身份,精神6個層級。環境包括了所有身體以外,即外界的條件,世界上的種種人、事、物、時、地、金錢和設備等都屬“環境”。環境對應最低級的思維方式:抱怨型,這類思維遇到問題,首先抱怨外部環境造成了目前的局面,比如公司主管的問題,同事的溝通問題,學習不專心是外面的車輛太多的原因等等。行為指的是“做什麼?”、“有沒有做?”,即能力的挑選和實際發揮,也就是在環境中我的實際運作。行為對應行動型思維,這個層次遇到問題,就是馬上行動,沒做的趕快去做,在做的做的更多。這個層次容易出現方向錯誤,南轅北轍的結果。能力涉及到一個人怎樣認識自己能有的選擇(有沒有選擇,或者是“我必須這樣做?”)。每一個選擇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選擇越多,能力越大。能力對應能力型思維(戰術家),這個思維會思考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問題,會針對性地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從而更好的達到目標。但是隻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提前預估問題,做出預案。多數出現的

信念、價值層次問題是:— 為什麼做(或不做)— 有些什麼(重要)意義?— 應該是怎樣的?— 對我有什麼好處?信念價值對應選擇性思維(戰略家),這個層次不解決具體的事務,而是思考事情、事物的本質,由來,從而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選擇。身份是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樣看自己(我是誰?)。給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義了。身份對應身份型思維,這個層次主要思考人的本質,我/他人是什麼樣的人/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人會做出/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行為。精神是指我與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關係。當一個人談及他的人生的意義或者一家公司談及它對社會的貢獻時,便涉及到“精神”的層次了。精神對應偉人思維,之所以成為偉人思維,是因為一般只有偉人才會具有這種思維。像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喬布斯的:活著,就為改變世界。這種思維思考的是我要建立與世界的聯繫,建立什麼樣的聯繫,建立這種聯繫需要我成為一個能夠領導大眾的人。這6個層次,對問題的思考不同,解決方法不同,高層次的思維可以很容易解決低層次的問題。自我成長,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

需求層次,借用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解釋。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生理需要: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等基本生理需求。生理需求對應人對最基礎物質的追求,有吃的,穿的,住的,簡單容易滿足;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安全需求,對應人對較高物質的追求,吃好點,穿好點,住好點,還要玩好點,需要一定的物質財富支撐;社交需要: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對應人對情感的追求;尊重需要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自我實現需要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這5個層次,就是一個人不斷自我成長大的過程,從物質到情感再到自我實現。

有了認知,就相當於有了方向和武器,就需要調高你的執行力。具體的方法這裡不做描述,因為方法千萬條,適合自己的只有一兩條。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方法不同。但是這裡會給出讓你更快達成目標需要的幾種能力。1.專注力,是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項或某個領域的能力,專注力越強,辦事效率越高2.意志力,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能力。意志力越強,事情成功的概率越大3.自制力,指個人控制和調節自己思想感情、舉止行為的能力。自制力強,才能夠抵制各種不利於自己的誘惑4.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創新的基礎,好的想象力,往往能讓你與眾不同,脫穎而出。這4種能力,是達成“行”的四把利器,需要個人重點培養。

自我成長,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知行合一的層次,從低層次進階到高層次。思維,需求要進階,你的行動力也要進階。


如何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