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提前發現社會的重大危機?個人能否避險?

現實如此錯綜複雜,怎麼看穿眼前無數紛亂線索,提前窺到歷史發展的方向,這恐怕是無數思想者、哲學家、政治家、作家詩人、社會工作者、經濟工作者、神學家、占卜家,乃至普通人,都期望得到的能力。

有很多描述重大事件的起源的經典之語,比如“風起於青萍之末”、“蝴蝶效應”等等。

但是,誰能在眼前的世界,真正找出未來的走向呢?

我們常見的分析,往往都是事後諸葛,從已有的結果,往前推斷,找出一個源頭事件,煞有介事地把那個事件當成振動的蝴蝶翅膀。

在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從武漢起,向全國及全球蔓延的過程裡,我正在閱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像個全能的上帝,向我們展示一個無比宏大又細緻入微的世界,一段真實與虛構交織的歷史。

他既有上帝的視角,他怎麼看待這歷史的發源與走向呢?


誰能提前發現社會的重大危機?個人能否避險?|西門媚


但這部作品,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對兩場潰敗的描寫。先看這潰敗,我們才能找出托爾斯泰最想告訴我們的事情。

小說裡,戰爭的勝利與失敗交替出現,戰士喪生,百姓死亡。但最讓我感到震動的,首先是俄國人撤離後的莫斯科。一座空城和它即將迎來的命運。


誰能提前發現社會的重大危機?個人能否避險?|西門媚


小說裡寫道,拿破崙進入莫斯科城之前,在山崗上望著這座東方的偉大之城,心潮澎湃,激情難抑。

“拿破崙看到這個古怪的城市和從未見過的奇特建築物,不禁產生嫉妒和好奇,就像人們看到陌生的異國生活那樣。”

他得意張狂又猥瑣地想道:“一個被敵人佔領的城市就像一個失去貞操的姑娘。”

在幻想中,他要如何如何體現他的皇威,他的仁慈,他的統治,他為此做了長久的準備。

但是,他沒料想到,這是一座空城,一座棄城。

接下來,托爾斯泰描寫的這座棄城,不僅是表面現象上的,更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個深刻的觀照。


誰能提前發現社會的重大危機?個人能否避險?|西門媚


他形容道此時的莫斯科,就像一個被蜂王廢棄的蜂窩。“一個被蜂王遺棄的蜂窩是沒有生命的,但從表面上看,它仍像其他蜂窩一樣具有生命。”正是這個原因,遠望的拿破崙,並沒意識到,這座城市已是一具空殼。

托爾斯泰的這一長段敘述相當感人。他彷彿只是在敘述對一個蜂箱的觀察。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幾乎相信,他是一個進行過長久觀察及伺養的養蜂人。

托爾斯泰對蜜蜂這種社會性動物進行的這種觀察,放諸人類身上,也是相當有對應性的。

原文太長,我在這兒簡述一下:

雖然仍有蜜蜂飛進飛出,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就發現,氣味和聲音都不一樣了。養蜂人敲敲蜂箱,聽到的不再是原來那種幾萬只蜜蜂整齊威嚴的嗡嗡聲,而是分散零亂的聲音,蜜汁的氣味也混和著空虛腐朽的氣味。門前再沒有準備報警和死守的蜜蜂。盜蜜的野蜂怯生生地飛進飛出,不螫人,逃避著危險。剩下的工蜂瘦小憔悴,行動緩慢,喪失了一切慾望,包括生的意識。

擔當護衛之職的蜜蜂全死了,它們曾經守著的聖殿已不復存在。

托爾斯泰用這蜜蜂的故事,向我們相當明晰地分析了,一個社會崩潰的樣子。共有的精神消失了,共同的信念沒有了,個體變得安靜、虛弱、沒有方向,不勞而獲的入侵者竊取著勞動的成果。一個社會從失去自己的聲音,失去活力開始,最後走向滅亡,走向死寂。

《戰爭與和平》稍後的敘述,是莫斯科如何混亂失控,到處是掠奪失火。對這樣複雜的,多線頭的場面,他的描寫也相當好。但這些內容已經不讓我驚訝,我已從之前托爾斯泰講述的一個蜂房的覆滅中,明白,對於文明來說,這種潰敗,是一樣的。社會傾覆,無人能夠倖免。

正如方方最近的一句話,最近廣為流傳:“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個人頭上,那就是一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